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 踏上父輩的足跡
- 讓東羅馬再次偉大,1416
- 逍遙宇內
- 4181字
- 2024-11-13 18:15:00
‘穆罕默德所帶來的新事物,細細審視之下,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盡是邪惡與非人性的內容,比如他下令以武力傳播他所宣揚的信仰。上帝不喜鮮血——失去理智的行為與上帝的本性相悖。
信仰源自靈魂,而非肉體。引領他人走向信仰之人,需要具備雄辯之才與正確的推理能力,而非依靠暴力和威脅……要說服一個理智的靈魂,無需強壯的臂膀,無需任何武器,也無需以任何方式威脅他人的生命。’
————羅馬皇帝曼努埃爾二世·巴列奧略,于加拉太安卡拉,與某位波斯人,即尊貴的穆特雷茲所舉行的26場對話中的第7場,1391年
-----------------
在與西吉斯蒙德交流結束后沒多久,尼古拉斯、卜列東和安德羅尼卡便參與了康斯坦茨會議上選舉新任教皇的最后投票及確認。
新教皇本名奧托·科隆納,生于1369年1月26日,出身于羅馬最古老且最顯赫的科隆納家族。他的兄弟喬爾達諾是薩萊諾親王和韋諾薩公爵,而他的妹妹保拉則在1441年至1445年間擔任皮翁比諾領主。
奧托曾在帕維亞大學學習法律,畢業(yè)后于1378年在教皇烏爾班六世麾下?lián)问雇綍浌伲⒂?405年由教皇英諾森七世冊封為韋拉布羅教堂的紅衣主教執(zhí)事。
1409年,他參加了比薩公會議,并成為了偽教皇亞歷山大五世的支持者之一。后來,他向亞歷山大的繼任者約翰二十三世宣誓效忠,由此他的家族獲得了多項特權,而奧托本人則獲得了托迪、奧爾維耶托、佩魯賈和翁布里亞的教區(qū)副主教職位。
由于他倒向了亞歷山大五世,他于1411年被其政敵,教皇格列高利十二世逐出教會。
奧托曾陪同約翰二十三世的隨行人員參加康斯坦茨公會議,在此期間他倒向了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并在皇帝的大力支持和背書下,參與主導了約翰二十三世被廢黜的進程,并終于被選舉成為新任教皇,稱作‘馬丁五世’。
在東羅馬使團與新教皇的見面會上,學識淵博的大師卜列東與新教皇進行了一場引人入勝的學術討論,新教皇對卜列東對古典時代希臘哲學家的深刻理解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
在去年正式派人參加康斯坦茨大會后,曼努埃爾曾經要求他的大使尼古拉斯就教會能提供的具體援助措施而與天主教會商議。
然而由于教皇遲遲沒有正式選定,而羅馬人又不希望與“民主”的議會去商議令人頭大的政治安排,因此相關議程一直拖到了教皇馬丁五世的當選后。
同樣,天主教教會一直心心念叨到的東西教會再次統(tǒng)一一事,在會議上被拿出來討論了很多次,也都被羅馬人以教皇尚未選定、無人可以談判等借口為由搪塞過去。
因此雙方在馬丁五世被選出后,都有較為強烈的談判需求。
11月初,尼古拉斯留在康斯坦茨繼續(xù)談判未盡的事宜,而卜列東則收到了君士坦丁堡傳來的新的委派令,他被任命為摩里亞行省的總督,配合專制君主西奧多西處理民政事務。
于是他從康斯坦茨出發(fā),原路返回了意大利,然后從威尼斯乘船穿越亞德里亞海,向愛琴海進發(fā)。幾周后,他在被帝國新收復的帕特雷港下船,前往密特拉斯就任。
而安德羅尼卡,則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
他在康斯坦茨期間收到了一份邀請函,邀請者是如今法國最有權勢的貴族,勃艮第公爵無畏者約翰,以較為焦急的口吻迫切邀請安德羅尼卡作為故人之子,在近期務必要到訪勃艮第公國的首都,第戎。
為了在大雪封山之前趕到第戎,安德羅尼卡必須立即出發(fā)。
安德羅尼卡從西吉斯蒙德那里借到了兩匹快馬,為了速度他決定不帶任何隨從。
他備好了足夠的干糧和水,一路上吃喝都在馬背上,馬不停蹄的向西奔趕,終于在四天后,趕在大雪落下前來到了第戎。
通過邀請函進入城市后,安德羅尼卡在前往公爵宮殿的路上,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遍布全副武裝的士兵,他們的盔甲上穿戴著勃艮第公爵的刨刀徽章,用警惕的眼神盯著每一個人。
在來之前,通過咨詢東羅馬使團里熟悉法國情況的外交官、以及咨詢了參加了康斯坦茨會議的法國主教,安德羅尼卡已經對現(xiàn)在的法國政治環(huán)境有了基本了解。
現(xiàn)如今正是法國最為混亂的時刻,除了英法百年戰(zhàn)爭、天主教廷的大分裂之外,法國內部正在進行著奧爾良-勃艮第內戰(zhàn),而該內戰(zhàn)的主角是法國王室兩個旁支——奧爾良家族與勃艮第家族。
戰(zhàn)爭根源可追溯至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糟糕透頂?shù)慕y(tǒng)治,以及兩種不同經濟、社會和宗教體系之間的對抗。
一方面,法國農業(yè)發(fā)達,擁有強大的封建和宗教體系,另一方面,英格蘭多雨的氣候有利于牧場和牧羊業(yè)的發(fā)展。鄰近的勃艮第公國則以貿易、工匠產品制作、中產階級和新興城市為主導。
勃艮第的組成部分——佛蘭德伯國,其服裝生產商和商人尤其依賴英格蘭羊毛的原材料進口,因此,勃艮第公爵會更傾向于維持他的商業(yè)利益而交好英格蘭。
而奧爾良派則作為法國典型的土地領主,將其重心放在領地的穩(wěn)定出產,而敵視破壞法蘭西封建秩序的英格蘭。
同樣,西大分裂導致奧爾良派支持的教皇克萊門特七世在阿維尼翁當選,他遭到了英格蘭支持的羅馬教皇烏爾班六世的反對。
查理六世自1393年起精神失常,其妻伊莎貝拉主持攝政委員會,王國的大貴族均參與其中。查理六世的叔叔、勃艮第公爵大膽的菲利普在1380年至1388年國王未成年期間擔任攝政王,對王后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種影響逐漸轉移到國王的弟弟、奧爾良公爵路易一世身上,并且有人懷疑他是王后的情人。
大膽的菲利普去世后,其子無畏的約翰與伊莎貝拉的關系不那么緊密,因此在宮廷中的影響力減弱。查理六世的另一位叔叔、貝里公爵約翰則充當奧爾良派與勃艮第派之間的調解人,但兩派的競爭日益加劇,最終引發(fā)了內戰(zhàn)。
英格蘭利用這一局勢,適時地支持雙方或購買其中立地位。
1412年,奧爾良派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締結條約,以防止英格蘭-勃艮第聯(lián)盟,因此他們將吉耶納割讓給亨利五世,并承認其對普瓦圖、安古蘭姆和佩里戈爾的宗主權。
盡管如此,無畏的約翰還是很好地應對了英格蘭,因為英格蘭的羊毛禁運可能會摧毀佛蘭德的布商。
1413年,無畏的約翰支持了卡博西恩起義,導致巴黎發(fā)生屠殺。巴黎民眾驚恐萬分,呼吁奧爾良派援助。1414年,奧爾良派的軍隊收復了巴黎。
1415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再次發(fā)動攻勢時,勃艮第公爵保持中立,使亨利能夠在10月的阿金庫爾戰(zhàn)役中擊敗主要由奧爾良派提供的法國軍隊。
而安德羅尼卡所來到第戎時,正好是英法百年戰(zhàn)爭的休戰(zhàn)期,和奧爾良-勃艮第內戰(zhàn)的熱戰(zhàn)期。在阿金庫爾戰(zhàn)役大獲全勝的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在英國休整生息后即將重返大陸,目的是攻占法國北方的諾曼底公國。
而在阿金庫爾戰(zhàn)役動員了全部主力部隊參戰(zhàn)的奧爾良派則因損失慘重,短時間失去了其足以依賴的武力;趁此機會,勃艮第公爵無畏者約翰向奧爾良派所控制的巴黎發(fā)起了攻擊。
在內戰(zhàn)這樣關鍵的時候,為何勃艮第公爵會突然邀請自己,這讓安德羅尼卡百思不得其解。
第戎的勃艮第公爵宮是一座哥特風格明顯的建筑。安德羅尼卡在宮內等待了五天后,才得知公爵已從巴黎的戰(zhàn)線返回了第戎,在此期間他抽空給索菲亞寫了一封信件匯總自己近期的行程。
在公爵返回宮殿的次日清晨,安德羅尼卡便接到了他的召見通知。
勃艮第公爵,那位以勇敢與智謀著稱的無畏者約翰,如今已四十六歲,他擁有一張長臉和略顯突兀的長鼻子,其名聲在外,無人不曉。
當安德羅尼卡走近時,公爵的臉上浮現(xiàn)出了回憶的神色:“回想起1400年至1402年間,我在巴黎有幸與你父親共度了愉快的時光,那時我們交談甚歡。轉眼間,已近十五年過去了,不知你父親近況如何?”
安德羅尼卡回答:“感謝公爵大人的掛念,盡管父皇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和思維依然敏銳如初。”
公爵聞言,微微頷首,面露歉意道:“那便好。我很抱歉如此匆忙地召見你,讓你在路途中奔波勞碌。”
安德羅尼卡連忙表示:“公爵大人是父皇的摯友,您的召喚我自然義不容辭地趕來。”
公爵微微一笑,繼續(xù)說道:“我請你來,其實是為了圓我和一位摯友的心愿。你應該知道我說的是誰吧?”
這時,一個熟悉的名字瞬間涌上了安德羅尼卡的心頭。那是很久以前,在他年幼時,曼努埃爾二世曾與他進行的一次深刻對話,對話的主題是關于拉丁人的本性。
記得那時他還小,從文法老師聽了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軍攻陷后的慘狀,對拉丁人氣憤填膺,恨不得全部殺光了才解氣。
而曼努埃爾知曉后,對他說了這么一番話:“這個世界上有邪惡的人,就有善良的人;拉丁人也一樣。我曾見過卑劣的拉丁人,用謊言和欺詐通過傷害他人讓自己獲利;我曾見過無動于衷的拉丁人,對基督徒所伸出的求援之手冷眼相待;我還見過無知的拉丁人,他們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外部的事情一無所知。”
“但是我也有幸與這個世界上最高貴、最正直的拉丁人為伍。威尼斯的海軍提督彼得羅·洛雷丹,和法國陸軍元帥布西考特。”
“他們一個守護我度過怒海驚濤,一個在尼科波利斯之戰(zhàn)奮力殺敵、被奧斯曼人俘虜后設法逃走,從法國國王那里求得1200名勇士后,在帝國最危難的時刻率領援軍從金角灣駛入君士坦丁堡。鼓舞了城里軍民得士氣,讓我們最終守住了首都。”
“布西考特用無比高尚的品德和勇氣,贏得了世人們的尊重。也是在布西考特的建議和陪同下,我踏上了西方求援之旅,去到了意大利、羅馬、巴黎和倫敦,見到了歐洲的君主們。”
“永遠不要因為一個人的身份而判定他的罪行,要根據(jù)他的行為來判定他的罪行。”
看到安德羅尼卡若有所思的樣子,無畏者約翰也不想賣關子,直言道:“布西考特和我是從少年時就認識的至交好友,他是我的武藝老師,也是我的兄長;我們一起磨練武藝,一起參加了尼科波利斯十字軍。”
“在那場慘敗中,我們一起被俘,是我向奧斯曼蘇丹巴耶濟德求情,才救下了布西考特。雖然后來世事無常,我們最終走到了不同的陣營,但是這段友情是我所一生銘記的。”
“布西考特,我的兄長一直有一個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夠再次帶領軍隊重返君士坦丁堡,將十字圣旗重新插在基督徒所失去的土地上。而不幸的是,他所托付一切、獻出了絕對忠誠的法國國王拋棄了他,他在阿金庫爾戰(zhàn)役被英國人俘虜,法國國王拒絕支付他的贖金。”
“我在想方設法營救,不過我擔心也許我的努力已經太晚。為了完成他的理想,我將他曾贈與我的長劍送給你,希望你能佩戴他回到君士坦丁堡,就當作布西考特的志向得到了實現(xiàn)。而作為酬謝,我將為你提供三十名驍勇善戰(zhàn)、耶穌基督的騎士,以及四萬金杜卡特的軍費。”
“他們與布西考特一樣,因為心中的理想跟隨了錯誤主人而與我為敵,被我俘獲后我憐憫他們和布西考特一般的正直,不忍心殺死同是法國人的同胞。讓他們去圣城,在圣十字旗下,為主耶穌的事業(yè)而戰(zhàn)斗,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安德羅尼卡被震驚了。他在來之前推測過很多種可能性,唯獨沒有想到居然會獲得如此厚禮。
“雖然我很想留你宴請,但是我知道你的帝國正時刻面臨異教徒的侵襲。去吧,孩子,愿主基督與你同在。”無畏者約翰的臉上浮現(xiàn)了一種超脫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