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師父教的定神訓練法,妙啊
- 丹道長生,從洞天仙府開始
- 鷺小福
- 2148字
- 2024-11-06 17:58:00
書屋里像坐滿了怨婦似的,每張課桌后面都冒出連連哀嘆。
“開什么玩笑……我馭個炒鍋都費勁,讓我考這個?”
“好難啊,我干脆還是……考慮考慮去學煉器算了。”
“早知道煉丹這么講究……我就……唉……”
面對逐漸躁動的課堂,張儀用鎮尺輕叩桌面。
一擊驚堂,學生們幡然醒悟——師道尊嚴不可違。
大家立刻肅靜下來,書屋里便只剩下了張儀一人的聲音。
“考核的標準,你們已經看到了。
你們當中有人或許覺得,以馭鼎功做到這一點,根本是癡心妄想。
那為師告訴你們,這樣的念頭合情合理,這說明你們雙目清明,能夠認清楚自己的實力。
畢竟,以你們在入門考核時的表現來看,距離如此精細御物手法,確實相差甚遠。
但我鳳萊堂,也無意刁難你們。
只要你們按照為師教的方法,勤學苦練一個月,就會發現,考核的標準并不高。
哪怕是頭豬,循序漸進掌握其中訣竅,也能做到輕松御物。
至于此法術的訣竅,為師先教你們第一步——定。”
“定……”
堂下又開始了細細簌簌,待大家重新安靜下來,張儀接著解釋:“御物法術,不像五行法術那般只考驗施法者的法力,
其關鍵在于神識,而這神識受到哪些因素制約?”
聽到師父的問話,學生們切切諾諾,低聲應答:“識海……”
“心智……”
“境界……”
張儀皺眉,“別含含糊糊的,就沒一個人能說清楚嗎?”
“回師父,神識的強度取決于識海深度,高境界者的識海更深,識海深,則神識所能夠赴往的距離更遠。
況且,識海足夠深,修士才能夠放出多縷神識,每多一縷神識,便可多御一物。”
“嗯,答得好,預先做了不少功課吧?
那我問你,同境界者之間,神識的強弱,如何斷?”
起身答話的弟子面露難色,“師父,這個……弟子不知。”
“嗯,對識海了解得如此清晰,已經值得嘉獎,坐下吧。你們其余人等,應當多多向他學習。
若想把神識鍛煉得更強,并非只有境界突破一條路。
識海確實決定了神識的強度。
但神識也受心性的影響。
心性渙散者在操縱多物時,每一縷神識之間相互干擾,
而心性凝聚者,協調性更強,同御多物不會顧此而失彼。
要做到精巧御物,就得從心性的鍛煉做起。”
“心性?”
姜正初滿面狐疑,“修道的過程中,有些法理必須頓悟才能參透,師父說的心性,便與此相關吧?
可是心性培養,豈是一個月就能做到的……
況且,若修行之人天生愚笨,一個月的確無法開竅,難道說,
天生了什么樣的頭腦,就已經決定了這學生是否能夠通過馭鼎功的考核嗎?
我本以為鳳萊堂是諸峰諸堂里面最為公平的,可如此做法,莫非也是個僅看天賦的學堂?”
就在他分析著師父的教學之時,身旁的同窗耷拉肩膀,哭喪著臉問道:“師父,那笨蛋是不是已經可以收拾包袱下山了?
弟子現在都算不清十以上的加減……”
“哦?哈哈哈哈!”張儀忽然挽著長髯大笑,“那你要下山嗎?”
“弟子不想下山……想學丹道。”
“既然想學,為何不愿意出盡全力,把心性鍛煉出來呢?”
“可是弟子的腦袋……”這學生兩手撓抓頭皮,惹得堂上所有同窗也忍不住笑出聲來。
“你呀,用你那笨腦袋想一想,心性與算術扯得上什么關系?
巧思善算者,就能凝定心神?
小聰明者,就有大智慧?
神識鍛煉,要的是慧,而不是聰。
聰而不慧者,在這丹道的路途上,為師見過了不說上千也有成百,最終修成者,哼,反正我是沒見過,
倒是……其中大部分,憑著那點小聰明入了魔道。”
“那笨蛋弟子可以練好心性嗎?”那位學生又問。
聽了師父剛才的一番說辭,他那本已黯淡的眼中亮起了幾分希冀。
張儀笑著寬慰:“只要按照為師教的去做,哪怕你是頭豬,也能練得好心性,精巧御物,手到擒來。
為師不是說了么,修煉神識的第一步,在于一個定字。
這一個定字,你們應該已經……根據學習丹道一個月的體驗,略微有所領悟才是。
譬如說,在考核火云掌的考場上,十個時辰施法,累嗎?”
“累……”
所有學生都點頭如雞啄碎米。
“那你們感覺時間過得快嗎?”
“慢……”
“覺得時間慢,正是因為你們施法的時候,尚且做不到定神。
若你們的意念神識匯集一點,心無旁騖,完全屏去身在的環境,莫說十個時辰了,哪怕是三五天的時間,也如瞬息般渡過。
而至于定神的鍛煉,
瞧這。”
張儀走到了書屋的正中央,手里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只陀螺。
他將陀螺置于其中一名學生的書桌上,以神識施法,叫那陀螺旋轉起來。
“抽打陀螺,你們小時候都玩過吧?
這兒戲,用于定神訓練再合適不過,
來,你試試看,以神識握持鞭繩抽打陀螺。”
他低頭用下巴指了指坐在這張書桌后面的學生。
“是,弟子盡力試試……”
可這學生才施展了幾息的法術,就被張儀打斷,“讓你抽打陀螺,而不是托舉陀螺。”
他再試了試,這回,陀螺轉了不到三圈便栽倒在桌面。
連續嘗試幾次,皆是如此結果。
“好,可以了。”
張儀轉身,又朝著講臺走去。
“以神識抽打陀螺,是為了讓你們能夠聚精會神,耵準陀螺何時會倒下。
而不允許你們以神識托舉陀螺,是因為呀,你若以神識強行馭著陀螺,豈不等于雙手將它扶穩么?
那便失去了訓練的意義。
你們以此方法訓練,只要陀螺的旋轉絕不停息,維持的時間到了一個時辰以上,
再試試熬制基液,或許會發現驚喜。
若是維持的時間到了兩個時辰,你們便已經接近了通過馭鼎功考核的標準。
如果有誰,能夠做到讓陀螺在三個時辰里轉個不停,那為師,可得親自給你道喜了。”
聽了師父講授的方法,姜正初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師父所說的鍛煉心性,最有效的途徑,乃是讓精神達到絕對集中的狀態,
越是專注,便越能精巧施法……
師父教這法子,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