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過簡略版中華上下五千年。
故此,差不多也知道了歷史的進程,但是對于唐史的詳細過程,還是知之甚少。
李世民一時間也沒想起來,要看一看唐史。
只是順著李易的思路,先是被科普了大地是一個球,又科普了太陽系和宇宙。
總之一頓科普之后。
李世民想起來,自己最應該看的還是昨日看到的那個電視。
那里有著玄武門之變,也有著后來發生的一些事,其中暗含著治國理政之策。
這才是自己最需要看的內容。
李易也想要通過貞觀之治了解一下唐史。
以前看,是為了回顧經典。
現在看,那就是以一個研究者的態度看了。
李易還拿出手機,在拼夕夕上面下單了《舊唐書》,打算以后讓李世民帶回去看。
又下單了一個世界地圖,可以掛起來的那種。
想了想,最后又下單了一個反曲弓套裝。
而李世民已經看完了22集,李幼良謀反被賜死、長孫安業尋找新的靠山、馬周告發黨仁弘。
接著又是23集,封德彝病逝,長孫無忌為尚書右仆射,劉德裕、元弘善和長孫安業相繼被捕,李孝常被斬首。
而這些在他所在的大唐,還并未發生呢。
隨后又是24集,李世民對朝堂之上的官吏進行考核,有意清除原本屬于太上皇李淵的舊臣。
這些內容,也給了李世民不少啟發,更是讓他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
以前,他以為這是俯瞰蕓蕓眾生。
現在才明白,這是千年之后的人,尋找了一些演員,把唐史以這種形式表演出來。
就好像是手機錄像一樣,直接記錄,最后通過眼前的黑框框播放出來。
很神奇。
李易打了個哈欠。
不知不覺,陪著李世民看貞觀之治,已經看到了十二點多。
馬上就要一點了啊。
25集的開頭自動略過,正劇馬上開始。
李易剛想說,讓李世民自己繼續接著看,他打算去休息了。
結果,一扭頭,還沒開口。
就看到‘嗖’的一下。
坐在沙發上的李世民……消失不見了。
而落在客廳中的那黃金龍椅也不見了。
“靠!”
“又來這一套。”
大晚上的,多少有一點兒滲人。
李易連忙起身,走到狗窩,抱著已經睡著了的包子,走進了臥室。
可是,不過一會兒,就睡著了。
……
貞觀元年、三月初五未時初。
封德彝、蕭瑀、房玄齡、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秦叔寶、溫彥博、王珪、崔仁師等,已經等了三個時辰。
直接在顯德殿吃了點午膳,等待著李世民從仙山歸來。
也就在有一些大臣,已經忍不住,開始打瞌睡的時候。
‘嗖’的一聲。
李世民和御座一起又出現在大殿上。
陛下,回來了!
眾人連忙施禮,激動道:“恭迎陛下!”
李世民回過神來,環視了一眼。
看了看大殿外的天空。
千年之后的世界是晚上,而他的大唐卻是白日。
當真是神奇。
不管那世界是千年之后的世界,還是仙山。
如今也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重要的是該如何利用此番際遇,治療長孫皇后的病,不讓她于貞觀十年病逝,也要教育好李承乾,不讓他有謀反之心,破除玄武門繼承法的詛咒,保大唐基業不被武氏奪走。
李世民很快就平復了自己的心情,目光如火,沉聲道:“免禮!”
諸位大臣們起身,一個一個都是眼巴巴地看著李世民。
他們也都是親眼見到了李世民消失不見,等過了三個時辰,才再一次回到這顯德殿。
陛下被仙人相召,前往仙山。
這事兒肯定是坐實了。
李世民開口道:“此番,朕又得仙人指點。”
他一開口。
大臣們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仙人有言,朝堂之上的在朝官吏良莠不齊,故此,應該舉行一次嚴格的考核。”
“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再任用。”
“如此,可讓政令清明,有才者居之官位,不會再有碌碌無為之輩占著官位卻不作為,甚至是亂作為,擾亂了朝堂,禍亂朝綱!”
這是李世民在看完那電視之后,學到的。
等到他突然直接回到這顯德殿上,看著封德彝、蕭瑀、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
腦海中很快就浮現出來的一策。
借助此法,清除一部分由父皇提拔起來的官吏,好給秦王府的那些舊臣們一個位置。
用自己的人,才更為放心。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一聽,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
當即站出來支持。
“陛下圣明,臣以為此乃良策,應當盡快實行。”
而裴寂、王珪、崔仁師、崔敦禮等人也明白,這一場考核,應該是陛下有意為之。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裴寂這位當朝司空,在李世民行玄武門之變,登基為帝之后,還沒能認清事實,握著手中的權柄不放,只會引火上身。
王珪等人很快就和裴寂劃清了界限,以免殃及魚池。
所以,他們也站出來表示支持對在朝官吏舉行一次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任用。
因為少了他們,也就空出來一些位置。
這些位置,也能有他們一份兒啊。
畢竟,如今天下讀書人,若論德才兼備者,還是要從世家子中找。
裴寂一聽,就慌了。
“陛下,臣聞治國者,首在安民;安民之道,在于選賢與能。然則,考核百官,雖為整肅綱紀之要務,然時機與方式亦需審慎考量。
“今陛下初登大寶,萬機待理,百廢待興,國家亟需穩定與和諧。若驟然行此嚴考,恐引起朝野震動,官員人心惶惶,不利于朝政之平穩過渡。”
“再者,考核之事,重在公正無私,需有詳盡之標準與嚴謹之程序。若倉促行之,難免有偏頗之處,或致賢才受屈,奸佞得逞,反而不利于朝廷選拔真正能為國家效力之人。”
“臣以為,當務之急,應先立規矩,明法度,使百官知所遵循,而后徐圖考核之事,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故臣斗膽進言,望陛下暫緩此議,先致力于國之大計,民生之要務,待時機成熟,再行考核,則朝綱可正,百姓可安,國家長治久安可期也。”
李世民微微瞇著雙眼,看著裴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