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GC重塑營銷:基于AI的全鏈路營銷實戰
- 車馬
- 1177字
- 2024-11-13 10:12:51
第2節 生成高質量文本的功法——SWIFT雨燕功法
“AIGC這么強,為什么我還要學功法?”這是初學者經常存在的疑問。AIGC確實強大,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人類。但是AIGC無論多么強大,都不可能直接掌握用戶的獨特信息和精確需求。我們當前需要什么,有什么具體要求,必須清晰地告訴AIGC。如果沒有清晰表達,AIGC就只能去猜測或者用常規的需求來替代。若是碰巧遇到了你想要的需求,那效果就很好,但若是沒遇到那你的體驗就會非常差。
舉個淺顯的例子。AIGC學習了大量的開業致辭,所以若是你只簡單地要求“生成一份800字的開業致辭”,AIGC是可以完成的。但若是以下情況:
致辭者與開業公司老板是多年好友,希望致辭能更活潑有趣一點;致辭者在事業上曾經得到過開業公司老板的大力幫助,希望表達出感激之情;開業公司老板前不久生了二胎,致辭者希望能將這件喜事和公司開業結合起來……
那么AIGC無論有多強大都不可能預先知道這些情況。如果用戶不把這些關鍵信息告訴AIGC,AIGC就給不出優質的致辭文稿。如何向AIGC清晰地表達這些訴求?這就要用到功法了。
文本類AIGC工具在技術上還有一些具體的限制。
1)知識庫的更新時間。以GPT為例,在本書寫作時,它的最新版本知識庫更新到了2023年4月。這就是說,它不具備2023年4月之后的知識和信息。如果你的文本很依賴新知識,AIGC就無能為力了。有些先進的AIGC工具有實時聯網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知識庫的更新時間問題,但依舊沒有完全解決。
2)上下文長度限制。我引用一下GPT-4的回答:“作為一個基于文本的AI,我能夠理解和回應的上下文長度有限制。這個限制通常取決于我所使用的模型和平臺的具體實現。如果你的輸入超過了這個限制,最早的部分可能會被截斷,以便為新的信息騰出空間。這意味著在進行長對話時,我可能會‘忘記’對話的早期部分。為了獲得最佳的交流體驗,建議保持問題和回答相對簡潔,并在需要時提供足夠的上下文。”盡管隨著模型的迭代,AIGC支持的上下文長度在擴展,甚至能達到一本書的體量,但畢竟還是有限制的,而且用戶也不一定都在使用最新的版本。當我們與AIGC展開多輪對話,且需要生成的內容又很長時,就會出現問題。
理解了以上內容,就能理解為什么要修煉功法了。
關于文本類AIGC工具的功法,已經有多位高手做了總結,例如B.O.R.E功法、B.O.K.E功法等。我在這些功法的基礎上,經過自己大量的實戰和指導眾多企業的實戰,提煉出了一套新的功法——SWIFT雨燕功法。
SWIFT雨燕功法的具體內容如下:
● S(Scene,場景)指描述場景。
● W(Want,要求)指表達需求。
● I(Inspect,檢查)指驗收成果。
● F共有4個,分別是Feedback代表的互動反饋,Findout代表的詢問挖掘,Feed代表的內容投喂,Frame代表的思維框架。
● T(Template,模板)指專屬模板。
SWIFT正好是雨燕的英文拼寫,所以我把這套功法稱為SWIFT雨燕功法,如圖2-7所示。

圖2-7 SWIFT雨燕功法示意
SWIFT雨燕功法分為入門、中級、高級三個段位,SWI是入門功法,4個F是中級功法,T是高級功法。我們需要逐級修煉,逐級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