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執行員
- 沉睡的上帝
- 三三零零
- 3341字
- 2015-02-14 21:54:11
2207年,6月4日,雨……
高俊對著剛剛打出來的這個雨字,苦笑一聲,他有多久沒去地面,看到過下雨了?
所以他很快把這個雨字刪除,改成了一個等。
高俊打開郵箱,從未接受的郵件中,一封一封的打開來看,每一封郵件的措辭都不一樣,但中心意思都是一個——貴作的確是精品,我們也很佩服現在有這樣執著的藝術家,但是很抱歉……
如果僅僅是拒絕,那還不算什么,最讓高俊覺得絕望的是,有一家公司,在他的退稿信中,還附贈一幅他作品的重繪版本——高俊現在已經知道,這些版本應該都是計算機畫的,同樣的題材,同樣的主題……
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前兩次高俊都會把他的投稿和這些重繪版作品一起發到網上,讓同學、老師甚至陌生人來評價哪一幅更好,絕大部分答案都讓他失望。這一次他沒有在干這種傻事,事實上,當他看到郵箱中那幅畫的時候,他心里其實就已經有了答案。
高俊再次確認了那家公司的名字,啟智,是一個中文名字,但公司卻屬于荷蘭。
高俊現在還記得,他高中選專業的時候,他們老師曾經給每一個學生都鄭重查過專業,甚至還專門請專家來專門授課,內容的核心就只有一點——有哪些工作是計算機智能絕對不能替代人類完成的。
高俊當時對理科感興趣,他想報數學和物理相關的專業,但是那位專家在課上的一番論斷讓他改變了主義,他現在還記得那個專家說的每一句話:“……什么是理性思維,理性思維就是邏輯思維,計算機智能它本身就是活在一個邏輯性的世界,數學,理化,工程……在這些領域,絕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重復這種邏輯思維,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推廣計算機智能的應用范圍,我就跟你們舉個例子,不說工廠,就說我之前呆過的研究所,原來我們是一個教授,帶十幾個學生做項目,經常還會人不夠,去其他大學借人來,但是被選為智能化戰略試點以后,就一個禮拜,一個禮拜之后,教授走進實驗室,發現所有的學生都在用手機上網娛樂,他說你們都干什么,怎么這么閑——要知道,平時那些學生都是經常性的加班到半夜,但是那天學生們說,都讓電腦干啦,我們自然就沒事了。
是,科研工作也需要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我得提醒你們,這個說法是針對科研領域最頂尖的那一層,絕大部分的科研工作都是單調而枯燥的,很顯然,和計算機比耐心和細心,你們根本不是個……”
高俊記得當時整個教室里,一半多的人都發出失望的驚呼——許多人跟他一樣,都是抱著學理工的打算,但是被這個專家這么一說,全都開始后怕起來——那個時候,正是國內啟動國家智能化第四個十年計劃的**,在之前的三個智能化十年計劃中,按照新聞上的統計,幾乎已經淘汰了之前百分之60多的勞動力人口,在隨便哪個冬眠區的食堂里,只要大家說起“智能化”這個詞,就能引來無數的話題。
“工業、科研、軟件、……”專家在教室前方,巨大的顯示屏上,為所有學生畫了一個巨大的就業大餅,然后把其中一塊一塊,每說一個類別,都分別切出來,“在這些領域,除非你們能做到頂尖,有超出常人的天賦,否則最好不要進入,這些行業是智能化戰略的核心區域,在這個區域中,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崗位,現在雖然還做不到智能化,但國家也在想辦法改造——就是讓那些還在工作的人,教計算機怎么工作。
古人有句話,說的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些行業現在就是這么個情況,老板或者國家,逼著你教電腦工作,等電腦完全掌握,然后給你一筆培訓費——然后就算你退休。你不想退休也行,去繼續上班——但所有的活都讓計算機干了,你就在邊上干看著,以后同樣的崗位也不用招人了,這個過程就是國家所謂的技術智能化。
這些行業就算招人,干的活也都是執行員的活,執行員這個詞還比較新,也許你們還沒聽過——所謂執行員,就是讓計算機智能教你干活,做一步教一步,把你當機器人使。
為什么不用機器人?因為機器人功能還不全面,就比如說讓你去按個開關,或者接個電線,擦個灰之類,沒必要專門設計一種機器人來干——用人就好,人便宜,現在這個社會,人是比機器人更便宜的機器,最近網上不是有個電影么,叫蛋白質機器——說的其實就是人。
這樣的工作做了有什么意思——這是最沒有尊嚴的工作,做這種工作,還不如回家老老實實領基本福利,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算了。”
當時所有同學都問這位專家,大家應該選什么專業,他并沒有給出肯定答案,只是說了他自己的一種看法:“到目前為止,表演類,藝術類,這部分工作計算機還是替代不了。雖然有虛擬演員的說法,但真要大家掏錢看電影,大家還是想看真人演的。還有設計,時裝,或者游戲設計——計算機不需要穿衣服,所以它自然不知道什么衣服真的好看,它也不需要玩游戲,所以自然也不需要什么游戲好玩……總之,原則就是,你看計算機不擅長干什么,就去選什么。”
當初高俊就是聽了好幾次類似的專門講課,以及在網上查閱了大量資料,結合自己的優勢,才選了美術設計。到了大學的時候,計算機已經開始進入設計行業——于是美術設計這個偏設計的專業,硬生生被學成美術專業。
但即使如此,也沒有改善高俊無法就業的命運——畢業已經兩年了,他也領了兩年的鐵桿莊稼——這是大家在網上,對國家基本福利的調侃,意思是,當年的滿清旗人,仗著自己的特殊身份,不用工作就能領錢,現在絕大部分人,其實也就是這么一個地位。
唯一不同的區別是,當年的旗人是因為剝削漢人,自己不愿意工作,而現在,是人支配計算機,而計算機反向淘汰了人的工作權利。
發完呆之后,高俊盯著啟智的這封退稿信,又看到了信的末尾——鑒于您的專業和美術功底,如果您愿意來荷蘭工作,我公司可提供一名執行員崗位……
高俊不想再這樣繼續自己的生活,上網,游戲,娛樂,冬眠……在上大學的時候,他記得還組織了一個辯論團隊,在網上公開跟人辯論當前這種,生活模式的墮落——這種生活毫無疑問,是對僅有一次生命的巨大浪費。
……
高俊還是從小時候的一部電影中,對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有了基本的了解。那是一部反烏托邦科幻片,說的是25世紀的阿姆斯特丹,所有人都沉溺在毒品和性的墮落當中,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整座城市的人們就開始吞云吐霧,每當太陽落下,到處都是**的**……
電影中的阿姆斯特丹始終始終帶有一種墮落的美感,就像魔鬼在人間制造出的一個地獄入口——充滿了**。但是從下飛機到現在,現實并沒有帶給高俊這種感覺,一路上鬼影子都見不著一個,就和國內的許多小城市一樣。
經過荷蘭著名圍海大堤的時候,高俊下車觀看了一段時間——據說這已經是荷蘭第三次大面積圍海了,在他面前就是洶涌的海浪,而另一邊的遠方,明顯是一大片低于海平面的建筑群,再遠一點,甚至還依稀可見之前建設的大堤遺址。
高俊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新聞,荷蘭國內一個冬眠區曾經因為私自擴建,把圍海大堤的底部給挖塌了,造成一次不小的洪水,據說淹死了很多人,還專門建立了紀念碑——他本想找去看看,但是在網上一查才發現,原來那個紀念碑不在這一帶,不過自己附近的確有另一個碑。
站在堤上看,這條大壩在大海面前,就像是一條細細的繩子,高俊按照手機上提示的方向遠遠看去,發現在視線的遠方,大壩一段閘門的附近,似乎樹立著一個標志——那個標志有些熟悉,似乎有點像是自己在郵件中,見過的啟智公司的標志。
高俊坐上車,讓車開過去,湊近了看——的確沒錯,這就是啟智公司的標志,遠看有點類似一個尖尖的等腰三角形,但是走進了,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鏤空的四棱錐,四棱錐的中央是一個類似眼睛的小點,底盤帶動著整個標志緩緩轉動著,乍一看,就像是有一只眼睛從里面在偷偷看著自己。
高俊在底座上,看到了這條堤壩的名字,“伍哲大堤”,在名字下方還有一句話:上帝賜予我們智慧來馴服自然,借此宣稱我們是世界的主人。
這句話高俊記得曾經在什么電影里看到過,印象中應該還挺有名的,但高俊不記得具體的名字了,也不知道這句話和眼前的大堤有什么關系。不過伍哲這個名字他還記得,應該是啟智的董事長——這些年因為啟智的規模劇增,讓他出了不少的名,因為這個名字同時和本時代的熱點,冬眠和AI相關。
據說伍哲年紀輕輕就來荷蘭創業,公司成立之后就一直冬眠,大家都很好奇,當他蘇醒的時候,發現自己當年創下的一家小公司,已經成長為無法想象的龐然大物,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