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論皇朝的開拓精神
- 黃袍加身:收貨人怎么有點不正常
- 知了明
- 2049字
- 2024-11-21 20:14:52
黃健繼續說道:“要緩解土地兼并帶來的惡果,還有另外幾個方法。第一個是努力提升農業水平,讓同樣多的土地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同時發展各種工業,通過工商業吸納更多的勞動人口,創造更多財富。要做到這點,就要提高工匠的地位,在我的時代,大部分人口都是從事工商業,頂級的工匠和科學家都是受人尊敬的職業。科學家就是通過自己的知識和頭腦探索各種事物本質和創造新的東西的人才。他們才是引領社會進步的最重要的人。我們推崇‘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雖然官員因為手握權力讓人敬畏,但是我們政府一直推崇官員是為人民服務的公仆,而不是統治國家的階級。”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朱元璋不由的細細的品味這句話。
“第二個方法是不斷的對外開拓。”黃健從拿出了準備的地形地球儀和地形世界地圖。“這是我們現代根據衛星測繪出來的地球地形。”
“地球?”
“嗯,其實我們生活的大地不是古人所說的天圓地方,而是一個巨大的球形,懸浮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
“懸浮?”這個概念對朱元璋沖擊太大了,“那為什么不會往下掉?”
“宇宙空間沒有什么上下前后的概念,而且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感覺東西往下掉,其實是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就是宇宙中所有有質量的東西存在的一種力量。所以我們垂直向天上扔的東西都會最終向下掉落,方向都是指向這個地球的中心。正是有了這種引力,月亮才會圍繞地球旋轉,地球又圍繞太陽旋轉,然后才有了一年四季。好了,這個你們知道概念就行。”
停頓一下喝了口水,黃健繼續說道:“洪武帝你看,我們中國就在地球的這一片地方,應天府大概在這里,越向北冬天的時間會越長越冷,向南越暖和,如果到了這條線附近,就一年沒有了四季,都是炎熱的夏天,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向西而去,這一片是沙漠,阻擋了你們可以擴張的路線,但是高麗在這里,倭國在這里,高麗除了有高麗參,北部的山區還有大量的銅礦、金礦。倭國更是盛產金銀。向南這一片土地,常年溫暖多雨,極其適合水稻生長,很多地方可以一年三熟!到達南半球的這個巨大的島嶼,更是富含多種礦石,而且極易開采,基本往地里刨兩下就能挖出一堆鐵礦石,而且品相極高,十分容易冶煉。現在明朝剛立國,主要兵力還是在評定內亂和驅逐元蒙,但是以后穩定下來,你的這幾個兒子有不少能征善戰,如果只是做一個守邊的將領太可惜了。同時為了解決以后宗族人數過多的問題,我建議親王和國公只有嫡子可以世襲,而且如果沒有軍功,每世襲一次就降一級爵位,親王和宗室成員可以在邊塞自行用自己的俸祿募兵對外進行征戰,打下來的土地由朝廷派人管理,開拓出來的土地根據大小和人口設置新的爵位,開拓者可以自行賞賜給自己的后代。這樣才能保持國家對外的開拓精神。同時,能夠把眾多世家的眼光從對內兼并轉向對外開拓。”
銅!金!銀!一年三熟!這幾個字眼讓朱元璋兩眼放光。
“對高麗和倭國,師出無名啊。尤其是高麗更是對我朝恭順,不可輕易用刀兵。”
“只要他們內亂,權臣趕走國君,他們的國君正好求我們這宗主國主持公道,我們幫他復國,然后駐軍幫他們穩定治安,以后那高麗國君主動要求并入華夏,成為明朝一個親王,有何不可。”這可是后世美麗賤的CIB的常規操作了。
“咳咳……這個有待商榷。”朱元璋說完,拼命對朱標使眼色,催促他快快用筆記下。
“至于倭國,他們名義上的皇帝自稱天皇,是神明的化身,你洪武帝也只是天子,他們怎么能夠比你洪武帝還厲害,所以征討他們這些偽神化身的國家,不是很正常嗎?”
“豎子爾敢!”朱元璋立刻拍案而起,他表示絕對不是為了倭國那海量的金銀,而是為了維護他作為明朝皇帝的尊嚴!
“剛才說到了發展工商業和提高匠人地位,你所制定的政策里面的戶籍制度就需要廢除了。或許你的想法出發點是為了社會穩定,讓各行各業的人各行其是,以為這樣就能社會安穩,其實這樣恰恰導致了社會的不安穩。戶籍管理制度在明初收效甚好,百姓對承擔的稅賦和徭役都能接受,而且還尚有盈余,溫飽可以得到保證。地方和中央朝廷也尚能維持稅收平衡,現在這個時候這個制度是適用的。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明律法的崩壞,再加之備受天災和戰爭的侵害,這個戶籍管理制度就成為了百姓的枷鎖。這時百姓的溫飽都不能解決了,而這個世襲制的枷鎖還將他們牢牢束縛在貧瘠的土地上。
更有甚者,有些百姓早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乞戶”,卻因戶口是“民戶”而世代繳納高額稅賦和承擔沉重的徭役,最后他們迫不得已踏上了冒險的逃亡之路甚至最終無奈造反……
而且如果大力推行工商業,如果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人口,工商業的發展也無從說起。至于你所看中的人口增長,只要糧食產量上來了,人口自然就會增長。還有你制定的宗室供養制度相信你看過書以后也明白有多扯淡了吧,出發點是或許是好的,卻導致最后多少人被活活餓死。”
“咳咳……”說到這里,朱元璋也不由得臉紅。
“而且將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束縛在一個職業上,就會讓社會慢慢失去活力,一眼就看到頭的且無法改變的人生,誰會愿意努力?如果只有官府有權力改變一個人的職業或者出身,官員們就可以通過這個權力大肆斂財,至于徭役,我建議你仔細看看明朝后期推行的‘一條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