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事與愿違
-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 三悔人生
- 2191字
- 2024-11-07 00:06:00
看著面前很是感慨的李世民,馮智彧愁的直皺眉頭。
原本他覺得,以現在的局勢,想要安全的從李世民的視線中抽身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因此馮智彧就想著用點兒稍微激進的辦法。
但讓馮智彧沒想到的是……歷史上李世民能忍受魏徵的面對面口水攻擊,似乎是真的。
馮智彧的這兩番綿里藏針,其實是有講究的。
毫無疑問的是,從李泰到后來的教書育人,馮智彧都是奔著直戳李世民心窩子去的。
但是,馮智彧采用的話說又是有講究的。
關于李泰,馮智彧是在夸獎,綿里所藏的針,如果不是當事人,或者是對那些事情有所了解的人……聽出來也會當做是沒聽出來。
至于后面的教書育人……馮智彧只是在闡述自己的教學方法,有什么錯?
所以,馮智彧認為,只要李世民還有理智,那就不會直接翻臉,而馮智彧之所以確定李世民還有理智,則是因為現在的時間點。
如果是晚年的李世民,馮智彧可不敢這么炸刺兒,那可是連魏徵的墓碑都能推了的李世民。
但是現在……魏徵都能面對面噴李世民一臉唾沫星子。
馮智彧覺得,如果李世民如此沒有容人之量,他也不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更不會締造出所謂的貞觀之治了。
……
“子游。”沉默了許久,李世民這才緩過神來。
“今日,朕以不之官且年幼為由,將之前交給越王管理的十六州交由其他官員管理了,僅留下了越、婺、泉、建、臺、括六州。”
“后續,朕準備將其揚州大都督也卸了,僅保留越州都督一職。”
“陛下圣明。”馮智彧微微躬身,但從嘴里說出的,卻是極為公式化的話語。
李世民聞言一滯。
他原以為,自己如此表示,馮智彧應該能理解他的用意,然后借坡下驢,最后皆大歡喜。
但實際上馮智彧的反應讓他始料未及。
“子游……”李世民輕嘆一聲。
“何必如此?朕是真的很欣賞你,也是真的求賢若渴。”
馮智彧沒有答話,只是低著頭,用眼角的余光掃了李世民幾眼。
似乎……歷史上那個放言“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的李世民,此時已經有了些許模樣。
“陛下,您言重了。”
雖然感慨,但馮智彧并未就此被李世民的“人格魅力”所感動。
“微臣算不上是什么人才,能治理好東合州,更多也是憑著家父的威名,若是換了微臣的兩位哥哥,怕是會治理的更好。”
“至于教導太子……或許陛下您原來選定的人選要更好一些。”
“畢竟,相比之下,微臣既沒有教書育人的經驗,又不是什么當世大儒,實在是擔當不起。”
“唉……”李世民輕嘆一聲。
其實,這座小院子里所發生的一切都從未逃過他的眼睛,最起碼從李承乾來這里學習的時候開始是這樣的。
今天正是因為得到了消息,說馮智彧主動給李承乾準備吃食,李世民覺得馮智彧的態度有所松動,認為這是一個拉近和馮智彧關系的好機會,所以才放下了手頭的事情過來的。
只是讓李世民沒想到的是……馮智彧還是如此的油鹽不進。
……
“既然子游你還有所顧慮,那朕也不逼你。”思及至此,李世民再嘆一聲,伸手從袖兜中掏出了一封信。
“其實,朕原本有更直接的辦法,只是朕不想那樣。”
“希望子游你能早日理解朕的苦心。”
說完,李世民將自己手中的信放在了桌上,起身朝著門外走去。
“恭送陛下。”
馮智彧并沒有因為李世民這一番“真心實意”的話而有所動搖,只是躬身送李世民離開。
……
聽到馮智彧聲音的李世民腳步頓了頓,在發出了一聲充滿著遺憾的嘆息聲后,抬步離開了。
其實,李世民是真的很想將馮智彧納入麾下。
不為別的,就光憑著這些時日他從馮智彧口中所得知的關于李承乾和李泰相關的事情,李世民就有了此想法。
其實,李世民原本覺得馮智彧并不適合做太子少師,但那是以前了,現在李世民覺得馮智彧是不可或缺的。
原因很簡單,能夠教導太子學識的人有很多,但能夠教導太子品行,甚至能夠安慰太子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大唐這個時代,別說鼓勵式教育了,不打壓式教育就已經是鳳毛麟角了,這一點從李承乾的幾個老師的身上就能看得出來。
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
每一個都熱衷于批評,甚至是上奏太子的過失,似乎不這么做他們就不會教導太子了似的。
李世民不是什么開明的人,他甚至都不懂什么叫做鼓勵式教育,但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僅僅只是跟著馮智彧學習了兩……不,算上今天是三天。
僅僅三天,無論是學習的效率,還是心情,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反觀李綱、于志寧等人,他們教育李承乾的時候,李承乾不僅整日里跟個行尸走肉似的,學習的效率和心態也很差。
所以,這才堅定了他要讓馮智彧擔任太子少師的決心。
……
站在門口,目送李世民離開的馮智彧此時并不知道李世民心中的想法,若是知道的話,馮智彧肯定會嗤之以鼻。
誠然,不好的老師的確是造成歷史上李承乾的悲劇的原因之一,但馮智彧一直認為,李世民……甚至還得算上長孫皇后,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老師只是老師,畢竟是外人,學生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情緒價值要更大。
甚至,就連從老師那里獲得的情緒價值,也是建立在父母所給予的情緒價值之上的。
……
沒想太多,馮智彧便轉身進了門,來到了李承乾學習的東院學堂。
看著李世民留下來的信,猶豫許久之后,馮智彧才將其拿了起來,并拆開查看。
不看還好,這一看……馮智彧只覺得天塌了。
原因很簡單,他一眼就看出了這封信的字跡是屬于自己那個身在嶺南的老爹的。
自家老爹給李世民寫信,這不是讓馮智彧最震驚的,最讓馮智彧震驚的是這封信的內容。
因為……這是一份“庚帖”。
何為庚帖?古代的婚禮采用三書六禮制度,而庚帖就是三書六禮的第一步,即互換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
自己在長安努力掙扎,結果自家老爹把自己賣掉了?
那自己這些天的努力算什么?算自己被賣了還在給自家老爹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