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國事奏對(八)
- 大明:天啟崇禎是我崽
- 蒙雨山
- 2069字
- 2024-11-22 18:51:18
“原來如此。”
朱常洛轉過頭,對戶部尚書李汝華說道:“李愛卿,這銅料之事,朕的內帑可沒有。”
“陛下,新朝當鑄造新錢,現在戶部正在全力制版泰昌通寶和寶鈔。”戶部尚書李汝華說道:“等制版完成之后,就會把新制版和銅料交由工部一部分。”
新的銅錢,這是每位新皇登基之后都要重新制版的,自己的年號就是泰昌。
可寶鈔。
自己的印象里都和廢紙差不多了,就因為是祖制后代都不好裁撤,就拖拖拉拉的遺留下來。
得想辦法改良一下,要不然浪費人力和錢造這種‘廢紙’簡直太虧了。
弄成銀票。
不過得先建立有公信力和流通能力的強大商業錢莊。
這樣主攻中高端市場,進行有規模的商業貿易,應當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
畢竟在這個時代,‘一張紙’的公信力小范圍還可以,大范圍就力有不逮了。
同時。
也可以推行一下,金幣和銀幣。
這和西方傳過來的‘實心圓’不一樣。
記得自己前世看短視頻上風靡的錢幣鑒寶,才知道,原來明朝之時就有了‘金銀幣’,只不過其形制和銅錢一樣,都是‘圓形方孔’。
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永樂金幣’和‘萬歷銀幣’。
萬歷銀幣有一錢、二錢、四錢、五錢和八錢以及九錢、一兩的幣值。
不過自己真要實施的話,得好好籌謀一番。
最好是弄成和前世一樣。
只要有一錢、二錢、五錢和一兩就好,既可以方便百姓計算流通,又能把銀子一下子最少增值百分之十左右。
畢竟要是造銀幣的話,是要摻雜百分之十以上的其他一些材質。
這個就相當于憑空最少增加了百分之十的財富。
當然,阻力肯定會不小。
畢竟。
現在通行的銀子使用方法。
就是實行‘一條鞭法’之后都收取銀子。
可老百姓哪里有整塊的銀子?
要么是銅錢兌換整銀被賺取匯率,要不就得把碎銀子通過達官顯貴的‘傾銀鋪’和‘銀匠鋪’掏加工費和損耗費來兌換成整塊。
這都得被扒一層皮。
而且日常的消費也不方便。
都得拿個戥(deng三聲)子也就是‘小秤’稱一下,這里面的‘兌換’等等貓膩也不少。
心中有了注意。
朱常洛就說道:“泰昌通寶可以繼續,至于寶鈔就先停下來吧。”
“陛下,這是何故?”
“朕心中有了個不成熟的想法,等想通之后再和愛卿交流;現在先把寶鈔提舉司抽調一些人手前去寶泉局幫忙,已讓新錢盡快完成。”朱常洛說道:“這樣工部,也可以盡快得到新錢使用不讓工期延誤。”
“陛下要裁撤寶鈔提舉司?”戶部尚書李汝華說道。
好敏銳,不過是要改良。
“愛卿誤解了。”朱常洛說道:“朕是想把寶鈔提舉司,從生產寶鈔,改換成生產另外一種票據。”
“陛下,不知是何種票據?”
朱常洛不由心道,這個老家伙真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啊!
不過。
現在還不能讓其知道,自己打算把已經‘壞名聲的寶鈔’精裝打扮成‘銀票’這種辦法,畢竟還需要好好的籌謀一番才是。
“李愛卿,具體的想法,朕會盡快給愛卿答復。”
“微臣隨時等陛下召見。”
“嗯。”朱常洛對工部尚書劉榮嗣說道:“如此,劉愛卿,可還有奏本?”
“陛下,暫時沒有了。”劉榮嗣答道。
呼……
如此這第一次國事奏對,六部算是暫時解決了。
環視一番。
朱常洛說道:“諸位愛卿還有何事上奏?”
次輔劉一燝呈上奏本,說道:“陛下,這是吏部呈上的官員名單,內閣小議一番給出了意見,還請陛下核準批示。”
王安接過交給朱常洛。
暗自瞥了一眼首輔方從哲和閣老韓爌,這是都知道原身和東林黨關系最好,讓其來遞上這個奏本,是想要加大通過的幾率。
不過不管如何,自己都要接招。
現在的整個大明,也的確是需要不少官員。
雖然之前原身登基之時,已經緊急提拔過一些。
甚至次輔劉一燝和閣老韓爌,也都是剛剛入職的萌新,不過這都是和先皇萬歷‘商量’著辦的。
可是和先皇萬歷時期,整個朝廷近百分之二三十的官員缺額來說,那是有很大的提拔空間。
想到這里。
朱常洛不由得瞥了一眼了戶部尚書李汝華。
這個七十歲的老家伙,在剛剛奏對之時見縫插針的提名了老鄉袁可立,可知其不夠在這個名單之上。
一個戶部尚書需要這種方式來自己提名,看來其和內閣的關系確實有些緊張。
不過想想也是。
以對方管理大明錢袋子的職位,和其所表現出來的臭脾氣。
得罪的人肯定不少,再加上其是個不屑于結黨的無黨派人士,這種頭次‘分大餅’的美事也就沒有他的份了。
看著奏章上的官員名單。
朱常洛還真發現了不少‘熟人’。
其中就有著名的被‘閹黨’迫害致死的‘東林六君子’,分別是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和顧大章。
之所以如此清楚。
是因為自己前世在東林書院旅游的時候,導游專門把與東林書院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有關聯的名人都講了一下。
其中東林六君子更是必說名錄。
而作為業余歷史愛好者的自己,就聽的格外認真。
甚至。
還從中發現了一個,自我感覺是歷史迷霧之中的小小真相。
當時,自己也是非常激動的同其他人進行了分享,也是得到了不少的大拇指和欽佩的眼神,這讓自己很有成就感。
因此就記憶的格外深刻。
東林書院最早建立于北宋時期,后來幾經戰亂被焚毀,直到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由被罷官的‘東林先生’顧憲成帶領一些人重建。
如此算是正式建立了東林黨。
而就在之后第三年。
也就是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的這一次科舉,除了自幼家庭貧困還沒有加入東林的魏大中,東林六君子里面的其他五人,全部都考上了進士!
這還不算其他沒算進東林六君子里面的進士。
一時之間,東林黨聲勢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