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沒準備替身
- 華娛:2010從甄嬛傳開始
- 我佛糍耙
- 2153字
- 2025-02-10 23:50:00
“什么?”
“你說郎朗同意了?!”
姜黎有些震驚:“你怎么讓他同意的?”
他是匆匆回國的,但何箐箐并沒有隨他一起回國。
主要是還打算買點禮物帶回家。
畢竟是第一次去美國。
不帶點禮物給父母、大姑一家不合適。
上次去戛納,姜黎和何箐箐便帶回去了不少禮物。
別管禮物是不是made in china,多少是份孝心。
有當地的三家公司和請的地陪在,倒也不必太擔心何箐箐的安全。
而郎朗正好在紐約開了一場“紀念李斯特誕辰200周年”的現場音樂會。
何箐箐這小姑娘雖然不怎么聽古典音樂,但出于支持同胞兼湊熱鬧的心理也買票進去聽了一下。
但姜黎真沒想到,何箐箐竟然在音樂會結束后,不知道從哪來的膽子邀請郎朗當姜黎的訓練老師和《首席》的音樂指導。
而最讓人想不到的是郎朗竟然答應了。
“早跟你小子說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何箐箐得意洋洋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虹姐給我交的那些東西我都學得差不多了,缺的就是經驗和人脈而已。
“這次不過是牛刀小試。
“以后別老叫我何助理,叫我何經紀!”
姜黎笑了起來:“好好好,何大經紀人的功勞我都記下了。”
他還真有些疏忽了表姐這段時間的成長。
常紀虹雖然給他的規劃是逐漸建立起一個經紀團隊。
但姜黎的絕大部分經紀業務仍舊是常紀虹經手的,何箐箐的角色仍舊像是個剛入圈的學徒。
這次去美國還真是有了幾分大經紀人的模樣。
何箐箐美滋滋的聽著姜黎的彩虹屁。
還別說,這次能邀請到郎朗,還真是讓她第一次感受到做經紀人的成就感。
“不過他能答應下來我覺得主要還是沖著《首席》這個本子來的。”
何箐箐連忙道:“我自作主張把《首席》這個項目的大概故事簡單介紹了一下,他可能是被打動了,明顯態度就不一樣了。”
何箐箐其實是從知道郎朗音樂會的消息后就動了這個主意。
邀請勸說的話術也是提前精心準備的。
而透露一些《首席》的劇本內容就是她最后一重勸說的話術。
沒想到真就達成了“默默努力,然后驚艷所有人”。
“沒關系,虹姐不是說了嗎?當一個成功經紀人的要訣就是果斷決策,勇于冒險。”
姜黎對透露劇本內容并不在意。
以他現在的地位是很難打動郎朗這種世界古典鋼琴界的頂級大師的。
人家是能在奧運會、世界杯開幕音樂會上獨奏。
在White House里開個人專場獨奏會。
在全球開巡演音樂會的。
給國內一個當紅明星當鋼琴訓練老師,給一部中小成本電影當音樂指導顯然沒什么吸引力。
要是何箐箐不透露劇本內容,怎么可能打動這樣的鋼琴大師。
即便如此,郎朗能答應的這么干脆也很讓人訝異了。
……
郎朗神色復雜的合上《首席》的劇本。
環視了一圈,最后目光定格在了姜黎身上:“這個劇本真是你寫出來的?”
“郎老師覺得劇本有問題?”
從導演饒曉智到另一位主演黃志中都一驚。
《首席》里面涉及到的很多跟鋼琴、樂團有關的知識,恐怕未必能符合這位鋼琴大師挑剔的眼光。
重黎影業想請專業的鋼琴家來當音樂指導就是為了這一點。
郎朗輕輕點頭,刻意低眼遮去微紅的眼眶:“劇本里涉及到演奏和指揮的部分確實有不少錯誤。
“不過這不是重點,你們隨便請個專業人士都能修改過來。
“但我想說的是,這個劇本確實很好,超乎想象的好。
“比我想象的好!”
他在里面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
包括他自己的影子。
如果說之前他是被何箐箐透露的故事大概內容觸動,而頭腦一熱答應了下來。
那么看過劇本后,在音樂世界之外,他還從沒有過如此共鳴。
甚至在看劇本的過程中,他都數次恍惚把劇本中的那個年輕人當成了自己。
數度有大哭一場的沖動。
姜黎和黃志中兩人對視了一眼,似乎都想到了什么。
前世《爆裂鼓手》這個故事確實是導演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改編的。
這部作品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評價,絕不僅僅是展現兩個精神病人的互相折磨,而是真的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在姜黎看來,郎朗父親對郎朗的‘殘忍’教育一點不比電影中魔鬼教練對主角的折磨差多少。
甚至可能還更過分。
沒有多少父親會因為孩子練琴偷懶,而在陽臺上拉著兒子尖叫:那你就跳下去!跳下去死!
而郎朗在北都第一個老師也看不上他,總是用各種話說他彈的不好,而且沒有耐心。
極致的成功是由極致的痛苦帶來的。
不瘋魔不成活!
從這個角度看,把《首席》這個劇本說成是郎朗的某種程度上的前半生自傳都沒什么大問題。
郎朗深呼吸的一下,平復了內心翻涌的情緒,看著姜黎凝重道:“我真的想你們能把這部電影拍出來,拍好!
“所以我對你的訓練肯定會嚴格要求的。
“你們肯定會請鋼琴演奏替身。
“但據我所知,替身也不是萬能的,肯定有一些簡單的演奏得由演員自己撐起來。
“這絕對是不容易做到的。”
“呃……”導演饒曉智弱弱出聲道,“我們沒準備請鋼琴演奏替身。”
“什么?”
這次換郎朗愕然了。
姜黎面對郎朗的驚愕,肯定的點了點頭:“今后還請老師多多指教。”
前世《爆裂鼓手》除了最后大招solo的一些鏡頭,其他都是主演自己打的。
這才保證了電影鏡頭的高質量和剪輯的流暢。
那種特寫手部動作再切換演員擺pose的鏡頭連觀眾都騙不了,更別說讓評委滿意了。
一旦大量使用替身,那基本就與獎項無緣了。
就像是近些年的武俠、功夫影視作品里都有剪輯雜亂,鏡頭繁亂,打戲不流暢,甚至直接簡化降格打戲的毛病。
就一個原因,演員打不了,替身用太多。
這種情況出現在電視劇中還無所謂,但出現在一部電影,尤其還是準備沖獎的電影中那就是災難了。
《黑天鵝》是靠導演化腐朽為神奇的鏡頭語言和剪輯功力才蒙混過關的,就這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首席》要想達到甚至超越《爆裂鼓手》的高度,就得盡量少用演奏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