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嫂
-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 三悔人生
- 2305字
- 2024-12-19 11:51:40
在封建時代,尤其是時間越早的封建時代,對君臣、父子這樣的關系就越是嚴苛。
后世有一個形容詞叫媽寶男,而在唐朝這個封建時代,其實每個人都是爹寶男、媽寶男。
原因很簡單,只要你的父母尚在,可以說你的一切事情父母都會做主,由不得你說不。
尤其是父子。
封建時代的父子關系其實更像是君臣這種階級關系,有一句話將封建時代的父子關系體現的淋漓盡致。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
父要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
所以,馮智彧進門就開罵的行為被長孫沖等人都給嚇住了。
雖然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甚至還有子弒父的情況存在,但那畢竟是極少數,是屬于“十惡”科的,是要殺頭的。
在世家中你根本看不到這種情況。
……
“吵吵什么?”馮盎沉著臉從前廳走出。
“有客人在,也不怕客人笑話。”
“晚輩拜見耿國公。”長孫沖等人雖不認識馮盎,但是猜也能猜得出來,于是趕忙上前見禮。
馮智彧見狀撇了撇嘴。
他還有很多話想要說,比如此前老爺子與李世民合作把他給賣了的事情,但正如老爺子所說的。
有客在。
“這是齊國公嫡長子長孫沖。”
“這是譙國公嫡長子柴哲威。”
……
將眾人挨個介紹一遍之后,馮智彧徑直坐到了自己父親的身邊,開始泡茶。
馮盎對此似乎早已經習以為常了,像是沒看到一般,直接繞過馮智彧開始和長孫沖等人聊了起來。
馮智彧也沒有阻止,因為他帶長孫沖等人來嶺南,為的就是讓他們見見馮盎,算是加深關系的一種方式。
不過很顯然,馮盎和這些小輩其實沒啥聊的,而除了馮智彧之外,馮盎和這些小輩背后的家族也沒有什么關系。
相對來說,如今大唐朝堂中,馮盎也只能勉強算是和李靖、魏徵有些關系。
因為當年李靖攜檄文下嶺南,才讓馮家率眾歸附大唐,而當初提出這個方法的人則是魏徵。
“行了,你們也沒啥聊的,別老做這種沒有用的寒暄了。”見自家老爹和長孫沖等人客客氣氣地聊著,馮智彧有些不耐煩地擺了擺手。
“大哥呢?怎么不在家?”
“晚上回來。”和自己兒子說話,馮盎的神情和語氣明顯變了不少。
“自從你入京之后,東合州的事務就沒人管了,我就讓你大哥去幫著管了。”
“不過你也知道,你那個東合州不是一般人能鎮得住的,最起碼你大哥不行,所以為父也就沒讓他過去。”
“這倒是,大哥的身份不行。”馮智彧了然地點了點頭。
……
相較于馮智戴和馮智彧這兩個弟弟,馮智戣只是不露頭,但并不是不出色。
馮家是嶺南人,雖然也有長幼嫡庶的規矩,但相較于中原來說還是沒有那么嚴苛的。
如果馮智戣不是個合格的繼承人的話,馮家現在也不會由他掌管。
之所以說馮智戣不能掌控東合州,是因為他的身份。
嫡長子是家族的繼承人,是要成為未來馮家家主的,而家主不說要完美無缺,但最起碼品行得有一個最低的標準。
東合州那邊……需要很多的暴力手段,這不是馮智戣該做的事情。
……
“大哥既然沒去東合州,那大嫂應該在家吧?”馮智彧問起自己的大哥,是為了大嫂才問的。
“在,怎么了?”馮盎點點頭。
封建時代,正妻的地位很高,哪怕是正妻意外去世,也不能隨意續弦,扶正妾室更是不可能的。
甚至,續弦的規矩要遠比娶正妻更加麻煩。
所以,在封建時代,多數人在正妻死后都不會再娶,頂多也就多納幾房小妾,而家里的事務小妾是插不上手的。
在沒有正妻的情況下,一般是嫡長媳負責處理家里的事情。
馮家如今就是這樣,所以馮盎還以為自己的這個小兒子是有什么家里事要處理。
……
“有件事……”馮智彧把高平郗氏家譜的事情給解釋了一遍。
“你大嫂的家譜嗎?”馮盎聞言,眉頭擰成了麻花。
郗蕙這個兒媳婦,馮盎還是很喜歡的,因為能力出眾,偌大的馮家被郗蕙管理的井井有條,由此可見日后她必然是馮智戣的賢內助。
封建時代的世家有時候其實也很簡單,像郗蕙,在證明了自身的價值之后,馮家也不會吝嗇。
“這事兒,為父不好做主。”
馮盎如今已經很少管理事務了,地方政務他一般都交給了大兒子,家里的事務都交給了大兒媳,所以他并不打算直接插手做決定。
“來人!”
……
“見過父親。”被叫來的郗蕙先是對著馮盎福身一禮,然后看向了馮智彧。
“小叔,這幾位是……”
小叔,其實就是小叔子。
“我等見過大嫂。”相對于馮盎來說,郗蕙明顯更加平易近人,長孫沖幾人的壓力也更小。
“原來都是貴客。”聽了馮智彧的介紹之后,郗蕙對著長孫沖幾人福身一禮。
“招待不周之處,還請幾位貴客見諒。”
“不用這樣的,他們幾個都不是外人。”馮智彧拉著大嫂的胳膊,笑著說道。
“大嫂,今天叫您過來其實是有件事。”
說著,馮智彧便將事情說了一遍。
“家譜嗎……”郗蕙聞言有些恍惚。
“其實我都已經不怎么抱希望了,因為聽我的父母說,當年家族在逃亡的時候別說是家譜了,連最基本的盤纏都沒時間拿多少。”
“如今高平郗氏也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個了,日后我的孩子也會姓馮,所以高平郗氏其實已經與滅族無異了。”
“這家譜……不重要了。”
“大嫂,其實是有機會的。”對于自己的大嫂,馮智彧很是敬重,而且因為幼年被照顧的經歷,郗蕙對于馮智彧來說不亞于母親的存在。
“其實也不是難做,只是不能著急,我怕大嫂您著急,所以才特意和您說一下這件事。”
“如果能順便取回,那自然是最好的。”郗蕙聞言,習慣性地拍了拍馮智彧的腦門。
“不過你也不用太上心了,大嫂明著跟你說,這家譜就算是取回來了,大嫂也會在祭拜的時候將其燒掉,送給高平郗氏的列祖列宗。”
“所以,家譜對于普通人來說很重要,但對于大嫂來說,其實也就是個有點分量的祭品罷了。”
“有自然是最好的,沒有也不影響什么。”
“嗯……”馮智彧聞言點點頭,心里放松了不少。
高平郗氏的家譜和《尚書》原本,正如馮智彧所說的,想要拿到并不難,但是不能著急。
二嫂那邊他已經說好了,現在就剩大嫂這邊。
親人的著急,有時候也是一種壓力,更何況大嫂和二嫂對于馮智彧其實是有撫育之恩的,馮智彧也想幫著她們完成心愿。
如今都說好了,一切也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