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趙凈洗漱好,沒有吃飯便進了宮,直奔六科廊。
以往熱鬧的六科廊,今天顯得格外安靜。
趙凈刻意溜達其他科房,發現除了小吏,鮮少有‘官’。
“給忘了。”
趙凈摸了摸下巴,神色古怪的笑了笑。
他突然發現,這段時間,六科廊損失慘重。
先是兵科都給事中陳童下獄,接著是禮科都給事中瞿式耜,昨天是吏科都給事中章允儒下獄。
這些都給事中的下獄,難免會連累到左右給事中以及給事中,要么已經被抓走了,要么就是告假躲了起來。
六科中,至少一半是缺都給事中的。
趙凈來到吏科房的時候,門口已經站著三個小吏,見到趙凈,整齊劃一的恭敬行禮道:“小人見過趙右給事中。”
趙凈看了三人一眼,笑著道:“無需客套,將那道免我官的吏部公文找出來,我要駁回去。”
“是。”其中一個小吏連忙應著道。
其他兩人老老實實的站好,沒有絲毫吏科房老人,不給趙凈面子的場景出現,自然,更沒有什么下馬威。
吏科,就趙凈一個右給事中了。
趙凈坐到椅子上,小吏已經將公文放到他跟前,而后侍立在一旁,渾身上下寫滿了‘謹慎小心’四個字。
趙凈翻開看了一眼,隨后拿起筆,寫上一個大大的‘否’字,而后親自封好,與邊上的小吏道:“扔回吏部,告訴他們,再敢亂來,我就上書參他們一本。將吏部最近的公文奏本都拿過來,我來審核。”
“是。”
身旁的小吏小心翼翼的拿接過去,心里越發敬畏。
另外小吏同時忙了起來,端來了三大盤子,足足上百本。
趙凈二話不說,拿過來就看,也不急著抄錄。
從早上看到中午,趙凈一本接著一本,看了足足有兩百多本。
到了中午之后,趙凈喝著茶,忍著肚子咕咕叫,望著桌上堆積如小山的奏本,面露思索的輕聲道:“絕大部分關于官吏的舉薦任免升遷,而后是彈劾,辯駁,求情……”
從這些奏本內,趙凈能夠模糊的看到大明的官場百態,也能隱隱約約的從中觀察到如同蛛絲一樣的復雜關系網。
“六部缺員近一半,各省倒是相對齊備……”
趙凈抱著茶杯,心里慢慢轉著念頭。
“趙右給事中,這是剛剛送來的。”一個小吏來到趙凈身前,遞過一道奏本。
趙凈看了他一眼,順手接過,打開看去,迅速坐好,認真端詳。
這是吏部的任命奏本,被任命人是滿桂!
“大同總兵?”
趙凈有些意外,旋即點頭。
大同總兵也行,大同與薊鎮相連,離京師并不算太遠,將來如果建虜真的入塞,提前通知滿桂或有更多的應對時間。
趙凈拿起筆,認真抄錄,而后將原件封好,遞給邊上的小吏,道:“軍國大事,不能耽擱,送去內閣吧。”
“是,小人這就去。”小吏不疑有他,接過奏本,快速離去。
趙凈又坐了一會兒,這才起身離開吏科房,去內閣領了一應文書,便出了宮。
先是吃飽喝足,而后才來到刑部。
或許是早有命令,趙凈這次沒有吃閉門羹,直接被領到了天牢。
剛進天牢,便發現到處是人,除了獄卒,衙役,還不少整潔干凈的官員。
“咳咳。”
突然間,趙凈聽到一聲咳嗽,抬頭看去,只見毛羽健站在不遠處的門旁,束手而立,一本正經。
趙凈歪頭向門縫內看了看,隱約看到幾個官服,不動聲色的走了過去。
來到刑房,趙凈便看到有三個大人物坐著,二十多明顯是官的站在他們身后,不大的刑房,擠滿了人。
“稟喬尚書,曹臺長,康寺卿,吏科右給事中趙凈,趙明堂到了。”毛羽健連忙上前,恭謹的與三人道。
喬允升沒動,曹于汴沒動,康新民也沒動。
其他人則紛紛投來冷漠的目光,隱約有些憤怒。
趙凈看向三人的背影,好家伙,刑部尚書喬允升,大理寺卿康新民,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
三法司的三位堂官全都到了!
趙凈暗自提一口氣,不動聲色的上前行禮道:“下官趙凈,見過喬尚書,曹臺長,康寺卿。”
喬允升坐在中間,頭也不回的道:“刑部司官十二人,都察院御史六人,大理寺刑官三人,吏科一人,齊了。趙明堂,我們在審理錢千秋,案卷在桌上,你先看看吧。”
一眾人審視趙凈,神情各異,不就是一個右給事中嗎?憑什么他最后才來,讓三位堂官等?還能獨自去閱卷?
趙凈這才注意到,不遠處的刑架上,一個人渾身是血,披頭散發的垂著頭,不知道是死是活。
‘三法司三位堂官,怕是一大早就來審了,對這錢謙益一案,還真是夠重視的……’
趙凈心里暗思,嘴上道:“下官領命。”
他走到案桌前,剛拿起案卷,喬允升又道:“我們三法司分做三次審問,互不干涉,以相互印證,供詞你看仔細了。”
趙凈應了一聲,打開案卷,一張一頁的看去。
錢千秋,就是天啟元年浙江科舉舞弊案的作弊之人,他行賄了兩個考官,約定了一句‘一朝平步上青云’為暗號,以讓考官識別。
但隨后被人揭發,是以案發。
涉事的兩個考官多年前就已經病逝在牢獄中,錢千秋則被革除舉人功名,一直關在天牢內。
趙凈一頁一頁的看去,不多久,余光瞥了眼渾身是血被潑醒,繼續審問的錢千秋,而后轉向不動如山的三法司三位堂官。
錢千秋被打成這樣了,他的口供里依舊堅稱并未行賄當時的主考官錢謙益,只是行賄了那兩個已經病死的考官。
‘是屈打成招,還是這個人真的寧死不屈?’
趙凈裝模作樣的繼續翻閱,心里在推敲這件事。
‘屈打成招’,那就是錢謙益真的受賄了,錢千秋被打的不敢招供出來。
‘寧死不屈’,那這錢千秋真是鐵骨錚錚,絕不冤枉他人。
供狀大同小異,除了字句間不一樣外,內容就一個意思——錢謙益并未受賄,與弊案無涉。
趙凈想了想,轉身走過來,與三人道:“下官看完了。”
喬允升,曹于汴,康新民三人這才看了他一眼,曹于汴漠然道:“可有疑問?”
趙凈道:“沒有。”
康新民道:“你再訊問一遍,如沒有其他問題,我等寫好奏疏后,你便署名吧。”
聽到這句話,趙凈總算明白過來,并不是他這個吏科右給事中多重要,以至于三位堂官另眼相看。
實際上,是因為他是崇禎指派,需要他署名,呈送給崇禎,以證實他們審問無誤!
這是要洗白錢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