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年關將近
- 民國影綜:穿越段小樓,重唱霸王
- 詩酒隨風
- 2118字
- 2024-12-04 12:01:00
“這第一件,我想送給關師傅?!?
段小樓打開一個盒子,里面是一把黃金做的尺子。
“關師傅打人那個“活”,又大又笨重,真容易給人打死,以后就讓他用這把黃金戒尺打學徒的手掌好了,這個尺子也很痛。
最關鍵的是,還能吸引他們努力成角兒,成為像他們前輩一樣有錢的人。”
這種勵志雞湯,自然不能說實話,他哪里是唱戲賺的?這個黃金戒尺還是融了三個大黃魚打造的呢!
老姜點點頭,接過此物。
“第二件,是這個翡翠玉扳指。”
段小樓拿出一個扳指,翠綠溫潤,清透可人。
“我有個朋友叫趙汝珍,古玩專家,他幫我尋到的這枚,聽說是乾隆曾經戴過的。師父是武林魁首,此物也算相得益彰?!?
他把這件給到老姜。
“第三件,是翡翠玉簪,屬于添頭,不值什么錢,正好送給小師妹?!?
老姜拿過,只見這玉簪是鏤空花瓣造型,這工藝哪里會不值錢?
“最后,是這個?!倍涡悄贸鲎畲蟮囊惶柡凶?。
“其實,這些物品我本想著,讓我的三位師弟送回北京,又怕他們江湖經驗不足,保不住。既然您來了,我也就放心了?!?
他邊說話,邊打開了這個盒子,里面竟是一口彎刀,刀鞘和刀把上,雕刻著紋飾,精美非常。
“這是,藏刀?”老姜見獵心喜,拔劍出鞘,只覺得寒光四溢。
老姜撫摸著刀身,眼里有些羨慕:“好刀!這把刀要送誰?”
“姜叔,它是你的了!”段小樓笑道。
老姜曾是大清最后一位劊子手,刀法犀利異常,也是愛刀之人。
這把藏刀是一位票友所贈,他也不清楚價值幾何。
老姜一怔,心里涌出一股暖流,他也不是矯情之人,當即收下,只是記在了心里。
“姜叔,住一晚再走吧?”段小樓挽留。
可他只是搖搖頭,連夜帶著書信和禮物,又離開了上海。
第二天清晨,段小樓打著哈欠喝著早茶,看起了報紙。
他現在已經開始習慣喝茶看報了,缺少了網絡,就只能通過報紙了解世事。
這種不受信息繭房困擾的實體資訊,有一種樸素的美感。
尤其是今天的報紙,有他最關心的內容:
「上海22家日商工廠工人大罷工,原因是12歲女童工連續工作11小時,體力不支,卻被日本領班打罵!」
段小樓居然在這報紙上,看到了一個眼熟的身影。是他曾經和程蝶衣、菊仙夜游上海外灘時,見到的顧正紅。
照片里,他走在罷工游行第一排,高舉雙拳,正氣凜然。
“怎么又是內外棉廠?這家日本企業,用著國人廉價勞動力,還要歧視國人,我看遲早要完!”段小樓搖搖頭。
「意大利的貝尼托·墨索里尼組建法西斯內閣,實現獨裁。法西斯主義,會是中國的救星嗎?」
“中國救星?法西斯主義?”他看著這則消息,只感覺荒謬,連內容都沒讀,就跳過了。
段小樓不知道,現在可有不少學者鼓吹法西斯主義。
某光頭就是法西斯主義的信徒,他甚至把三民主義和法西斯扯在了一起,這足以看出他有多扯。
“對了!離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沒有幾年了,如果自己要進行文化輸出,還要動作更快一點!”
「昨日,公共租界一小巷內發生槍戰,所有買賣人口者均已死亡,這已經是‘斗笠客’犯下的第8起命案!其人依然逍遙法外!人口買賣現象得到遏制!」
段小樓看著“斗笠客”,扯了扯嘴角,這是根據目擊者看到他戴著斗笠,來起的外號。
早知道他應該寫個落款的,這外號有點難聽。
「曾經‘龍鳳斗’的兩家戲班如今‘將相和’!兩家戲班合力購買了戲樓,并重新裝潢,命名為“蟾桂茶園”,坐落于雷米路41號,今日開場!」
終于在報紙第四條,找到了這條信息,他有些不太滿意,可他們戲園的消息,相比前三個,還真的搶不到頭條。
從今晚開始,段小樓便告別了丹桂的演出,開始在自家戲樓表演,戲樓取名為“蟾桂茶園”,一方面取“蟾宮折桂”之意,一方面也是“蹭”丹桂的熱度。
王鳳年之前還提議叫做“天上人間”,被段小樓無情的否決了。
蟾桂茶園并不完全是一家戲樓,段小樓還加入了電影的放映設備,一塊白色幕布隱藏在舞臺頂部,需要時,可以拉下,這樣就成了一家電影院。
他小時候,學校組織去少年宮看電影和看演出,共用一個場地,這個靈感就來源于此。
戲園后面的院落,現在是鳳歌社在住,他還有些想法,不過目前財力還不夠。
就在他吃著茶點時,路上已經有了零星的爆竹聲,還有一周就要過年了。
袁世凱雖然廢除了農歷新年,可還是架不住千年來的慣性。
這時候的年味兒,可比后世要強多了,除夕要先祭祖,上香燒紙,祈禱祖先保佑。
老百姓們也要趕年集,買年貨。人不是機器,辛苦了一年,總要有個休息的時間。哪怕沒有什么人權的民國工人,也不會在大年三十還工作。
年底的戲園會更熱鬧,段小樓也趁著最后幾天,做了一波宣傳和促銷:觀眾購買戲票時,第二張票半價。
新戲樓開業外加優惠活動,還有許久沒有登臺的王鳳年,使得今晚的蟾桂茶園人聲鼎沸。
臺下“段黨”、“程黨”、“王黨”大聲叫嚷,自覺分了三個陣營。
戲還沒開始,已經扯著脖子喊了,似乎誰家的聲音更大,誰就更牛一點。
王鳳年的《定軍山》、程蝶衣的《貴妃醉酒》、段小樓的《野豬林》三場好戲,輪番上演。
最后一場,更是合在一起,共同演繹了《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的三折大戲。
這個劇目屬于傳統唱功戲,從頭唱到尾。正好圍繞著生、旦、凈三行開展,三個主要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算是春節應節戲,也叫做《龍鳳閣》。
從“龍鳳斗”到《龍鳳閣》,觀眾的熱情被徹底點燃,風頭一時無兩,甚至把四馬路上的各家戲樓都蓋了過去。
但有道是樂極生悲,今天的戲臺之上,段小樓風光無限,可斗笠之下,他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