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送上來的題本中,大多是一些空而不實的內容。
開篇大多是一頓又長又臭的吹捧,隨后便說讓自己什么廣開言路,懲治貪墨,重用賢臣等等。
這些是個人都能說出來,寫出來又有何用!
“司禮監是干什么的,就連這些東西都能送過來,這大明朝是沒人了嘛!”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是我等失察。”李芳、馮保二人很少見過皇帝這般生氣,見狀當即慌了神,當即跪下求饒起來。
聽著這些人的解釋,朱翊鈞心中有些不耐煩,將手中題本“啪”的扔在桌案之上,冷聲道:“好了,起來幫朕挑,凡是說什么廣開言路等老生常談的,一律不看,朕要看些不一樣的,你們二人一起挑,挑好再給朕看!”
“奴婢遵旨!”李芳、馮保二人見狀不敢違抗,連忙起身挑選起來。
得虧他們之前已經看過一遍了,因此再次看的時候速度不慢,很快便挑選出了一些有用的題本,遞到了朱翊鈞手上。
朱翊鈞拿起一封題本一看,發現是兵部尚書譚綸的題本,里面討論有邊防與財稅兩事。其中最讓朱翊鈞好奇的便是譚綸關于財稅的內容。
他居然看到了大明白銀越來越多的事實,朝廷獲得白銀數量卻很少,這對于朝廷與天下很不利,因此他建議應該多折色,即將賦稅變成白銀,二則禁止私人開采銅礦,朝廷收銅廣鑄銅錢,與白銀并行流通,如此才對于朝廷有好處。
這個看法著實讓朱翊鈞眼前一亮,暗道這個譚綸果真是個人才。
盡管他這個措施很是簡單,甚至有些不可行,但比其他人要實用多了。
看完譚綸的題本,他隨即又拿起一個題本。
一看名字發現正是戶部尚書王光國上的題本,也來了興趣,當即打開查看。
王光國作為戶部尚書,開篇便直接了當提出一個看法,那就是現在不是沒錢,而是朝廷制度有問題,特別是戶部財稅制度有問題。
天下一年光夏稅秋糧共一千一百九十一萬七千四百五十六石有奇,如果真使用起來,是絕對夠用的。
可為什么每年錢都不夠用。
究其原因,就是戶部財稅制度有很大問題。
作為中央財稅管家的戶部不能掌管天下財稅。
每次征收賦稅,都要被地方州縣乃至布政司,甚至南直隸戶部、內帑截留一部分。
甚至北京其他五部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財源。
這便導致,戶部明明知道有這么多賦稅,可就是用不了,調不了錢。
每次缺欠了,要不就要向其他部借錢,要么就要向內帑開口,即“今遇有兵荒,非奏留京需,則奏討內帑,揆厥所由”。
這種情況不可不說是十分尷尬。
看到這里,朱翊鈞不禁笑著搖搖頭,心中不禁對這個王光國高看幾分,他的眼光果然毒辣,居然看到了大明戶部的制度性問題。
實際上大明的戶部跟滿清戶部很不一樣,其不能算真正的財政機構,反而更像一個會計機構。
其只能掌握一小部分財稅,大部分的時候他負責計算財稅,以及下文書調撥財稅。
如此就造成了大明各部門大多有自己的小金庫,哪怕有錢也不愿意交給朝廷,很容易造成賦稅的浪費。
而面對這種情況,王光國的提議也很簡單,那就是無論是南直隸,還是各省各部門,從今以后都要將每年收入編造成冊,送至戶部,除了一部分必要開支外,其余一律押解戶部,由戶部統一管理、支出。
這樣便可極大增加戶部對于財稅的掌控力,以后沒錢的時候,再也不會出現沒錢向其他部門借錢的窘境了。
朱翊鈞看到這里,不禁稱贊道:“好!好!朕就說大明還是有人的。李芳~”
“奴婢在!”
“傳朕旨意,戶部尚書王光國建言有功,賜銀五十兩,綵幣(絹帛)五表里。”
“奴婢遵旨!”李芳聞言暗暗驚訝,看來王光國是個人才,居然能在這么多人中脫穎而出,被皇帝賞賜,也是不易。
有了譚綸、王光國的題本作為開頭,朱翊鈞不禁心情大好。
隨即又拿起其他題本來聚精會神地看了起來,如此往復,很快一個時辰很快就過去了。
朱翊鈞將最后一個題本放到桌案之上,看著右手邊一摞被他仔細研讀的題本,心中甚是滿意。
這些都是他認為寫的不錯的,亦或者符合他想法的題本。
這其中有譚綸那般朝廷禁銅并鑄造銅幣的提議,也有許多關于進一步廢海禁,開海路漕運、大興海貿的提議,有希望改革鹽稅、恢復部分開中之法,以解決九邊軍屯廢弛、兵餉漸多的問題。
更有列舉大明鹽、茶、礦、商等稅稅額太少,希望加征以上稅種,以充國庫的。
這還僅僅是關于財稅改革建議的一部分。
其他還有禁天下書院、禁心學之說;巡視九邊裁汰老弱衛所等等關于政治、文化革新的提議,有些內容著實出乎了朱翊鈞意料,甚至有種意猶未盡之感。
因為這其中有些內容其實跟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根據這段時間對于政務的了解與熟悉,他已經對如何推行新政有了大概的思路。
當前大明最主要的便是財稅問題。
而財稅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稅收不足、鑄幣權丟失;另一個就是戶部制度不完善,迫切需要改革。
由此種種問題,導致朝廷需要花的錢越來越多,可朝廷能收上來的稅卻越來越少。
而這其中的原因,便是大明開國時,老朱建立的那一套實物、寶鈔為主體的財稅體系已不適應如今的大明了。
特別是在大航海時代,由于海禁的實施,導致海外白銀通過走私渠道流入大明,大明朝廷吃不到白銀流入的紅利。
再加上寶鈔如同廢紙,衛所屯田體系土崩瓦解的情況下,導致朝廷完全喪失了鑄幣發行權,收入越發降低,越來越難以應對現今的情況。
這也是為什么歷史上張居正要推行一條鞭法,將所有賦稅按照白銀來收取的原因了。
沒辦法,如果不跟上這么做,那只會讓民富國窮的情況越發嚴重,甚是會提前導致大明的崩潰。
因此可以說,張居正改革真是給大明好生續了一口命。
所以這也是朱翊鈞未來要走的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