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寧南湖廣
書名: 南明冠冕:弘光作者名: 逢高人本章字數: 2051字更新時間: 2024-11-20 18:01:46
淮安城下,連日激戰,尸體的腐爛惡臭混合著刺鼻的硝煙味,反而讓人不覺得難受。
清江浦叛軍大營,高杰正狀若瘋魔,抽打一名赤裸少女。
曾經白皙肌膚如今布滿淤青與血痕,看那雙玉蓮小足,就知曉她也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如今卻淪為發泄對象。
自閻應元接到朱由崧計劃后,便精心策劃三波物資運輸行動。
初次運輸,閻應元準備了數輛物資大車,實則車上全是沉甸甸的石頭。
趁著夜幕如墨,輜重隊緩緩向淮安府城行進。
高杰察覺后,以為城中守軍補給終于送抵,大喜過望,當即親率精銳如餓狼撲食般攔截。
“兒郎們,隨本帥前去飽餐一頓,再狠狠收拾淮安城!”高杰揮舞長刀,滿臉貪婪地叫嚷著。
然而,當他們滿懷期待掀開篷布時,卻驚見車上全是石頭,眾人頓時呆若木雞。
高杰氣得暴跳如雷,怒吼道:“該死,竟敢耍本帥!”
城中守軍在城墻上見狀,不禁哄堂大笑,士氣大振。
第二次運輸,閻應元裝載了大量火藥,依舊選擇在夜間悄然行動。
高杰因上次被戲弄,雖然心存疑慮,可又怕錯過掠奪,權衡再三后,還是派出了百余名精銳家丁兵前往查看。
閻應元一聲令下,預先埋伏好的士兵點燃引信,剎那間,火藥轟然爆炸。
“轟!”火光沖天,高杰的百余親兵當場被炸得血肉橫飛。
僥幸未死的嚇得屁滾尿流,狼狽逃竄。
家丁兵才是高杰的心頭肉,這一戰,讓高杰軍損失慘重。
經過前兩次交鋒,高杰變得慎重起來。
第三次運輸時,恰逢梅雨不斷,閻應元依舊安排車隊前往淮安。
高杰認定這又是閻應元詭計,可心中又忌憚真的是補給物資,于是派出了二千余普通士兵出擊。
然而,這次車上卻是貨真價實的守城物資。
閻應元事先已與城內守將沈通明取得聯系,雙方約定里應外合,共同夾擊高杰部。
他此次率領兩千名佯裝民夫的皇府家丁,他們掀開蓑衣,露出里面的制式札甲和三眼火銃,與高杰派出的兩千士兵混戰成一團。
前面兩次淮安城守軍皆未出動,但這次不同,北門緩緩開啟,為首之人便是萬歷四十四年武進士——沈通明。
————《南明史》:沈通明,字克赤,淮安衛人。萬歷四十四年武進士,以武力聞。
沈通明乃淮安本地人,雖已須發皆白,然而武力高強,在城內威望頗高。
這次與閻應元打配合,已精心籌備多日,當得知是福王的計劃時,他興奮不已。
只因他曾是萬歷朝武進士,過去曾多次受萬歷差遣送禮至洛陽福王府,雖與朱由崧素未謀面,但知道是故人之子,也深感欣慰。
沈通明向城內所有富戶借馬借人,召集三百騎兵,另外弓步一千七百余人殺出城外。
高杰部腹背受敵,士氣低落,很快便被殺得節節敗退。
閻應元成功將物資送進淮安城,交到巡撫路振飛手中。
沈通明看著物資激動不已:“福王仗義,居然是足夠武裝兩千名家丁兵的裝備物資,請轉告福王,淮安沒只有戰死的沈通明,沒有貪生怕死之徒!”
黃九鼎笑道:“沈大人說笑了,殿下記得你曾多次去洛陽,他還遠遠看過你,說將軍神勇不輸當年。”
沈通明是個憨厚耿直之人,被黃九鼎一通馬屁,說得滿臉通紅,嘴角難壓。
其實朱由崧根本不記得沈通明,反而是盧九德提醒,說他一個五旬武人,最愛聽這些話,于是便投其所好。
翌日,叛軍整軍備戰,高杰在萬余將士面前,親手割下十幾顆百姓人頭祭旗。
安東軍叫囂著讓邢氏出來炫技,但高杰笑而不語,又不是打闖賊,怎能隨便亂用。
史可法恰好率領援軍趕到,陳兵江上,高杰大驚失色
他倒是不怕史可法,而是一旦被夾擊,肯定會傷忙慘重。
“快,分出兩千人,去后方扎營,攔住史可法!”高杰果斷抽調部分人馬防備后方,也是他的退路。
丘磊看高杰慌亂,心中輕視,從容掏出一封信:“莫急,這是張鳳翔大人所書,想必早有計較。”
史可法收到信件,上面僅有四字:“寧南湖廣。”
旁人或許不明所以,但他身為南京兵部尚書,其中門道他一清二楚。
寧南指的是寧南伯左良玉,此刻正在湖廣防備大西王張獻忠。
原來丘磊的另一個靠山,竟是如今大明兵馬最多的總兵左良玉。
但史可法留了個心眼,如果殺了左良玉義弟,張鳳翔只是怕湖廣會動亂,這想法過于保守。
如果讓張工部知道崇禎已死,恐怕會判斷左良玉將直接擁立楚王世子為帝,從此山河破碎。
早在崇禎十五年,左良玉鬧餉,楚王不予出資,結果左部率軍掠奪武昌。
楚王全家在張獻忠破城時尚且得以茍全,卻全家遇害于左良玉手上。
只留下一男,名為朱容藩,被左良玉當作楚王世子養著。
旁人或許不知其中隱情,但史可法卻知曉,正是朱容藩帶路讓張獻忠攻破楚王府。
然后左良玉來到,又怕楚王責罰,于是投奔左良玉,帶路抄家楚王府。
史可法心中篤定,以左良玉為人,必然會借機發難,以五萬大軍兵圍南京,進而逼迫朝廷承認朱容藩為帝。
整個江南地區皆無力與之抗衡,屆時南京恐怕只能屈從。
正在思索之際,又收到盧九德傳來的消息。
明言高杰部恐不會繼續攻城,要約定兩天之后的清晨,四路明軍齊攻叛軍清江浦大營,一舉平定叛軍。
史可法左右為難,正是搖擺不定。
他作為朝廷督軍,理當與同為朝廷官軍的盧九德相互配合,畢竟亂軍為禍之烈,他最后發言權。
但是他實在承受不起失去湖廣的風險,湖廣堪稱天下糧倉,一旦生變,整個大明財政會立刻癱瘓。
史可法頭疼欲裂,腦海中突然想起福王曾經對他說過的“天下維新,允賴后人”。
心中便有了應對方略,待回到南京后便可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