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千古佳作!
- 讓你武道通神,沒讓你萬法皆通
- 巖堃
- 2152字
- 2024-11-27 14:55:46
顧清源聞言,立刻對陳昭烈行了一禮。
“不知殿下有何高見?”
陳昭烈的目光掠過己方的一眾學子,眼中流露出深切的鼓勵之情。
眾學子感受到靖王的注視,身形不由自主地一震,原本低迷的氣勢,終于得到一些提振。
但他們都不知道靖王此舉有何深意,紛紛將目光投了過去。
陳昭烈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
“大學士,本王注意到,犬子在此次詩會中年齡尚幼,為眾人中最小的一個。”
“因此,本王認為,不妨就從犬子的詩作開始念起吧。”
此言一出,無論是站在候場區中的眾學子,還是四周圍觀的學子與百姓,皆是一愣,隨即紛紛向靖王投去敬佩的目光。
他們深知,齊國學子才華橫溢,佳作頻出,每個人都氣勢恢宏。
相比之下,大寧這邊的詩作似乎黯然失色,根本難以與之爭鋒。
若是最先念他們中任何一人的詩作,恐怕都會讓大寧的顏面受損,陷入尷尬境地。
然而,就在這般重壓之下,靖王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先展示自己兒子的詩作。
這一舉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但細細一想,卻也明白了靖王的深意。
小世子前幾日剛作出一首名為《月嘆遙》的佳作,其才情之高,遠非在場眾人所能企及。
若小世子的詩作能夠驚艷四座,扭轉局勢,那么大寧的其他詩作便無需再展示。
反之,若小世子的詩作也未能打動人心,那他們的詩作也無需再念,直接認輸便是。
這樣一來,即便輸了比賽,也是先丟了皇家的臉面,卻維護了在場其他學子的尊嚴。
靖王的這種氣魄與決斷,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心生敬佩。
此刻,緊張的氛圍在空氣中悄然彌漫。
無論是大寧的學子、百姓,還是觀禮臺上的太子,乃至候場區的齊國眾人,都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會場中央的顧清源。
顧清源先向靖王投去敬佩的目光,隨后開始在自己手中的詩作中翻找起來。
當他的目光落到寫有陳軒名字的詩作上時,兩只眼睛瞬間瞪大,拿著詩作的手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他仔細端詳著那張紙上的書法。
只見字跡工整有力,筆走龍蛇,氣勢非凡,完全不敢相信這是出自一名六歲孩童之手。
他再細細品讀詩句,臉上的神情愈發興奮,臉頰漲得通紅,忍不住高聲喊道。
“好!好詩!真乃千古佳作!”
此言一出,如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層層漣漪,翰林院前頓時陷入了一片喧鬧之中。
大寧眾人不約而同地松了一口氣,緊繃的神情瞬間舒展。
緊接著,他們紛紛大聲叫好,聲音此起彼伏,洋溢著由衷的喜悅。
“哈哈,太好了!顧大學士,趕緊為我們念出這篇佳作,讓我們也一飽耳福。”
“……”
聽著周圍的叫好聲,陳昭烈欣慰一笑,輕輕將陳軒抱起,眼神中滿是對兒子的驕傲。
陳軒則緊摟著父王的脖子,側目看向觀禮臺上。
觀禮臺上的太子,再也無法保持先前的淡定,猛地從座椅上站了起來,死死盯著下方的顧清源,眼中滿是驚愕。
齊國的眾學子同樣面露駭然。
全員瞪大了雙眼,一瞬不瞬地緊盯著顧清源。
他們倒要聽聽,對方口中的千古佳作究竟有何等非凡之處。
趙文博則臉色陰沉無比,堅決不信陳軒即興創作的詩詞,能勝過準備充分的張賀山。
這顧清源莫非是要徇私舞弊?
越想越有可能。
趙文博雙手慢慢緊握成拳,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他眼中閃爍著寒光,死死盯著會場中央的顧清源,心中已有了計較。
若這顧清源膽敢睜眼說瞎話,他趙文博定要當場發難。
然而,任憑周圍眾人如何焦急催促,顧清源都仿佛與世隔絕。
他一動不動地緊盯著手中的詩作,完全沉浸在那份意境與情感之中,無法自拔。
片刻之后。
顧清源終于從那份沉浸中抽離,他緩緩抬頭,望向眾人,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在眾人熱切期盼的目光下,他深吸一口氣,調整好情緒,隨后大聲朗誦起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他的聲音渾厚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直擊人心。
隨著最后一個字落下。
“嘩——”
翰林院門前瞬間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叫好聲,一浪高過一浪,仿佛要將整個會場掀翻。
所有大寧學子都激動得難以自抑,他們揮舞著拳頭,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
有的學子甚至已經眼含淚花,聲音哽咽地大聲吶喊。
“贏了,這一局我們贏了!”
他們紛紛向陳軒投去崇拜的目光,口中不住地夸贊。
“世子之文采,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字字珠璣,句句經典,簡直可以流傳千古!”
其中一名年長的庶吉士,面向一臉困惑的百姓,聲音洪亮地解說起來。
“世子此詩,是借綠竹于逆境中茁壯之景,抒發其堅韌不拔、頑強抗爭之志。”
另一庶吉士聞言,點頭附和,隨即細致入微地剖析起詩句來,言辭中透露出對陳軒的深深敬仰。
“世子果然大才,開篇‘咬定青山’四字,便生動刻畫出竹子深深扎根山巒之態。”
“以擬人之手法,將竹之堅毅與力量躍然紙上。”
“‘不放松’三字,更是將竹子持之以恒、矢志不渝之決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稍作停頓,繼續道:“接下來,‘立根原在破巖中’,道出竹子生長之艱難環境。”
“‘千磨萬擊還堅勁’,則進一步強調無論歷經多少磨難,竹子依舊堅韌如初。”
“此二句,層層遞進,竹子堅韌不拔、百折不撓之精神愈發鮮明。”
說到這里,他語氣激昂起來:“而全詩之精髓,莫過于最后一句‘任爾東西南北風’。”
“此句一出,竹子面對任何挑戰與困苦,皆無所畏懼、泰然處之之姿,盡展無遺。”
“其堅韌與頑強,至此達到頂峰。”
兩位庶吉士的解說,條理清晰,語言凝練,使得原本一臉困惑的百姓們頓時豁然開朗。
隨后,更加熱烈的鼓掌聲、叫好聲如雷鳴般響徹云霄。
“好詩,果真是好詩!”
“能作出如此佳作,世子果然是大才啊!”
“是啊,這首詩絕對能流傳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