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蘇東坡傳
  • 梁雅丹
  • 15字
  • 2024-11-05 14:25:14

第一篇 十年春雨養髯龍:少年得志

第一章 蜀中的天才少年

第一節 應在孤云落照邊——出生在眉州

眉山出三蘇,草木盡皆枯。

傳奇人物的背后總是伴隨著一些傳奇故事,蘇軾這個名留千古的奇才更是如此,那些有關他的傳說,幾乎從他誕生的那一刻便已經開始了。

在我國四川西南部的眉山,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當地原本樹木豐茂的彭老山忽然一夜之間花草凋敝,變得一片荒蕪。而直到六十五年后,也就是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的某一天,彭老山再度重新煥發了生機,變得一片盎然。

在當地人的口中,這一切都是因為在景祐三年,蘇軾降生在了眉山這片土地上,他的出現帶走了彭老山上的所有靈氣,而直到他六十幾年后在江蘇常州去世,這些無主的鐘靈之氣才重新回到了彭老山上,讓這片土地再度煥發了生機。

宋人張端義《貴耳集》記載:“蜀有彭老山,東坡生則童,東坡死復青。”

從我們今天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顯然是后人杜撰的,但在我們這個崇奉天人感應的古老國度,我們更愿意相信這件事真正發生在了蘇東坡的身上,為這位一千年前的傳奇大家添上一份神秘色彩。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種傳說存在,蘇東坡在后世也多了一個仙人名號——“坡仙”或是“蘇仙”。

就像是宋朝人張矩在他的詞文《應天長》中寫的:“換橋度舫,添柳護堤,坡仙題欠今續。”不只是一千年后的我們,就連與他同在一個朝代的古人,一樣為蘇軾身上這份神仙之氣癡狂。

雖然“三蘇出,草木枯”的傳說并不可信,但蘇軾的家鄉川蜀確實是一個孕育了很多文學才子的地方,漢朝的司馬相如、揚雄,魏晉時期的王煲、陳壽,乃至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都誕生于此。而眉州更是蜀中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兩宋時期,眉州的文化教育空前繁榮,在整個宋朝,眉州共有886人考取了進士,史稱“八百進士”,從整個中國古代科舉歷史來看,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蘇軾出生在眉州一個地主家庭,家里田產不少,還有一間經營絹帛的紗縠行,童年的蘇軾應該是衣食無憂的,蘇軾在自己的文中曾經描寫過家里的環境。

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高樹紅消梨,小池白芙蕖。常呼赤腳婢,雨中擷園蔬。(《答任師中家漢公》)

門前有竹林、梨樹、小池,還有栽種蔬菜的院子,環境普通而溫馨,而家中堂上可稱“四庫”的存書量,也凸顯出了蘇家濃厚的文化底蘊,但光是這樣,還不足以讓蘇軾成才,真正幫他奠定學習基礎的,是他的父親蘇洵。

蘇軾的父親蘇洵也是一名傳奇人物,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與他的兩個兒子并稱“三蘇”,是宋朝著名的散文家、學者,也是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經歷,至今被我們津津樂道,甚至在《三字經》中也有他的身影存在:“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說的便是蘇洵在二十七歲那年才浪子回頭,奮發學習,終成一代名家。

蘇洵能在蘇軾這個千古奇才的身影下閃耀出屬于自己的光芒,絕不是因為他是蘇軾的父親這么簡單,而是因為他同樣是一名“博辯宏偉”(歐陽修《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的才子。

蘇洵對兩個兒子從小的教育非常嚴格,甚至多年后蘇軾還會夢見兒時接受父親教導的情景。

夜夢嬉游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計功當畢春秋余,今乃初及桓莊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釣魚。(蘇軾《夜夢》)

這首詩很有意思,寫的是蘇軾一夜做夢,夢中自己回到了童年,被父親監督著讀書,本來計劃要讀完《春秋》,卻因為貪玩耽誤了功課,擔心父親來檢查他的功課,所以焦慮不安,像是咬住魚鉤的小魚一樣。

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已經六十多歲了,但依舊能夢到如此清晰的畫面,足以見蘇軾對年少時期學習生活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

不只是學習方面,蘇洵對于蘇軾人生觀的影響也很大,他為蘇軾命名為“軾”,這其中也包含著他的期望,他曾經專門寫過《名二子書》一文,就是告訴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各自名字中蘊含的人生道理。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名二子書》)

軾指的是古代車輛上車廂前段供扶手的橫木,作用類似于我們現代車輛中的方向盤。蘇洵在書中寫到,車軾雖然看起來并沒有什么用,但若是去掉,這輛車也就不再完整了。

他給蘇軾取了這個名字,就是想讓兒子記住,日后為人也要像車軾一樣,處于重要位置,也要善于保護自己,不要張揚,避免鋒芒外露而招致妒恨,懂得“無用之用”的道理。

事實證明,蘇洵是很有遠見的,他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蘇軾這一生之所以禍患不斷,就是因為他敢想敢說,作詞也是直抒胸臆,鋒芒畢露。每與人交談,無論親疏遠近都向其傾說肺腑之言,完全沒有學會他父親希望他學會的“無用之用”,想必這也是蘇洵的一份遺憾。

不過這也正是蘇軾身上的魅力之一,他若是沒有這種敢想敢說的果敢品質,興許也就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那個滿身仙氣的蘇東坡了!

此外,在蘇軾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給予他良好教育的還有他的母親程氏夫人。

蘇軾的母親程氏夫人是眉州當地的名門之后,她的父親程文應是當時朝中的大理寺丞。程夫人文化素養深厚,她對于蘇軾的教育方式剛柔并濟,哪怕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也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宋史·蘇軾傳》中記載過這樣一段往事:

蘇軾八歲時,他母親為他讀《后漢書》,其中講到了一個人,名為范滂。

范滂是東漢著名的政治家,懲處貪官污吏數十人,鐵面無私,但最后卻遭奸人陷害,被送上了刑場。臨行刑前,范滂對母親說:“母親,我對不起您。今后只有靠弟弟盡孝心了,我就要跟隨父親去九泉之下。生者和死者,都各得其所。只求您舍棄難以割斷的恩情,不要徒加悲傷。”他母親深明大義,對他說:“你今天能夠與忠義之臣齊名,死有何恨!既已享有美名,又要盼望長壽富貴,豈能雙全?我支持你為了理想舍棄生命。”

忠臣鐵面,至死思孝,范滂是個忠孝兩全的人物,他的故事令人感慨萬分,因此當十歲的小蘇軾讀到這個故事時深受感動,他站起身看著母親說:“母親,如果日后我要做范滂那樣的人,您愿意嗎?”

程夫人則回答:“你能做范滂,我又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親?”

程夫人的回答,不可謂不經典,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以身作則告訴孩子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一個人的人格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家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為何后世的人會被蘇軾的人格魅力吸引,會仰慕他那份疾惡如仇的品格?正是因為他從小在良好家庭教育下養成的這份瀟灑果敢的性格,早已經根植在他的心中!

也正是在這種家庭環境下,蘇軾漸漸長大,而他那份不世出的瀟灑才氣,也由此開始漸漸萌發。眉州,這個滿地才子的地方,人們也漸漸注意到了這位少年天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高县| 泽普县| 樟树市| 老河口市| 安陆市| 阿合奇县| 重庆市| 天镇县| 调兵山市| 辰溪县| 江西省| 北流市| 财经| 沁水县| 怀远县| 卢氏县| 池州市| 沙洋县| 上饶县| 高安市| 永新县| 永兴县| 偃师市| 颍上县| 龙江县| 襄垣县| 文水县| 海兴县| 昌宁县| 咸宁市| 巨鹿县| 望江县| 于田县| 合肥市| 湟中县| 定远县| 武隆县| 淮安市| 长子县| 梁河县| 新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