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大舉南下,初期不抵抗很正常,一直不抵抗就說不過去了,迷惑大明的任務完成,胡季犛讓兩個兒子不要再演戲了,北上驅逐陳軍。
胡漢蒼熟知軍事,對民亂治理手段有效,他確實是在演戲。胡元澄就不同了,他對軍事不說一竅不通,至少也是紙上談兵,民亂在他的治理下壓不下去升不上來,他自認為控制住了,殊不知這種狀態是最危險的。
民亂不同于外國敵人,與外國敵人作戰可以允許勢均力敵,戰局僵持,敵人錢糧耗光自然撤兵。
民亂就不同了,出了就必須消滅,否則不但會養蠱養出蠱王,還會引發規模效應,裹挾更多民眾,區域更廣。
胡元澄以為壓制在一片區域內,沒有大礙的民亂,等他率軍離開后立馬爆發。
對于民亂,就連胡季犛都不重視,更不用說胡元澄了。
也不能怪他們,安南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起義軍成立政權,自然不會將起義放在心上。
況且所有國家的起義軍初期都一樣,泥沙俱下,沒有一個統一的綱領,沒有成熟的組織,注重眼前利益,劫掠成風。
只有死的人足夠多,時間足夠長,才能培養出成熟的起義軍團體。最重要的是地理,需要有足夠的地理因素支持起義軍,否則起義軍不可能成功。
恰好安南這塊地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不等起義軍鬧大,掌權者就知道了,這次也不例外。
胡季犛察覺到治下亂民爆發,只是命令兩個兒子抽調一批部隊平亂,維持住就行,以北方陳軍優先。
按照胡季犛的想法,大明之所以扶持安南南北對立,就是想在將來入侵安南的時候降低反抗力度。
顯然朱雄英比胡季犛想得更高,反抗者就像韭菜,割了一茬還會長出來,只有徹底奪走民心,才能長治久安。
大明扶持兩家,最終目的是激發民眾對安南權貴、豪強的憤怒與反抗,這樣才能扮演救世主,只要目的達成胡家、陳家都可以被消滅。
發現安南民亂有燎原的趨勢,大明商人果斷找到起義軍,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武器裝備。說來也好笑,這些買裝備的錢都是從豪強、地主家搜刮來的,要是豪強用這些錢武裝自己,他們就平息民亂了。
有了裝備,起義軍擴散到更大的區域,這下有了前車之鑒的豪強再不聽從胡季犛的命令,他們花費更多錢財武裝自身,拆規格組建私軍。
這也是胡季犛沒有想到的,他只想著迷惑大明,也迷惑了治下豪強地主,讓這群人有了別樣心思。
陳渴真可以取代陳叔明,我也可以取代胡季犛。
正好起義軍四起,豪強便以自身受到威脅為由,大肆擴充軍備,還借著平亂為借口,大肆對外征伐。打亂軍只是順帶,最重要的是攻伐其他豪強,搶奪其他豪強的錢財人口,進一步壯大自身。
這下安南百姓就更慘了,原以為起義軍跟他們出身相同,會保護他們,結果起義軍首領很快化身軍閥,裹挾民眾攻伐,好處他們拿走。
幾次過后,百姓對起義軍失望透頂,想著還不如給豪強干活,至少能活著。然后豪強私軍到了,他們確實活著,不過被豪強賣給了大明。
安南百姓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越來越多的人遁入山林。
民亂漸漸平息,胡季犛以為是兩個兒子的平亂軍做的,卻不知治下養出了好幾個野心家。
這都不要緊,只要胡季犛恢復正常,無論用政治手腕還是軍事手段,都能很快解決這個問題。
收到風聲的胡季犛并未犯難,還是為了迷惑大明。他派出更多嫡系監視各地豪強,任由豪強內斗,確保不發生足夠強大的豪強誕生就行。
結果偏偏是胡季犛最終是的兵工廠出了問題,只能說不能輕視認可人性,包括小民。
火器工匠到底不是奴隸、囚犯,胡季犛只是讓他們固定居住點,不讓他們與外人見面,不限制想要進來的人,只進不出。
胡季犛的目的是好的,不太壓抑工匠,讓工匠更有積極性,也避免工匠因恨特意留下隱患。
有好幾個工匠接納了外地親屬的投奔,知道了外面的水深火熱。
胡季犛給工匠的俸祿不低,剛開始工匠都忠心耿耿,想著賺多點以后家人有好日子,結果外面的親屬死光了,錢再多也沒用了。
可他們終究是一介小民,勢單力薄,光靠自己不可能報仇,但這些工匠都清楚胡季犛為什么如此隱秘。
沒人是傻子,胡季犛派來的人多次叮囑不允許向大明人、與大明相關的人透露半分,否則斬立決,想不知道都難。
雖然不知道胡季犛為什么不想讓大明知道,但一定與大明有關,幾個工匠秘密商議,認為可以將兵工廠的事透露給大明,立功后再借助大明的力量報仇。
他們這群工匠老早就考慮到一件事,等武器造完了,胡季犛會不會殺人滅口,這在安南并不稀奇,所以工匠們造兵器的途中偷偷挖了一條地道,危險時逃命用的。
這條地道讓那幾個工匠有機會跑出去傳遞消息,他們先讓不起眼的幾個名義上投奔來的族人偷偷出去,向大明商人透露這里的消息,找到重視這個消息的人。
結果找的第一個商人就特別重視,還指導族人怎么隱秘不讓胡季犛發現,并約定溝通方式、地點。
幾乎所有前來安南的商人都經過錦衣衛培訓,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錦衣衛假扮的,被找的商人就是錦衣衛。
當他聽說胡季犛手下有個兵工廠,還秘密打造火器,警報拉滿。武功刀槍不入,唯獨會遭遇火器威脅。
上次沈城被胡家火槍手威脅,之后胡季犛沒有大力發展火器,還以為是胡季犛聽從明心法師的建議,單獨手工打造的,就為了抓捕沈城。
這樣的話對大明威脅并不大,可要是全面大力發展火器,就踩中大明紅線了,朱雄英不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
得知安南變故,朱雄英當即下令,抽調一支精銳部隊南下,秘密潛伏進入清化,既然胡季犛選擇偷偷打造火器,那就讓這批火器偷偷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