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國際收支調節理論

國際收支調節理論是國際金融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以研究國際收支的決定因素、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消除失衡的調節方法等基本問題,是各國政府用以調節國際收支平衡的理論依據。世界經濟的不斷演進推動了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發展,其發展過程大致如表1.2所示,本節將依次介紹。

表1.2 國際收支主要理論形成的時間及其代表人物

一、價格-鑄幣流動機制

價格-鑄幣流動機制理論由大衛·休謨(David Hume)在1752年《政治論叢》中提出,被公認為是第一個系統分析了國際收支運動規律的國際收支理論。該理論以金本位制下的黃金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入為背景,以古典貨幣數量論為基礎,闡述了金本位下國際收支失衡的影響及國際收支會自動恢復平衡的機理,是資本主義自由發展時期各國制定國際收支政策的理論依據。

在國際金幣本位時代,由于黃金作為本位貨幣可以自由流通、自由兌換、自由鑄造、自由輸出入國境等,這使得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可通過物價的漲落和現金(即黃金)的輸出入自動恢復平衡。因此,這種國際收支失衡的自動調節機制被稱為“價格-鑄幣流動機制”(price-specie flow mechanism)。

該理論認為,一國的國際收支(指貿易收支)如果出現逆差,則迫使本國黃金外流。黃金外流導致本國銀行準備金降低,從而迫使貨幣流通量減少,物價下跌。而物價下跌提高了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削弱了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的競爭力,改善了本國的貿易條件,促進出口增加、進口減少,于是國際收支漸趨平衡。反之則相反。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過程如圖1.1所示。

圖1.1 價格-鑄幣流動機制

“價格-鑄幣流動機制”奠定了國際收支自動調節的分析基礎,對其后的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該理論建立在嚴格的假設之上,同時忽略了政府對國際收支進行干預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理論在經濟中的運用。

二、彈性分析法

20 世紀 30 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后,國際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各國為擺脫危機紛紛采用貨幣貶值的手段,希望通過刺激出口來調節國際收支。但匯率的變動究竟對國際收支具有怎樣的影響,能否通過貨幣貶值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呢?

彈性分析法(the elasticity approach)正是對此問題的分析與研究。該理論是由經濟學家瓊·羅賓遜(J.Robinson)在馬歇爾微觀經濟學和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一種適于紙幣流通下的國際收支理論,著重討論了貨幣貶值取得成功的條件及其對貿易收支的影響。由于該理論提出時是圍繞進出口商品的供求彈性來闡述的,因而稱為彈性分析法。

(一)馬歇爾-勒納條件

馬歇爾最早運用局部均衡的方法,對貨幣貶值和貿易收支差額的關系進行研究,后經勒納的發展,形成了馬歇爾-勒納條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馬歇爾-勒納條件主要說明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貶值才能實現貿易收支的改善。

我們知道,本幣貶值會引起本國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動,進而引起進出口商品數量的變化,最終影響貿易收支。而貿易收支額變動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由貶值引起的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二是由價格變動引起的進出口商品需求量的變化。若將需求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稱為需求的價格彈性,則在進出口方面有以下關系式:

馬歇爾-勒納條件指出:假定進出口商品供給具有完全的彈性,那么本幣貶值后,只有當本國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時,貿易收支才能得以改善。即貶值能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是

EM+EX>1[1]

(二)J曲線效應——貶值效應時滯問題

本幣貶值能即刻改善貿易收支嗎?通常認為在短期內,即使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本幣貶值也不一定能立即改善貿易收支。相反,貨幣貶值后的最初一段時間里,貿易收支反而可能會惡化,經過一段時間(幾個月甚至幾年)后才能得以改善。這種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的時滯效應,用曲線描述出來呈字母 J形,被稱為“J 曲線效應”(J-Curve Effect),如圖 1.2所示。

圖1.2 J曲線效應

在圖1.2中,Bt2At1,表示貶值后貿易收支首先惡化,逆差進一步擴大。其后隨時間推移,逆差經過 C 點和 D 點得到改善。“J 曲線效應”表明,貨幣貶值后必須配合其他措施來縮短其負效應擴大的時間,以充分發揮貨幣貶值的正效應。否則,貶值的效果很可能隨時間的推移而被其他因素抵消。

“J曲線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貿易合同調整滯后。在貨幣貶值前已簽訂但在貶值后執行的貿易合同下,通常出口商品數量不能快速增加以沖抵出口商品外幣價格的下降,進口商品數量也不會迅速減少以沖抵進口商品本幣價格的上升,這會導致貿易收支進一步惡化。其次,生產者和消費者反應滯后。短期內,國內企業擴大出口的能力有限,國外消費者對本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增加也需要時間,同理,進口商品的數量也不會立即改變。再次,不完全競爭的影響、國家經濟環境及在生產鏈中所處地位等,都會減緩貶值對國際收支的調節速度。

(三)小結與評價

彈性分析法為國家實施對經濟的干預和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糾正了貨幣貶值一定能改善貿易收支的片面看法,指出只有在一定條件下貶值才能改善貿易收支。但建立在局部分析基礎上的彈性論忽略了匯率調節引起的收入效應和支出效應,也沒有考慮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這使其在現實中的運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乘數分析法

乘數分析法(multiplier approach)又稱收入分析法,是由馬克盧普(Machlup)、哈羅德(Harrod)等經濟學家基于凱恩斯(Keynes)的乘數原理創建的,主要分析了收入變動在國際收支調整中的作用。

該理論在假定經濟處于非充分就業狀態、價格和匯率保持不變、不存在跨境資本流動的條件下,認為進口支出是國民收入的函數,自主性支出的變動通過乘數效應引起國民收入的變動,進而影響進口支出,且影響程度取決于一國邊際進口傾向和進口需求彈性的大小以及開放程度的高低。推證過程如下。

首先,引入進出口貿易因素后,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可以表示為

式中,Y為國民收入;c為邊際消費傾向;m為邊際進口傾向;C0為自主性消費;I為投資;G為政府支出;X為出口;M0為自主性進口。而式中的即為開放經濟中的乘數。

其次,定義進口函數為

式中,M為進口額。

再次,設定一國凈出口為出口額減進口額,結合式(1.2)得到:

式中,NX為凈出口。

最終,將式(1.1)代入式(1.3),得到:

由此可以看出,一國貿易收支(凈出口)受到該國國民收入水平和對外貿易乘數的直接影響。

乘數論開辟了從一般均衡的宏觀經濟角度分析國際收支與國民經濟相互關系的新思維,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和政策意義。但它沒有考慮國際資本流動、價格變動、貨幣量因素等對國際收支的影響,且只在國內沒有達到充分就業和不存在跨境資本流動的前提下才能發揮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四、吸收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又稱支出分析法,是經濟學家西德尼·亞歷山大(Sidney Alexander)于1952年提出的。該理論是以開放經濟中的國民收入方程式為基礎,通過進行一定的邏輯變換而來的。若將國際收支差額用B表示,國民收入用Y表示,國內總支出(亦稱為國內經濟的總支出或總吸收)用A表示,則其基本表達式為

B=Y-A

由上式可得以下結論:

首先,國際收支狀況是一國國民收入Y與總支出A比較的結果。當國民收入大于總支出時,國際收支為順差;當國民收入小于總支出時,國際收支為逆差;當國民收入等于總支出時,國際收支平衡。

其次,國際收支失衡最終要通過改變國民收入(或吸收)來調節,即支出轉換政策支出增減政策。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采取增加國民收入或者減少支出的政策;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采取減少國民收入或者增加支出的政策。

吸收論從宏觀角度將一國的國際收支同該國的國民經濟相結合,對彈性論、乘數論進行揚棄,有助于加深人們對國際收支失衡和均衡性質的認識,成為20世紀60年代后期出現的貨幣分析法的先驅。但它沒有考慮相對價格變動、國際資本流動、充分就業等因素的作用,也沒有考慮到國家間的回應,因而其分析不夠全面。

五、貨幣分析法

20世紀60年代后期,蒙代爾(Mundell)、約翰遜(Johnson)和弗蘭克爾(Frankel)等經濟學家將封閉條件下的貨幣主義原理引到開放經濟中來,形成了貨幣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該理論基本假設包括:①在充分就業條件下,一國實際貨幣需求函數穩定;②長期內貨幣是中性的;③長期內一國的價格和利率接近世界市場水平;④匯率是固定的,國際收支失衡主要依靠國際儲備來調節。

視野拓展

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演進與發展

貨幣論認為,國際儲備變動是貨幣市場均衡的結果。其中,一國的貨幣需求Md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數;貨幣供給分成國內通過銀行體系所創造的部分D和國際收支所獲得的盈余(即國際儲備)部分R。若長期貨幣供求相等,則導出最基本的方程式:

R=Md-D

可知,國際收支是一種貨幣現象,所有國際收支不平衡都可以由國內貨幣政策來解決,而不需要改變匯率。同時,國際收支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實際貨幣余額(貨幣存量)對名義貨幣供應量的調整過程。一國國際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國內信貸擴張過度。因此,應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使貨幣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一致的速度。

自凱恩斯主義出現以后,對國際收支的分析只注重實體因素,卻忽視了貨幣因素對其的作用。貨幣論的獨創之處就在于它把國際收支失衡與貨幣余額的增減聯系起來,并強調貨幣政策的重要性。但該理論把貨幣因素視為國際收支的唯一決定性因素,同時認為要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就必須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這顯然是以犧牲國內經濟增長為代價的,因而受到了不少經濟學家的批評。

學習思考

請深入思考和討論不同的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優缺點以及應用條件。


[1]EM+EX =1時,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不發生作用;當EM+EX <1時,貨幣貶值反而會使貿易收支逆差擴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肃宁县| 微山县| 那曲县| 宣化县| 怀来县| 永康市| 阿坝| 桃江县| 东光县| 永登县| 舟山市| 灵山县| 乌什县| 叙永县| 石景山区| 叙永县| 安宁市| 香港| 克拉玛依市| 桐城市| 永宁县| 抚宁县| 苏尼特左旗| 宁阳县| 宁乡县| 五大连池市| 新建县| 商城县| 永新县| 丹江口市| 新津县| 海南省| 天镇县| 佛学| 吴桥县| 武威市| 通城县| 竹山县| 三门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