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從不嚴懲文官。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假的。
兩宋加一起三百多年,從未真正懲治過一個文官。
最多貶職。
這事怎么說呢。
某種程度上,也算仁義,體現了趙宋的大度。
畢竟,敢在上朝的時候向皇帝噴口水,事后皇帝完全不追究,這種現象,唯有宋朝才會出現。
大宋對文人的推崇和尊重,在整個人類歷史長河中都極其罕見,某種意義上,其實也算一種進步。
而且,趙宋也不是一味慣著文官,和防范武將一樣,大宋的官員制度,對文官同樣嚴防死守。
比如,嚴格執行官員‘回避政策’,避親避嫌,防止官員勾幫結派,以及頻繁調動官員地方任職,嚴禁在任職區域買房置地、蓄積私財等等。
州府設通判監督知州,再設地方四監司監察,還有只對皇帝負責的御史臺,諫院進行監察
種種措施下來,大宋的文官看似風光無限,地位尊崇,實則權力毫無,都被集中到了官家手里。
所以,別看大宋出了名的對外軟弱無能,皇帝一個比一個軟骨頭,但個人威望卻極高,無人可撼動。
相應的,就是官員的官位、官職、權力反復重疊,冗官現象嚴重,相互推諉責任,一件小事都要扯皮無數次,辦事效率低到極點。
無所謂,大宋官家從來不在乎這些。
江山牢牢掌握在手里就行了。
在地位牢不可破,大權在握的情況下,大宋官家不介意容忍并縱容官員犯罪,再大的罪都無所謂,只要別造反。
當然,只限文官。
武將,容許且只允許貪污和跟貪污相關的配套犯罪事宜,除此之外,任何罪都不能犯。
所以,在大宋,武將地位低微的讓人發指,七品知縣敢指著一品太尉鼻子罵,太尉還不敢回嘴。
嗯,童貫,高俅這類深得官家信任的太尉例外。
說這么多,其實就一句話。
趙野下令堅守不出,對城外金兵視而不見,讓金兵暢通無阻的南下直達東京汴梁,犯下如此大過,大宋官家也不會對他怎么樣。
事實上,據歷史記載,趙野不過是被卸去北道都總管一職,然后轉而去邵州當安遠軍節度副使,照樣是朝廷大員。
想起這些記載,劉巖只能搖頭,無奈苦笑。
成安縣一戰后,沒過幾天趙野就奉旨前來相州,總督北方戰事,連汪伯彥都被壓了一頭。
但對劉巖和一干底層士卒來說,趙野來沒來一個樣,平時該干嘛繼續干嘛。
只不過,三天前,金國完顏宗望率領八萬大軍南下,旨在攻打大宋東京汴梁。
按理,敵人要攻打國家首府,沿途州府應該出兵騷擾,不說打不打得過,起碼要拖延其行程,為己方爭取時間,制造機會,對不對?
趙野倒好,作為整個北方的軍隊總管,卻勒令所有部隊緊守城池,不得擅出。
以至于完顏宗望沒費半點力氣,就長驅直入,渡過黃河,直達汴京城下!
清楚歷史的劉巖還知道,金國的另一路大軍,完顏宗翰率領的十五萬西路金軍,同一時間也大舉南下,并分兵占據重要關卡潼關,堵住了大宋西北軍的救援之路。
其實,去年金兵第一次圍汴梁時,除了種師道率領西北精銳大軍前來支援,還有各地前來勤王的軍隊,加上京城禁軍,總數近三十萬人。
但這些勤王部隊,在金兵退去后,就被欽帝趙桓和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遣散,導致今年第二次被圍城時,城內守軍不滿七萬。
與此同時,各地勤王軍還被趙桓和唐恪、耿南仲等人勒令不準再來!
現在是十一月下旬,據前世記憶,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東路金軍,即完顏宗望這支大軍,就能抵達汴京城下,沒幾天了。
念及此,劉巖滿臉苦笑,勒韁立馬,站在河邊,看著南方久久不語。
靖康之恥,已無法避免!
“馬勒戈壁!”
半晌,劉巖恨恨說了一句,調轉馬頭,大聲喝道:
“去西北方向的天禧鎮看看,老子想宰幾個金人!”
“走!”
“走!”
……
眾人齊聲應和,隨即蹄聲響起,鐵蹄錚錚,轉道西北,向相州西方,洹河渡口天禧鎮而去。
……
東京汴梁開封城外。
汴河渡口。
數十名宋兵,護送著當朝官家親弟弟,九皇子康王趙構,在渡口登船。
身著親王黃色華貴朝服,披著精美披風,頭頂莊嚴冠帶的九皇子趙構,容貌俊俏,鶴立雞群,正面無表情的在周圍士卒拱衛下緩步上船。
趙構身側,是一名身著緋紅色官服的文官,一邊登船,一邊指揮周邊人等。
九皇子晉王趙構,再次被官家派遣,出使河北,前去金國求和。
與其同行的,正是旁邊這位指揮左右的副使王云。
趙構知道,真正擔任和金人求和任務的,不是自己,而是副使王云,他不過是又一次被推出去當人質罷了。
他也不是第一次被趙桓派去金國當人質。
作為徽宗趙佶最后一個親生兒子,第九皇子,被趙佶賜名‘構’,出生就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尊榮無限。
翌年正月,又被進封為廣平郡王,加鎮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當然,都是虛銜。
據說,趙構‘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余言’,并學習琴、棋、書、畫,尤其在書法上頗有造詣。
真假不知,但史書上就是這么寫的。
另外,趙構還習武,能‘挽弓至一石五斗’,達到武學舍生水準。
嗯,真假還是不知,反正史書上這么寫。
宣和三年十二月,進拜太保、遂安慶源軍節度使,進封康王,翌年行冠禮,出居宮外府邸。
趙構的前半生,就這么順風順水的結束了。
去年,金軍大舉南下,很快渡過黃河,兵圍東京。
危機面前,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書法家,兼風流多情的徽宗趙佶,第一時間禪位給趙桓,然后拍了拍屁股開始南逃。
趙桓即位后,本打算效仿老爹,跟著南逃,可惜被兵部侍郎李綱阻止,不得不死守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