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敢偷懶,快去干活!”
“住手,你為什么打人!”
“你是誰,敢管我黎家的事,知不知道這里都是我黎家的土地?”
“我不管這里是誰的土地,隨便打人就是不對的。”
打人者舉起鞭子,作勢要打勸阻者,此時跑來一人,說道:“少主,打不得,他是上國貴人。”
“大明人,為什么來管閑事?”
自從胡季犛答應與大明共同解決陳祖義,清化就來了許多大明商人,他們帶來的大明商品物美價廉,很快打開市場,這些商人也以收購原材料為名深入安南各地。
因為與人和善,收購價格合理,大明商人得到安南各地歡迎。
打人的是當地豪強,黎家次子黎曠,他只打理一部分家業,并不清楚家中其他事務,不知道勸阻的大明商人是他父親黎汀邀請來的。
商人名叫馬樓,粵西人,母親是桂省的,所以給他取小名嗎嘍,方言代指猴子,旨在賤名好養活,長大后索性取名馬樓。
馬家世代務農,家無長物,可馬樓心高氣傲,不甘心當個農夫,他借放羊的功夫去附近的私塾偷聽,私塾老師沒有趕他。
馬樓也十分聰慧,學得非常快,反而比私塾內交錢的學生學習好。
若按照正常情況走,馬樓很可能成為貧家才子,不說中舉,考個秀才不成問題。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馬樓母親突然患病,馬樓父親掏空家底才治好,以至于連來年的稅賦都沒有了。
眼看來年只能借錢交稅,朝廷恩旨下達,免稅免役,馬家起死回生。
此后馬家種上新種,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對此馬樓感恩戴德。
可以說凡是經歷過元朝以及元末亂世的老人,他們都對朱元璋、大明感恩戴德,尤其是農無稅之后。
這年代人們的報恩思想很重,又逢國家民族意識傳播,馬家補足了私塾的學費,老師也投桃報李,推舉馬樓入府城學習。
馬樓自己也爭氣,一次考過成為秀才,但他沒有繼續讀書,當他得知朱雄英招募海軍,為子孫后代謀永世太平的時候,依然投筆從戎,不遠千里來到松江。
不過那時海軍早已滿員,短期內不再招兵,好在安南戰略開始,還有其他地方需要人,特別是馬樓這種讀過書的人才。
得知馬樓的經歷,朱雄英對他很是喜愛,多次當眾贊賞他,還親自為他引導,讓馬樓快速修煉武功成功,內功氣感也發掘成功。
此后馬樓與許多錦衣衛、商人等被朱雄英送去安南,他們明面上的身份是商人,暗地里負責打探安南情報,包括地理人文情報,勢力情報等。
馬樓等還被要求在安南構筑自己的社會關系,打入安南內部,最重要的是向安南百姓傳達大明的偉大、成為大明國民的好處。
此外馬樓等人還有一項招人的工作,因寶島漢民內遷,重奪寶島后急需人手,朱雄英不想從本土拉人,與其拉到寶島還不如讓他們去遼東。
寶島所需的人手朱雄英盯上了安南,想要吞并安南,吞并后長治久安,就需要讓安南百姓打心底里認可大明。
這里面除了大明本身的政策引導外,安南人的感官很重要,與一點點慢慢感化安南人相比,培養親明的安南人更方便更高效。
馬樓他們需要從安南招募人手,名義上是受雇去寶島開荒,實則引發兩者對比,種下大明的種子。
與高麗一樣,安南同樣沒有大明需求的商品,但安南上下又極度渴求大明的商品,用雇工換取大明商品的模式一出,胡季犛帶頭答應,也得到各地豪強的認可。
由安南提供雇工,大明給月俸,但這個月俸不會給到雇工手里,而是交給雇工的原主人,原主人則拿著雇工的血汗錢消費大明商品。
對豪強來說,人工等于零成本,自然受到歡迎,且大明提供的商品中有鎧甲兵器,雖然胡季犛限制,可暗中交易誰都無法阻攔。
豪強想要獨霸地方,想要不被權貴侵襲,想要發展壯大,自身的武裝很重要,有了大明提供的兵器鎧甲,建立武裝就簡單多了。
所以與大明商貿,提供大明雇工的名額,可不是那么簡單能獲得的,需要得到胡季犛和大明的雙方認可,如此朱雄英也能拿捏這些安南豪強,用更低的成本收獲更多雇工。
這群雇工到達寶島后,朱雄英不會虐待他們,相反他們能吃到一輩子都吃不到的飯菜,每天也只需要工作12小時(在豪強家至少18小時,還要隨時待命,做不好就會有生命危險),這種日子做夢都不敢想。
雇工感恩戴德的時候,朱雄英派出的人員趁機洗腦,讓他們認識到大明的好處,安南的卑劣。
還告訴他們安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領土,是那些豪強為了自身利益鬧分家,果然分家后豪強吃得盆滿缽滿,百姓就凄慘了。
朱雄英還讓馬樓他們考察安南的士紳、儒生,將一部分人運送到寶島、乃至內陸專門的學校讀書。
學校不僅教他們四書五經,還著重強調大明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強調豪強存在,他們這些士紳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當然這些教育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見到效果的,馬樓他們的主要工作還是結交當地權貴,引導安南加深內亂,降低百姓生活水平。
過了苦日子才會知道以后并入大明后的好,有了好日子才會害怕繼續過苦日子。
“少主,那可是大明人,得罪他,恐怕要被上官責罰。”
“那就把人殺了,只要沒人知道,就不會有責罰。”
黎曠在家囂張慣了,突然被人當面駁斥,承受不了要報復,帶著家丁埋伏在馬樓離開的必經之路上。
“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黎曠,別裝了。”
“你認識我?”
“你們黎家上下我誰不認識,要不然我怎么會找上你們。”
就當黎曠不知所措的時候,仆人提醒道:“少主,讓他跑了,我們都要遭罪。”
實際上就算出了事,黎曠這種權貴家屬也只會自罰三杯,真正凄慘的是狗腿子,必然送出去平息馬樓的憤怒,大明的憤怒。所以家丁拼命鼓動黎曠,就怕黎曠息事寧人。
“殺!”黎曠經不住勸說動手,只是他沒想到馬樓并非易與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