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求追讀)
- 穿越三國,開局抓到劉備夫人
- 等風7
- 2210字
- 2024-12-06 19:56:26
“縣尉還要繼續開倉放糧給百姓?”左校提醒道:“這樣下去軍中糧草最多只夠一個月?!?
他本就負責山城糧倉的守衛和糧草發放,因此對數量比較了解。
“自然是要繼續,我做出的承諾怎能食言!”裴元紹斬釘截鐵。
左校不解的搖頭,“可如此一來軍中用糧如何解決!”
占領山城后裴元紹的人馬總數增加到了五千多人。
其實如果把所有俘虜全部整編,人數還能更多。
但是裴元紹沒有那么做。
兵貴精不貴多。
另外太多人馬也會消耗更多的物資。
要不是為了防備朝歌城和魏郡那邊的袁軍來襲,裴元紹還想把手下人馬壓縮到三千。
五千人一天什么都不干,也需至少五千斤的糧食養活。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就是一千三百多石!
跟以前在山寨里相比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見裴元紹還在沉思,李大目也開口勸道:“不能浪費更多的糧食了,一旦缺糧引起軍心不穩那就麻煩了!”
李大目的話引起不少人附和,都覺著不能把糧食再浪費在百姓身上。
“給百姓放糧怎么會是浪費!”裴元紹微怒。
但一想這些人一時難改匪性,不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給新加入的人好好上一課。
“我問你們倉庫里的糧食哪里來的?是不是百姓種的?既然是就應該讓百姓先得,如果我們搶了先就是賊,難道你們還想繼續當賊嗎?”
裴元紹剛剛頒布了軍隊稱號,山城守軍。
此時誰敢行山賊之事,都要依法論處!
果然此言一出所有人不敢再亂議論。
接著裴元紹繼續說道。
“只有百姓吃飽了才能把多余的糧食送到軍營當做糧草儲備。咱們吃了百姓給的糧食就有責任守護山城安危,保護百姓樂業,此乃山城守軍名之由來也。
而百姓安居樂業后也會種出更多糧食供養軍隊,幫助軍隊壯大實力。反之如果只為軍糧考慮而占了本該屬于百姓的糧食,這跟白繞那些黑山賊又有什么區別。
你們要記住,以后不在是賊,而是山城的守衛者,是我裴澤的兵,就得守我軍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違者殺無赦!”
能得山城全靠百姓,正所謂取之于民。
要使百姓繼續支持,就得用之于民,因此開倉放糧。
山城百姓才是山城守軍立足和壯大的根本。
裴元紹正式把這一條加入軍規之中,屋里眾人聽后無不動容。
特別是鄭治三人,他們本以為裴元紹為了穩固地位博取名聲所以才會善待百姓,卻沒想到他竟然要求麾下所以兵馬都要善待百姓。
亂世之中哪有兵不欺民的。
讓手下善待百姓者不少但大多只是口頭上說說,真正列入軍規的又有幾人。
而這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軍規更比一句親民來的震撼和直接。
周倉廖化等人一直跟著裴元紹早就聽他說過各種以民為本的道理,但是李大目、左校甚至包括羅市等人還是第一次聽到這些道理。
震驚過后李大目暗嘆自己跟裴澤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以后還是收起小心思好好為其效勞。
左校則是更加堅定了一開始的決定,這一次終于沒有再跟錯人。
于寵、劉石等也都慶幸沒有亂來。
因為他們都不是蠢人,很快就明白了裴元紹為何要反復提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只為一座小小的山城根本無需這般較真。
除非裴元紹的志向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大。
而他們很樂意為這樣的人效忠。
為了實現心中大志,裴元紹要做的準備會很多。
除了發展地盤以民養兵,還需要揚名和改變山賊身份。
想在亂世獲得更大成就,離不開一個好出身和好名聲。
然而這兩樣東西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裴元紹不可能從他們手里獲得,只能靠百姓替他宣揚。
這也是為何裴元紹不惜軍中糧草吃緊,也要開倉放糧的第二個原因。
只有百姓安居樂業了才能長期的源源不斷的供養軍隊,而裴元紹個人也能獲得百姓更多的愛戴和推崇。
當然還需衡量軍隊利益。
只求民心而忽略軍心肯定不可取。
裴元紹提前算過留下的糧草還夠全軍一個月的用度。
眼下剛到年關,種下的莊稼至少也要半年后才會有收成。
補充軍需唯一的辦法就只有買糧了。
這兩月山谷的產鹽量十分可觀,初步計算至少可以兌換兩千五百石糧食。
足夠全軍三個月的用度。
三個月后會有更多的鹽產出,也會有早熟的莊稼收獲。
只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這么多私鹽賣給誰。
零賣散賣肯定不愁買家,但是想要短時間內完成巨量交易就需要大客戶。
之前山城是附近購買私鹽的大客戶,可裴元紹入主后這里不缺鹽了。
所以當務之急是要重新找到銷售私鹽的新渠道。
裴元紹將此事交給了郭大先行打探,如果能在朝歌城里找到糧商大戶直接兌換那就更理想了。
提到用鹽換糧,羅市說起一個人,眭固。
那日眭固被生擒,之后周廖二人打著他的旗號更是兵不血刃的拿下第一道關卡。
再之后碰到張雷公領著潰逃的人馬跑到關卡外求援。
周廖二人故意將張雷公和手下放進關卡,然后來了個甕中捉鱉。
張雷公被抓后直接押到大帥府外斬首示眾。
但是裴元紹沒有下令殺眭固,而是關在了縣尉府的大牢里。
“眭固是張揚部將,通過他或許可以更快的聯系上買主?!?
裴元紹覺著羅市說的有些道理,正好他也打算親自審問眭固一番。
回到縣尉府,裴元紹派人去把眭固押來。
屋里只剩周廖二人。
“二位賢弟以為,我若領兵去投張揚,能否保留人馬得到重用呢?”
二人聞言全都露出不解的表情。
“大哥怎會有如此想法?咱們新得山城又有五千兵馬,實力早已今非昔比為何還要投那張揚?”
以前的周倉是想找個明主投效,但現在他更希望跟著大哥一起闖蕩。
再說張揚也非周倉心目中的明公。
廖化也不贊成,“眭固當年可是一方賊帥,投了張揚后統兵不過千。還有卞喜也是個例子,大哥慎重??!”
“其實我也是這么認為的!”裴元紹嘆了口氣。
他并非真的想投張揚,真正目的是要在來年這個時候可以跟著張揚一起去安邑救駕。
安邑縣在河東郡,從蕩陰出發需要橫穿整個河內郡。
如果打算來年自己帶兵去救劉協,那就得一路打穿張揚的防線。
目前來說裴元紹還沒有這個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