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恍然醒悟,審理案件
- 我在紅樓,吃瓜成帝
- 宋元333
- 2108字
- 2024-11-27 22:33:12
“在座的大部分是文官,你們自己說說,你們信忠君愛國、克己奉公那一套嗎?”
大多數人尷尬不已,李守中都不能免俗,這老頭刻板歸刻板,可別忘了他的死侍,足足130人哪里來的。
可以說整個國子監都是他的死侍,賈瑀是懶得去國子監學習,不然他將成為國子監一霸。
這要展開描述,可能又是另外一個校園熱血故事了。
其他人更不要說了,該收的收,該拿的拿,韓澤在金陵郊區、松江府、蘇州府的土地那是越圈越多。
現在大順朝這個環境,是有那知法守法的好官,可賈瑀抽中的概率真心不大。
戴梓一臉狂熱的說道:“主公,咱們愿意為主公獻出一切!”
“別,我自然是相信你們的,我就是說說當今,把文官當依仗,想來也是水中撈月。”
“好了,今天召集大家,還是想商討一下,今后怎么路怎么走?”
大家聞言,都在思索。
片刻后,賈瑀說道:“風禹,你基層經驗足,你先來說說?”
“主公,我的經驗和您應該不符合的,在地方上,咱們只要做到一個穩字,就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哦?‘穩’就行了嗎?”
大伙心有戚戚的點了點頭,‘穩’稅收增長,‘穩’治安無案件,‘穩’百姓不鬧事,‘穩’官員地主利益,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
只要做到了穩定,那不論是什么領導來考評,結果必然是合格。再懂事點,來點沉甸甸的東西,那自然是優。
上面又不傻,自然也是需要在基層做事情的人,最好是能做事情的自己人。
戴梓說道:“主公,確實從我這塊看,做到穩增長還是挺難的。”
風禹接著說道:“但您不需要啊,咱們最大的優勢,是主公您可以召喚眾兄弟,是可以調動全國各地資源,是咱們死侍們。”
“宛平雖是天子腳下,權貴子弟眾多,可咱們也不怕,您完全可以按大順律法和自己的想法來管理縣域。”
賈瑀瞧他越說越激動,“你先別激動啊,看來你們這官當的,也是壓力蠻大的哈!”
李守中沙啞的嗓音,難得開口:“主公,風大人說的對,您既然當官了,而且現在年歲還小,現階段主要是培養個好的名聲。”
“要名只需按大順律法,如那曹操設‘五色棒’一般,再拿幾個權貴,最好是那名聲狼藉的紈绔開刀,自可獲得極好的名聲。”
陳之美等人也表示贊同,紛紛開口道:“主公,咱們可以為您揚名啊!”
只有韓澤緊皺眉頭,“主公,屬下倒是有不同意見!”
大家都不說話了,雖然每位官員思想和見解不同,但對賈瑀那是死忠的,現在聽到不同意見,都想聽聽。
“主公,屬下覺得您現在以積攢管理經驗為主,低調做人做事,把一個縣、鄉乃至村的管理運行吃透了。”
“名聲固然可以帶來地位,可以帶來利益,可以帶來威望,可這些主公您暫時都不太需要!”
“地位、利益、威望,說到底還是凝聚臣民忠心,以達自己目的,人心齊泰山移。”
“可主公只需發揮最大的優勢,源源不竭的官僚志士效忠,再去提高名聲,豈不是舍本求末?”
韓澤這番話,頗有種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感覺。
就說空間里面源源不斷增長的銀子和物資,槍械和火炮彈藥還有甲胄,只要死侍跟得上,平推大順朝都有很大可能。
現在大伙合力賺的錢,養活個三四萬近代軍隊,是沒有問題的。
大家都覺得自己想偏了,把普通的官員升遷之路,套在了賈瑀身上。
賈瑀也是兩輩子小透明,老是想用陰私手段,來沾點小便宜,還沾沾自喜,當官之后更是帶入封建時代的官員思維里面去了。
“擦,我是怎么想的,自己有金手指不用,還真想來一場古代官場升遷記啊?”
“這書白讀咯,兩輩子沒當過官,這直接干到副廳級,還感覺美滋滋的!”
是說最近系統給咱的見證(吃瓜)值那么少,看來得明天榮國府走起。
兩日后,賈瑀正準備處理完政務,就去榮國府蹭蹭見證(吃瓜)值。
可主簿悄悄走了進來,“大人,這有一張狀紙,乃是貴府齊興莊那邊莊頭林良才,狀告村民桂明借取錢財不還,反而毆打貴府莊丁一案,您看?”
賈瑀一皺眉,這么巧?這才剛當知縣,賈家的人就來告狀?
他感覺事情沒那么簡單,就村民敢惹莊子上那幫人?
但他沒急于表態,詢問道:“你們一般是怎么處理的?”
主簿豐德裕說道:“大人,我剛才看那借款手續齊全,乃是欠債人親手簽字畫押,這錢肯定是要還的,還不上就用抵押物還掉欠款。至于毆打一事,得看輕重了。”
很會察言觀色的豐德裕,看著賈瑀皺眉,立馬說道:“大人,這案件要不您親自審問一下?只怕是其中另有隱情!”
賈瑀點了點頭,“人走沒走?沒走本官親自審一下,看是何人這么大膽。”
主簿立馬會意道:“我馬上去安排!”
在后院丫鬟的伺候下,賈瑀穿戴官服,頭戴烏紗帽,來到了大堂內,坐在了“明鏡高懸”匾額下面。
一陣“威武”呼聲后,原告與被告被帶上來了。
高高的公案前,有兩中年人跪地,一人身穿錦服,一人身穿單薄麻衣。
四周的皂班衙役早已分立站好。
賈瑀這是第一次升堂判案,頗覺新鮮,前世在電視劇上見過,當縣丞時也是在幕后處理政務。
好在事先也是認真學習過的升堂程序,不至于一知半解出糗。
一拍驚堂木,賈瑀首先詢問了案情,那原告齊興莊莊頭林良才將訴狀上的情況,詳細敘述了一遍。
桂明因母親病重,以家中五畝水田做抵押,向莊頭林良才借銀30兩,說好三個月后還銀40兩,可桂明母親病逝,喪葬費又花了一大筆。
林良才在三個月到期后,前往桂明家討要銀錢,桂明拿不出錢,自然只能把地給劃轉到林良才手上。
可桂明不肯去衙門辦理手續,雙方就起了沖突,桂明用鋤頭將一莊丁打出血了。
“桂明,你可有異議?”
“大人,根本不是林良才所說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