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鴨子不上架
-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 三悔人生
- 2120字
- 2024-11-03 21:01:45
“天錫。”
就在馮智戴坐立難安的時候,李世民突然出聲。
天錫是馮智戴的字,其實在封建時代,名和字都是有講究的,但是李世民不同。
因為早年的經歷還有后來的玄武門之變的緣故,李世民很喜歡以字稱呼臣子,而這種稱呼通常標示著李世民比較喜歡,或者是和這個臣子的關系比較親近。
馮智戴還記得,李世民上次以字稱呼自己……還是在貞觀元年他初次入京的時候。
……
“微臣在。”雖然腦中瞬間晃過了無數的思緒,但馮智戴嘴上還是很及時地回應道。
“朕應該謝謝你們兄弟倆。”抬起頭看著馮智戴,李世民輕嘆一聲。
“微臣不敢。”馮智戴心下一沉,嘴上說著和心里完全不同的話。
……
他知道,李世民說的是那天自己和弟弟的談話,但是……
按理來說,這種政治上的交鋒都是不能擺在臺面上的,如果擺在臺面上,通常都預示著某一方不接受,一般都是翻臉的前兆。
翻臉嗎?
馮智戴覺得不太像,可他又想不明白李世民的用意。
“放心吧。”看出了馮智戴的擔憂,李世民微微一笑。
這個世界上沒有傻子,能夠取得一定成就的就更不是了,李世民自然不是。
馮智戴和馮智彧那天談及的李承乾和李泰的事情,只是最初時給了李世民一點震撼而已。
玄武門之變能夠成功,可以說是多方面的因素導致的,而這所謂的多方面因素中,李世民自身可以說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因為自己的經歷,再加上玄武門之變過去了也才兩年多,所以李世民很自然就被被馮家兄弟的話給震撼了,然后就是代入到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那邊。
再然后……他就清醒過來了。
清醒過來之后,李世民的第一想法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拉馮家入伙。
歷史上的李世民可以說是廣納諫言,無論是多么沖、多么露骨的諫言,只要是有道理的,他都會采納。
說李世民能夠聽取諫言,甚至是難聽的諫言也好,說他因為玄武門之變所以必須要樹立一個明君的角色也罷,反正他是這么做了。
李承乾和李泰的問題……要說李世民因為是兩人的父親,當局者迷沒有發現也就算了,其他人呢?
都沒發現嗎?
不見得。
那么,此前他為何從未聽到過這類聲音呢?
很顯然,要么是不敢說,要么就是……攢著勁兒等著看他李世民的笑話。
于公來說,李世民需要馮智彧這么一個敢于說別人不敢說的人,從而將自己的形象扶正。
于私來說,馮智彧這樣的人,能拉攏肯定是要拉攏的,如果不能拉攏……
……
就在立政殿里陷入寂靜的時候,一名內侍迅速跑了進來,在得到了李世民的點頭同意后,方才上前,走到李世民的耳邊低語了幾句。
“天錫啊。”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內侍退下,然后看向了馮智戴。
“微臣在。”馮智戴躬身應道。
其實他已經猜到了,李世民將他留在這里無非就是不想讓他去自己弟弟那里,如今內侍回來稟告,李世民就立刻抬頭,想來是自己弟弟那邊完事兒了,應該是要放自己回去了。
果不其然,李世民一開口,就驗證了馮智戴的猜想。
“朕這里還有些事情,你先回去吧。”李世民笑著開口說道。
“至于議事……等改日朕再找你。”
“諾。”馮智戴站起身來,躬身行禮,然后才忍著下肢的不適,緩緩地退出了立政殿。
退出立政殿后,馮智戴顧不得長時間跪坐給身體帶來的不適感,立刻朝著宮外走去。
李承乾回來了,他也得去問問自己弟弟今天的情況了。
……
立政殿內。
馮智戴剛走沒一會兒,李承乾就跟著內侍來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承乾。”李世民看著面前的兒子,心中想著馮家兄弟的談話,語氣不由得輕柔了不少。
“今天第一天跟著新老師學習,感覺如何?”
“謝父皇關心。”李承乾先是躬身一禮,然后才抬起頭,只是……
臉上的表情有些奇怪。
“怎么?”看著兒子的表情,李世民不由得皺眉。
“出了什么事情嗎?”
“回父皇,并沒有。”李承乾低頭回道。
“老師……嗯,很用心,只是和兒臣此前的老師不太一樣,老師只是教兒臣背書,除此之外……”
猶豫少許之后,李承乾才如實地說:“就沒有其他的了。”
“唔……”李世民的眉頭緊鎖,沒有再說話。
很顯然,這并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嗯……”低頭思考了很久,李世民才想起來自己兒子還在下面站著,趕忙抬起頭說道。
“老師叫你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你就按照老師說的做就好了。”
“諾。”李承乾躬身回道。
“行了,你先回東宮去吧,去做別的功課。”看著低著頭的兒子,李世民輕嘆一聲。
“兒臣告退。”李承乾沒覺得有什么,躬身告退了。
……
看著兒子離開的背影,李世民方才面對兒子時才稍稍舒展的眉頭瞬間又擰了起來。
太子的教育,和平常人是不一樣的。
太子的老師雖然不會教導太子那勞什子的帝王之術,且不說會不會,就算是會也不見得敢,畢竟那玩意兒你會就算了,顯露出來就是你的不對了。
但是,太子的老師最起碼得教導太子一些對于政事的理解。
比如說,典籍中的哪一句話對應什么樣的形勢,這樣的形勢應該怎么安撫百姓之類的。
但是現在,按照李承乾所說,馮智彧只是叫他背書。
如果放在一般人的身上自然是沒什么,畢竟老師只是老師,但是太子少師不同。
馮智彧很明顯是在用學堂老師教導學生的方式在教導李承乾,像典籍中的深意這些全靠李承乾自己理解,這顯然是不行的。
再說了,哪怕馮智彧做到了太子少師所有應該做到的,也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
太子少師這個位置雖然很重要,但只要李世民想,肯定是能找到的。
比如原來定的李綱,或者是當世大儒孔穎達,哪個不行?非得讓馮智彧一個剛過弱冠之年的少年來教?
李世民的真實想法是讓馮智彧去解決李承乾和李泰這兄弟二人之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