第133章 128,與其在職場被小人內耗摩擦,不如歸園田居清凈自在
- 陪你一起隱于野
- 沙棗樹林
- 6093字
- 2025-02-08 10:32:24
128,與其在職場被小人內耗摩擦,不如歸園田居清凈自在
王維的人生三境界
我本人特別推崇王維,是因為我的人生際遇和他有些相似。
看王維的生平,思考人生境界,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階段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階段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一階段杜上高樓
王維有著光風霽月的青年時代,他崇拜“縱死猶聞俠骨香”的游俠少年;又有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想。他二十一歲進士及第,歷仕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禮部郎中等職,最后官至尚書右丞。青年時期的王維曾有過一番理想抱負。
王維年輕時朝氣蓬勃詩寫得豪氣干云: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王維在官場的邊塞詩蒼涼雄渾: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第二階段,為伊消得人憔悴
他一生宦海沉浮,早年坐累太樂署伶人舞獅事件,經歷了張九齡罷相、李林甫專政等政治風波,后又因“安史之亂”任偽職而下獄。仕途波折逐漸消磨了他的豪情壯志,他歸隱山林的意緒不斷滋長。
天寶年間,李林甫、楊國忠先后當政,他們任用了一大批依附于自己的人,王維的官階多年未升,眼見朋黨結交,心中苦悶難當。這一天,他在值班中,寒夜漫長,漏滴聲聲,宮外草白霜凝,木衰月清。這蕭條冷寂的冬夜景色,更加強了詩人的遲暮之感。在這個冬夜,王維是苦悶失意的,他作詩《冬夜書懷》:
冬宵寒且永,夜漏宮中發。
草白靄繁霜,木衰澄清月。
麗服映頹顏,朱燈照華發。
漢家方尚少,顧影慚朝謁。
華麗的官服映著他衰老的容顏,紅燈照著他蒼白的頭發,以麗服、朱燈與頹顏、華發的對比,其苦悶失意可想而知。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王維感嘆美好年華順遂的仕途,如飛鴻逝去,如秋色般凄涼。第三階段,驀然回首
在經歷了狗血的官場和茫然的中年之后,王維開始向往佛道的生活。他宣稱“中歲頗好道”,變得“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他先在洛陽的嵩山隱居一段時間,最后選擇了仙氣繚繞的終南山,從此以詩潤心,以禪悅心,徜徉于茂林修竹、池溏渡口之間,完成了從追求功名的儒家到萬事不關心的佛家的轉變,成為山水詩派的一代宗師,消解了晚年的自責與自怨,完成了靈魂的自贖。
王維的人生高開低走。做了太樂丞后,王維因手下擅舞黃獅子,獲罪被貶去濟州做了個倉庫管理員。讓王維內心產生了一絲隱居的萌芽。他在一首詩中寫道:
深巷斜暉靜,閑門高柳疏。
荷鋤修藥圃,散帙曝農書。
上客搖芳翰,中廚饋野蔬。
他已經開始向往田園農家扛著鋤頭種地,飯桌上吃著有機蔬菜的日子了。
這么有才華的詩人,怎么會去終南山離群索居聽暮鼓晨鐘?
中國文人一般有兩條道路,年輕時是儒家,精進勇猛積極進取治國平天下,但人到中年或仕途坎坷之時,就出入佛老悠游山水徜徉田園,在無欲無為無塵無垢中安頓自我。因此中國知識分子的后路就是隱居。
王維買了著名詩人宋之問在藍田的莊園,改名為輞川別墅。他在《終南別業》中描寫了自己意味深長的禪悅生活: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就是王維以退為進美好生活的最佳闡釋。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看似簡簡單單的十個字卻蘊含著三種人生境界:一種是順應自然的境界,第二種是自得悠閑的境界,第三種是超凡脫俗的境界。
我的三個階,與王維相似
我和王維的遭遇有些相似,但是我沒有他的才華和詩情畫意。
少年時我也發憤圖強,是我們鄉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幸運兒,跳出農門,也做著意氣風發的夢。在工作崗位上不斷堅持學習,1986年通過國家首次律師資格統考,并取得了國資委的首次全國法律顧問資格認證,后來又取得了碩士學位,還獲得了武漢大學世經經濟學博士學位,并到美國休斯頓大學法學院進修了礦產資源法律和石油對外貿易專業,并專心研究和處理與石油領域相關的礦權、土地、環保、水土保持、合規管理、風險防范……先后辦理過200多起經濟、刑事、民事糾紛,成了這個專業領域的專家。我的職位也從科長走向副處長,處長,直到一個知名大型央企的總法律顧問。
我也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立下多個目標提高人生格局,用好的習慣和自律來培養自己。
和王維一樣,我的人生開端是順利的,早期是成功的。
第二階段,至暗時刻
一年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輪回,人們把寒冷的冬天稱為最漆黑,最難熬的“至暗時刻”。”
人生也有至暗時刻,在我年富力強,中流砥柱,正是能干事業的高光時刻,我被幾個小人物連續不斷的誣告,誹謗,評擊……還經歷著無休無止的被組織調查,被打壓,被折磨,那種無助、黑暗、冰涼、絕望的人生經歷,像根刺般隨時刺穿我的胸膛,我被處理,失去了一切。這至暗時刻,冰冷的淚水,破碎的心痛,炙熱的痛苦,猶如身處黑暗之中,一點點墜入無底深淵時,最后被黑暗所吞噬。無人能救無法自救。讓上我困頓迷茫,看不到希望,焦慮迷茫,不知道如何才能熬過去,這種暗淡無光的日子,真是叫至暗時刻。
我無從選擇,唯一能做的,是退卻,退出,失去一切。
第三階段回歸田園
弘一法師說:“你必須熬下去,是必須,當你熬過去了之后,你就會對這個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失去興趣,包括你心愛的人,因為沒有人知道,你一個人走過那段難熬的日子,是多么的無助和崩潰,熬過去了,你就會變得無所畏懼,蛻變,才能讓自己強大,涅槃,才能讓自己重生,逆風,才能讓自己翻盤。”
我腦袋里顯像著電影《修女傳》里,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女主角嘉比亞,是一位醫生的女兒,為了信仰主動放棄訂婚到修道院靈修,成了路加修女。但是修女長袍之下的嘉比亞有一顆熱情的靈魂,在經歷過掙扎之后,決心還俗,擺脫束縛,尋找更適合的自己。
在電影的最后呼應開頭,嘉比亞摘掉了修女的戒指,一件件脫掉修女的服裝,換上自己的衣服,她離開的背影,給我啟發。
我離開辦公室那一天,沒有回頭。
這里有我的起步和成長,也有我的輝煌,但是在至暗時刻,小人給了我悲傷、憂郁、寒冷。
別了!悵然失去的青春和越來越窄的中年在世年華,那些拘囿著我們的鋼筋水泥土的豪華辦公室、KFC、影院、電腦和行將被時間關閉的空間,都成為過去。
生活的內涵變了,我的思緒又穿越到古代,看到王維的轉變,“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在人生之路上,費盡心思經營愛情、事業、學問等,越挫越勇,后來窮途末路,山窮水盡的悲哀失落難免出現。
這是便不妨往旁邊或回頭看,條條大路通羅馬;即使無路可退,那就抬頭望天。雖身處絕境,擔心依然可以在廣闊天空中自由翱翔,凡塵瑣事困得住身卻不能困住心,那又有什么好煩惱的呢?
與其在職場被小人內耗摩擦,不如歸園田居清凈自在。
讀王維的詩,仿佛看到他在輞川的田園生活,
所有的懷疑彷徨已隨流水而去;
所有的焦慮煩惱已成虛空過往;
所有的是非榮辱已經被徹底遺忘。
從“人閑桂花落”到“深林人不知”;
從“空山不見人”到“澗戶寂無聲”;
從“行至水窮處”到“坐看云起時”。
王維完成了從少年游俠晚年詩佛的轉變。
王維在“山林吾喪我”中,重新找到自我。
我選擇了歸園田居,這是我人生角色最重要的一次轉換,三間瓦房,一個四方小院,白天修籬種花,夜晚圍爐煮茶。擁來春夏入懷,環抱秋冬入夢,飲一盞香茶入喉,舉一杯美酒暢飲,立志不拘年歲老,寫作依然有作為。
不是所有退步都是失敗
插秧偈
布袋和尚〔唐〕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田園生活,世間繁華三千,不如一隅清歡,學著心靈歸于沉靜的過程,是一個靈魂蛻變的過程,因為它是生活的本真。
站在秀嶺上看日出,也會比平時大上那么幾分;
立在曠野里聽風聲,也會比城市颯爽那么幾分;
置身樹林里秀空氣,也會比鬧市清新那么許多;
吃著自己種的蔬菜,也會比超市新鮮那么許多;
躺在睡椅上曬太陽,也會比樓市溫暖那么許多;
經歷過歲月的煎熬與歷練,我帶著一切傷痛,學會了默而不語,靜而不爭,傷而不悲。我們終于在萬般艱辛中看淡了得失與榮辱,修煉到了靜觀花開花落,淡看云卷云舒的境界。
王維在辛夷塢那美麗的芙蓉花上看到了生命的自在與自為: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在輞川,王維真正找到了自己。
我也一樣,如果,把來人間所有的經歷和悲喜,都當作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劫難,心存美好,自然而然,享受生活中的悲歡離合,便也不覺得痛苦了,沒有糾結,也就無所謂憂傷了。
當圓日懸掛在山頂上,肅穆如天神的凝視,直至落入群山深處,已變成了靜謐的蔚藍色,而余暉依舊灑落在天上,將天空燒成一片火紅。當夜晚來臨,若是天空晴空無云,天地間仿佛發生了倒換,目光所及兩側的山巒如同堤壩,夜空中閃爍著的是流淌的星河,月光下,整座秀嶺那如夢如幻。
人生四季,流轉的是風景,春夏秋冬,田園生活,藍天、白云、遠山、近嶺、森林、湖泊、曠野、農田、村舍……每一處都是一幅水墨畫,就應該讓自己盡心著墨,優雅上彩,此刻的我,靈魂彌漫著淡淡的香味,散發著溫和的光芒。
人生實苦,其實,也沒那么苦,只要不把自己困在苦難中,懂得解脫,就是懂得了悲喜自渡。
人生如夢,卻比夢還要真實,愛恨情仇,最終都會變成過眼云煙,情不自禁,卻也繾綣溫柔。
我在田園生活中寫作,讓我告別了抱怨,懂得了感恩,漸漸走出內耗,在持續的輸入與輸出中慢慢精進自己。
無論何時,都要讓自己多一些深情,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從容,少一些抱怨,懂得釋然放下,人生就是幸福快樂的,也是無怨無悔的。
人生越往后走就越會明白,做人的最高境界,莫過于釋懷所有,明白人生無常,內心安然無恙。懂得分寸尺度,在孤獨寂寞中,守得住內心的安寧。
王維在輞川別墅的日光月影之中,王維過著“中隱”的生活,即做官太累,隱居太窮,半官半隱,既有工資福利源源不斷,又可偷得浮生一日閑。白居易給王維的這種生活取了一個很哲學的名字叫“中隱”,可謂是深得王維隱居美學的真髓。
我也是一樣,每月領著微薄的退休工資,再通過網絡平臺為別人提供法律服務,賺點生活補助費,做到衣食無憂,生活有保證。“大隱于市、小隱于野”,住一座清幽淡雅的山間小屋,做一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者,過半隱士的田園生活
我在讀王維詩的時候,反復穿越到了王維的那個唐代,看到一位身形瘦削的老者,正在寺院墻壁上作畫。時而眉頭緊皺翻閱書稿,呆滯片刻落筆猶如行云流水。
一條墨線在白墻上游走,虛實暗影鏤空層巒疊嶂。平滑墻面逐漸立體靈動,仿佛被切分成三千世界。
意由念起,心隨意轉,手從心動。
鹿柴、欹湖、金屑泉、白石灘...,一處處自然奇景糅合人文意境,將輞川最美好的模樣納藏壁畫。
王維身著一襲白衣,瘦削挺拔地矗立在亭臺前。花白須發間納藏恬淡笑意,有種極為凈潔的舒適感。
未幾,耳邊傳來悠然的吟誦聲。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天地之間的溫暖和蕭索,附著于自然山水陪伴詩佛。
王維“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大概深切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王維晚年持齋奉佛,“退朝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不僅參禪悟理,還善于把禪意、禪境融入詩歌創作,將內心深處對于禪的體悟燦爛地發揮到藝術境地,因此被稱為“詩佛”。
到些,我理解了王維,即便遭受傷痛,也能成為內心的滋養,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義。就像春天中的花朵經歷了寒冷和風雨的洗禮,才能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色彩。
王維成了詩佛。我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釋放自我,梳理繁雜的心緒,越寫內心越平靜,越寫心情越放松。
我也在寫作中修行,作為一名業余寫作者,每天堅持寫一篇文章,讓我有了一種使命感,讓我告別拖延,懶惰,越來越自律。
我也在自然中修行,有點半仙半佛。翻看佛經,探索人生,研究道家養生功,培養和堅持好的習慣,戒除一切壞習慣和毛病,先后戒了煙,戒了白酒,戒了打麻將和玩紙牌等一系列帶有賭博的活動,戒逛語,戒大吃大喝,戒虛榮和無意義的社交……戒一切不良嗜好和壞習慣等,過著清靜、簡約、節衣、縮食、修身、養心、禪意的日子。
融入自然在田園中愛好寫作,一個人的日子,文字陪伴著我,文學是我的太陽月亮星星,文字始終不離不棄的陪伴著我,是我最好的朋友,是我最忠實的聽眾,聆聽著我所有的心事,包容著我所有的小情緒。
紅塵路上,若不能時光倒轉,就去善待歲月。給別人一份寬容,給自己一份慈悲,若干年之后,都是浮云流星。
王維的輞川別墅有孟城坳、華子崗、辛夷塢等二十個著名景致。王維常常下班回來度假,即使是嚴冬深夜也要到外面走走,盡情欣賞寒山月色,聽狗吠,聽鐘聲,將心靈裝進空寂清冷超然世外的輞川之中。
春日暖陽驅散寒冬,喚醒天地間蟄伏的生命力。紅花綠草叢中蝶舞蜂飛,輞川再次充滿生機和靈動。
愈加反襯出山野的清秀。只有每次回到輞川別業,王維才會感覺到身心安寧。
王維登山游輞川,每到一處景點還吟詩唱和。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八年時光,南山草木枯榮八次。
春日暖陽驅散寒冬,喚醒天地間蟄伏的生命力。紅花綠草叢中蝶舞蜂飛,輞川再次充滿生機和靈動。
一縷朝陽穿透林間薄霧,在斑駁青苔上肆意流淌。花草叢中的蟲啁鳥鳴聲,喚醒空寂而靈動的幽谷。
字句與山水畫作相映,詞曲和佛理禪意相通。一篇篇自然恬淡的詩文,順著輞川二十盛景流向文壇。
我經常攀登秦嶺的名山峪口,己攀爬了三十多個峪,寫了40萬字的登山散文記,出版了《陪你一起登秦嶺》一書。
偶爾前往周邊景區休閑游玩。
藍田猿人遺址——蕎麥花海
絲路慢城玉山景區——旺鋒故居
水陸庵——王順山森林公園
輞川溶洞——葛牌古鎮
水陸庵——藍關古道
歸園田居,我寫下了130萬字的田園散文,有《田園情,隱士夢》《陪你一起歸園田居》《歸園田居日記(春夏秋冬四篇》
往更遠的地方,走草原,上高原,跨大海,跋山川,涉沙漠……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寫了許多游記散文,出版發行陪你系列游記散文七部:如《陪你一起看大海》《陪你一起房車行》《陪你一起鄉愁》《陪你一起游草原》《陪你一起上高原》。
人間煙火中尋找詩意,于柴米油鹽里安放人生,喜歡田園這些微不足道的小美好,喜歡平凡踏實的每一天,讀書寫作成了我唯一的愛好,不管多晚,不管多忙,幾乎不斷,坐在電腦前輕敲鍵盤,思緒便沉浸在我的文字世界里,外界任何的喧囂都與我無關。這幾年己寫600萬字,已出版發行六部長篇小說和十部散文集及四部法律專著。這些成就若不能驚艷時光,就請溫柔歲月,從此,世界不再悲涼,歲月不再憂傷。
終南山是文人隱居最佳選擇,距離長安不遠,因此終南山的隱士和此處的山林一樣茂密。終南山遍地都是隱士,所以王維一點都不寂寞,山中也頗有幾個大名鼎鼎的詩人,裴迪就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李白,盧藏用、孟浩然等都在這里假裝隱居過。
我也有許多朋友經常到山村來看望我,一起圍爐煮茶,看天上的流云,觀地下的流水,朋友間惟愿素心若雪,溫柔似水,在風霜里舒眉展目,在紅塵間錦繡時光。
當生命從喧囂、躁動中沉靜下來,得閑山居,成為生命最好的滋養。
在余生細水長流的日子里,光陰似箭,未來可期,希望在奔赴星辰大海的路上,不以山海為遠,不以日月為限,時光來去,讓生命如風自由,歲月靜好,收獲圓滿,生命安好,諸事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