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巖蹲點新兵招募處這兩天,大宋風起云涌,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巨大變化。
首先,是大舉南下的金兵,如入無人之境,一路長驅直入,深入大宋境內。
完顏宗望率領八萬東路軍,在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順利行軍千里,穿過河北路,渡過黃河,進入南京路,兵臨東京汴梁。
與此同時,以完顏宗翰為主帥,完顏希尹、完顏婁室為副帥的十二萬西路軍,兵分兩路。
一路由完顏婁窒、完顏希尹率領五萬人,至潼關外,堵住欲東行勤王的西北軍。
另一路近八萬人馬,由主帥完顏宗翰親自率領,從汜水關出發,過鄭州,往東京汴梁進發。
汴京即將第二次被圍!
其次,晉王趙構北上議和,在經過磁州時發生了意外。
離開相州,抵達磁州,趙構一行人,受到磁州知州兼河北義兵都總管宗澤的接待。
此時,由于先前趙野的不作為,導致金國東路軍毫無阻隔南下,眼看就要再度兵臨汴京,而西路軍方向,大宋情況同樣不妙。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金人哪有議和的想法?
壓根就是沖著滅亡大宋而來!
坐鎮磁州大半年的宗澤,早已看透金人目的,因此極力反對議和,向趙構勸道:
“肅王已一去不返,大王再往金營何益?不如留在磁州!”
言下之意很清楚,上次金人將肅王趙樞帶走做人質,卻毫無停止兵戈之舉,送再多人質也等于零,不如不去。
趙構本意,哪想去金國當人質?
但隨行副使王云卻極力反對,甚至搬出官家旨意,命令宗澤護送晉王殿下北上。
宗澤看出趙構身不由己,王云才是真正執行官家議和命令的人,但官家圣旨在此,作為大宋官員,他也不好說什么。
據歷史記載,趙構沒有聽從宗澤的勸說,執意去北方當人質,但磁州人懷疑是副使王云作梗,要將趙構帶到金營,激憤之下殺了王云。
中間具體發生了什么,已經不得而知了。
哪怕是劉巖也不清楚。
畢竟,后世歷史書上沒有記載。
劉巖現在不過相州城一個小小的馬軍隊將,根本沒資格參與,甚至都沒資格了解真相。
只不過,以宗澤的治軍手段,磁州人想越過宗澤,自行行事,擅殺大宋副使,怎么想都不大可能。
十有八九是宗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憑群情洶涌的磁州人殺了一心北上求和的王云。
誰知道呢。
不重要。
事后,因為關心趙構,一直派人打聽磁州動靜的相州知州汪伯彥,聞得此事后,立刻派人前往磁州,邀請趙構回相州。
劉巖帶著新招募的士兵,第一次出城執行巡邏任務時,正是汪伯彥派人前往磁州邀請趙構的時候。
最后,當完顏宗望率領八萬金騎兵渡過黃河后,大宋朝堂再次陷入惶恐當中。
大驚失色的欽宗趙桓,和投降派大臣一起,絞盡腦汁。仔細思索,怎么樣才能和上次一樣,想出讓金人滿意的條件,讓金人退兵。
二天時間,風云變幻,形勢變的萬分險惡,大宋已經搖搖欲墜。
不過,雖然大宋朝堂窩囊,卻有許多忠臣義士,在各地組建抗金義軍,準備再次勤王,支援東京。
南道都總管張叔夜,自己統率中軍,長子張伯奮率領前軍,次子張仲熊率領后軍,共三萬人,向汴京出發勤王。
路上,與金人游兵多次遭遇,張叔夜率軍且戰且進,一路血戰,終于在金兵圍城前抵達東京,進入開封城。
也是國難之際,唯一一個進入開封的勤王部隊。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組建義軍,抗金勤王的忠貞義士。
武翼大夫劉浩,招募義士,收編潰兵,組建了一支抗金部隊,游走于河東,和金兵交戰。
還有被投降派黃潛善貶官,但后來被李綱提拔為河北招撫使的張所,在鳳州書信招募河北兵民,應者眾多。
山東,河北,河東等人,均有抗金義軍。
患難見人心,大宋雖然對外軟弱無能,官員貪污成風,軟骨頭成堆,但畢竟一直實行仁政,養士百年,國難之際,還是出現了許多忠臣義士。
這一點,后世大明就比不了了。
風雨飄搖的大宋,暫時還沒影響到劉巖。
相州城外。
二十騎分作兩隊,各拿無頭長槍,在幾名鐵甲騎士的指揮下,正在相對沖鋒廝殺。
不遠處,佇立著十幾名鐵甲裹身,渾身散發出凌冽氣息的鐵甲騎士,冷眼旁觀,看著這些新兵廝殺。
“練,給我狠狠的練!”
全身鐵甲的劉巖,手挽韁繩,勒馬場外,指著這些新兵上大聲喝道:
“想要戰時不流血,唯有平時多流汗,在我這里,不以身份論貴賤,不以職位分高下,一切軍功至上,想要吃肉,想要分錢,就得靠戰斗!”
挑選完二十新兵,在后勤處登完記,劉巖立刻將所有人拉出城外,按照自己的要求,對這些新兵展開嚴格訓練。
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上戰場就是送人頭,騎兵尤其如此。
想要讓這些新兵盡快融合進來,熟悉并掌握‘撕風’戰法,迅速跟上老兵戰斗力,必須先進行刻苦訓練。
“頭,已經訓練三天了,可以拉出去打一場了!”
新任二隊押正的魏燕,策騎靠過來,對劉巖說道:
“這種訓練,只能讓他們簡單熟悉戰斗,想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唯有和金人實打實的干一場才行!”
瞥了魏燕一眼,劉巖搖頭,說道:
“才三天而已,騎術都沒入門,怎么和金人打?你小子要是閑不住,就帶十個兄弟出去轉轉!”
“記住,不準招惹十人以上的金兵,回來少了一個兄弟,老子剝你的皮!”
“得令!”
得到允許的魏燕大喜,當即轉身挑選人手,去尋找附近的散騎金兵。
這支隊伍擴充至四十人后,高健和魏燕分別各領二十騎,其中,老兵、新兵各十人,這次帶走的,就是原來的老兵。
魏燕作戰勇猛,可以擔任沖鋒首領,和他配合的是高健外箭術最好的林悅,可以施展小規模‘撕風’戰法,吃下一支十人以下的金兵散騎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