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60斤
- 重回1987,寶藏女孩在等我告白
- 執天命
- 2515字
- 2024-11-17 19:40:11
“砰砰——砰砰——”
中午吃過飯。
何玉衡剛準備睡個午覺,大門被敲響了。
他來到門口一看。
只見兩名中年婦女站在他們家門口,身后停放著兩輛自行車。
“二位大姐,你們是……”
“你是何玉衡?在縣里擺攤賣辣條的,對嗎?”
其中一名婦女問道。
“肯定是!”
不等何玉衡回答,另一名婦女就深吸了一口氣,笑道:“我已經聞到那香香辣辣的辣條味了!”
“沒錯,我就是賣辣條的何玉衡。”
何玉衡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二位大姐是要買辣條?”
“對,不過,我們想多進點貨!”
二人自我介紹了幾句,何玉衡才知道,她們都是在縣城里經營小賣部的,一個是在城北的街面上,另一個則在城東的紅星小學,打算批發一些辣條,放到自家店里賣。
兩個人沒敢批發太多,每人買了五斤。
價格就按照何玉衡定的,5斤以上、10斤以下,9毛一斤。
原本,何玉衡按根零售的利潤,就要比按斤賣稍微高一點點。
這兩名婦女9毛一斤買去,五斤大概能掙六七毛錢。
如果賣得好,以后每次批發10斤以上,利潤還能接近翻倍。
每天的備貨量,都是計算好的。
現在被買走了10斤,何玉衡就又做了10斤,把貨補上,然后才回屋睡了一會兒。
下午5點,準時出攤,順道給朱建東送去了他訂的5斤辣條。
“玉衡,麻煩你給我送過來……”
朱建東客氣地把辣條接過去,遞過來4塊錢。
“順道而已,麻煩什么。”
何玉衡笑了笑,把錢收下,正待告辭離開,又心中一動,道:“建東哥,反正我這每天都要去縣城擺攤,如果你有什么要捎帶的東西,盡管告訴我,我幫你帶來,就可以了,省得你還得專門跑一趟。”
“那多麻煩你。”
“捎帶手的事,你千萬別客氣!”
“呵呵,行,如果有需要你捎帶的東西,我會告訴你的。”
“成!我得去縣城了,建東哥咱們改天再聊!”
“好,路上慢點……”
“嗯,好!”
離開朱建東的商店后,何玉衡有些苦惱地搖了搖頭。
他只知道,當初朱建東是去縣城辦事,出意外的。
具體辦什么事、去什么地方辦事,他完全不知道。
再加上具體時間也不知道。
無的放矢的情況下,他著實很難去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
暫時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寄希望于朱建東是去縣城買東西的時候出意外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由他把東西捎帶回來,就可以避免這場意外。
來到縣城里。
雖然今天是周末,實驗中學和實驗小學都不上課,安映三中本周末也放假了。
但何玉衡的生意依舊火爆,來買辣條的小孩子還是很多。
并且,這些小孩不再只是僅限于附近這三所學校的學生,還包括了更遠地方的學生。
他們平時由于學校離這邊比較遠,下午放學后來不及到這里買辣條,所以只能趁著周末過來。
從把攤位擺好,到辣條全部賣完,何玉衡的攤位前,幾乎就沒有斷過人。
今天帶的60斤辣條,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部賣光了。
次日,星期天。
何玉衡又多做了10斤辣條,也只比昨天多用了十幾分鐘,就賣光了。
通過和顧客聊天,何玉衡得知,現在來買辣條的顧客,已經不再只是城區的居民了。
就連縣城周邊的村子,都有人慕名而來。
辣條的名氣,在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就已經傳播到縣城以外了。
由此可見,在這個物資匱乏、零食種類稀少的年代,一款創新特色、品質優良、價格合適的產品,想打響名氣、成為暢銷產品,可比三十年后容易太多了。
70斤辣條,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論根零售給小孩子們的,這就使得平均利潤稍稍超過了每斤4毛,今天的總盈利達到了30塊錢。
給實驗中學小賣部老板李國順帶來的15斤辣條,也有3塊錢利潤。
并且,在何玉衡收攤準備離開的時候,又有兩個人找到了他,表示想批發辣條。
他們分別是實驗小學校內小賣部和安映三中校內商店的老板。
了解到批發價格后,前者下了10斤的訂單。
后者則直接下了30斤訂單。
安映三中足有近兩千名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在校用餐的住校生。
平時,商店里的醬菜、咸菜,每天都能賣出去好幾斤。
近幾天,辣條成為了風靡全校的下飯菜。
每天都會有不少學生去商店里問,有沒有辣條賣,得知沒有后,都建議老板進一些貨。
這種情況下,辣條在安映三中里根本不愁賣。
老板進30斤貨,最多三天,就能全部賣光!
周一上午,又有幾個經營商店和小賣部的人找到何玉衡家里,批發辣條。
其中就包括了一個熟人——青塘鄉初級中學小賣部老板張愛山。
張愛山本身是一名語文老師,憑著校長孫英海侄子的身份,在學校里開了一間小賣部,由妻子經營。
“這幾天,學校不少老師都聽說你在賣辣條的事了。”
張愛山被何玉衡邀請在屋里坐下,笑道:“大家都在討論你賺了多少錢,下學期還會不會回校任教。”
“小本生意,賺不了多少錢。”
何玉衡輕嘆道:“家里欠了幾百塊錢的債,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還清呢。”
說著又笑了笑:“不過好在,我這辣條,大家還都挺喜歡吃的,最近知道的人越來越多,不但可以擺攤零售,還可以批發,靠著薄利多銷,收入總歸是在增加的,也讓我看到了早點把欠債還清的希望。”
“你這每天幾十上百斤的銷量,哪怕是薄利多銷,一天起碼也得掙不少吧?”
張愛山好奇地打探何玉衡的收入。
“如果能賣上百斤,十幾塊錢的收入還是有的。”
何玉衡說道:“賣辣條的收入肯定是遠比上班高得多,不過,我并還沒有考慮辭職,畢竟教師是鐵飯碗,好不容易讀了中專才分配到的工作,丟了怪可惜的。”
在外人,尤其是同事面前,何玉衡不能太張揚,更不能在正式辭職之前,就把要辭職的態度表露出去,影響不好。
“一天十幾塊錢,一個月四五百,趕得上一年工資了!”
張愛山羨慕道:“換作是我,肯定辭職了!”
“誰知道以后這政策會不會有變化呢?”
何玉衡輕嘆道:“如果哪天又不允許做小買賣了,教師工作又丟了,我豈不是要去喝西北風?張老師,咱倆情況一樣,即是老師,又是做小買賣的,你應該明白我的顧慮。”
“是啊!”
張愛山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不怕向你透露,雖然我那小賣部規模不大,學校里也都是一群窮學生,但即便如此,我每天至少也有四五塊錢的盈利,比教師工資高多了。依我看來,經商的前途,肯定是要比做老師強多了,有時候我真想辭職去專心做買賣,但也是擔心政策變化,也害怕風險,所以才一直下不定決心。”
“是這樣的。”
何玉衡點頭附和。
二人聊了一會兒,張愛山提出告辭,同時也批發了10斤辣條。
從上午到下午五點,陸陸續續批發出去了40斤辣條。
去縣城時,何玉衡帶了足足110斤辣條。
40斤是昨天的訂單,70斤是自己擺攤賣的。
辣條的日銷量,也在這天,突破百斤大關!
并且,算上零售給本村、鄰村村民的辣條。
今天的總銷量,達到了160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