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套染之術
- 大唐:我一個貪官懂點科學怎么了
- 小二拿筆
- 3054字
- 2025-02-18 00:02:00
秦淮命人將被破壞的紫色顏料瓶搬走,屏退眾人,獨留何場頭和李施群二人。
“秦縣令,你可有什么方法?”李施群面露焦急之色,顏料被毀一事,讓他徹底相信,這千匹綾紗詔令,真的不像表面那么簡單,秦淮之前在奏議之時說的話,怕是真的。
秦淮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著急。
隨即,轉身對著一眾顏料瓶,仔細觀察起來。
眼光掃過瓶子上貼著的標簽。
“淺紅、深紅、黑色、青色...”
“何場頭,這里面可有用茜草做出的顏料?”
“有有有,這瓶就是。”何場頭指著一瓶標簽上寫著‘正陽紅’的瓶子說道。
“來,你取一些,調出來。”
何場頭聽令,取出了一些顏料,置于廣口盤中,注入清水,不消一會兒,就研磨出了大紅色的粘稠顏料。
秦淮命人送進來一尺見方的脫色綾紗,拿起刷子,在綾紗上刷了起來。
他沒有全部染紅,只是染了一小半,便停止了動作,放在桌子上等待,又讓何場頭拿著扇子鼓風。
待紅色顏料陰干,秦淮又取出一些腚青色的顏料,在那紅色區域仔細刷了起來。
秦淮的動作讓何場頭和李參軍頗為奇怪,一直緊盯著他。
只見他刷子所過區域,竟然奇跡般地呈現出了紫色,而且是少見的‘油紫’:
深藕荷色。
二人都被這神奇的一幕震驚,只不過關注點不同。
何場頭望著紫色的綾紗,不解中夾雜著驚喜,滿是對印染技術的向往。
李施群望著的卻是秦淮,這個貪污縣令,又是何時學會了套染之術?
“這紫色和印染署的紫色,可有差異?”秦淮放下刷子,轉身問道。
“有差異,這個紫色更亮,更好看。”
何場頭手撫綾紗,輕柔地像是撫摸一個女子。
秦淮眉頭微皺,咳了一聲,吩咐道:
“何場頭,我來說,你記:”
“套染紫色并不難,首染紅花,底色晾干之后,套染靛青即可。但是為了保證和印染署的紫色一致,你先要做實驗,每次調配,顏料多少、清水多少,還有每天套染的時辰、天氣如何,都必須記錄清楚,保證調配出最接近的紫色。”
套染的難度其實不大,關鍵在于溫度、時間、染液濃度和pH值等染色條件的控制,這些對最終顏色有重要影響,所以秦淮著重強調了套染的各項條件。
何場頭也是浸淫織坊多年,一下子就明白了秦淮的重點。
嘴上連連應允,心中卻是被這位縣令的博學震驚。
他是怎么懂得這些東西的?
“此事,你必須秘密進行,不可讓任何人知道。”
“喏。”
獨留何場頭一人在顏料房做實驗,秦淮與李施群一同走了出來。
眼看紫色染料之事有解決的希望,李施群也不似之前一般焦急,對著秦淮說道:
“秦縣令,汝真乃飽學之士,之前多有誤會,還望海涵。”
見秦淮似有所思,他又補充道:
“秦縣令,可是在想今日顏料被毀之事?”
“不錯,何場頭那個小跟班不可能無緣無故毀壞顏料的,此事,定是有人暗中指使。”
“不知道李參軍覺得這背后之人會是誰?”
“這...還是要等抓到人之后再說。”
李施群沉吟了一下,沒有直接回答。
見李施群表情凝重,秦淮臉上沒有顯露什么,但是心里卻是樂開了花。
昨天晚上他還在苦苦思考活命之法。
誰知道這才一夜過去,就給他送來‘顏料被毀’這么大的禮。
現在壓力還只是傳到了李參軍這里,等幕后之人調查出來,一定會如他所說,這千匹綾紗之局的真正目標,從頭到尾都是刺史李翛。
到時候,他先前的推斷就可以被證實。
而他,也就有了活命的可能。
“那便等高縣尉回來再議。”
說完,秦淮便回了縣衙。
只是李施群依然對織坊不太放心,留下來看守。
...
...
丹徒縣衙西南坤位,監獄。
越過六門,秦淮在主簿顧作立和衙役的帶領下來到了地牢之中。
剛一走進去,迎面就感受到牢中的悶熱,夾雜著臭味的腐敗之氣,直沖腦門。
秦淮強忍住不適,大聲說道:
“你們幾個,這大門每天要開半個時辰,通風換氣,否則,染了病,悶了瘟,某拿你們是問。”
當差的幾人面面相覷,唯唯諾諾應了一聲。
今天真是活見鬼了,哪聽說一把手的縣令會來這骯臟的地牢中視察的。
牢室內,幾縷陽光灑入,但是扔難掩昏暗。
鐵柵欄后的囚犯們或坐或臥,眼神空洞地望向門外。
獨有三名容貌相似的男子,雖神情疲憊,頭發散亂,但是卻雙眼如炬,直視秦淮等人,沒有絲毫懼色,硬朗的臉部線條下,鼻翼微微翕動連呼吸都帶著不甘與挑釁。
“開柵。”
秦淮輕聲吩咐,聲音雖輕,卻不容置疑。
身后的顧主簿聞聽此言,大驚失色,老臉一伸,連忙勸道:
“秦縣令,萬萬不可,這三人都是重犯,而且年輕力壯,牢門一開,必有風險。”
這位顧主簿年事已逾五十,跑路途中聽說秦淮想出了應對之法,也是連夜折返了回來。
他毫不掩飾臉上的驚慌,因為他知道,就是這個貪腐縣令收受了賄賂,才讓這三個人被處以重刑。
此時打開牢門,三個窮途末路的重刑犯,一旦反撲起來,絕不是秦淮這個小身板吃得消的。
秦淮微微一笑,拍了拍顧主簿略顯佝僂的肩膀,神色輕松說道:
“無妨。”
隨即擺了擺手,示意獄卒開門。
獄卒見此,也不再猶疑,連忙打開囚室的門閂。
秦淮步入囚室,環視一周,緩緩開口:
“顧主簿,把這三人的罪狀說一下。”
“犯人邱大偉、邱二光、邱三正,乃一母同胞,因私藏弩械,被我縣富商何光葉告發,依我大唐律例,當處流刑,流放兩千里。”
“放屁,分明是那富商強搶民女,我兄弟三人見義勇為,壞了他的好事,他就栽贓誣告我們。而你這個狗官,收了那富商的臟銀,官商勾結,呸!”
邱三正一臉怒色,他是三兄弟中年紀最小的,也最沖動,沒有理會大哥的阻攔,手指秦淮,啐了一口,怒聲罵道。
秦淮對此,沒有生氣,畢竟,他確實是罪魁禍首。
前身雖然知道這三兄弟是被冤枉的,但是架不住富商送來的真金白銀,滿口答應了下來。所以面對這種怒罵,他只能受著。
秦淮擺了擺手,讓圍在其身側的獄卒退下,示意要單獨和他們交談。
邱氏三兄弟見此,非常不解,不知道這個害人的縣令為何單獨和他們呆在一起,置身于危險之中。
但是見他如此有恃無恐,倒也沒有動手報仇,而是神情戒備的看著秦淮。
“據我所知,你們家中還有老母要贍養吧。”
邱三正見他開口就是威脅之語,心道果然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作勢就要動手,被一旁的大哥邱大偉一把拉住。
“你想說什么?”邱大偉壓抑怒意,沉聲問道。
“你們想不想免了流刑,回歸家庭,侍母盡孝。”秦淮沒有回答,反而是回問了一句。
“條件呢?”
“很簡單,以后為我所用,聽我的命令行事。”
兄弟三人沒有答話,而是一臉狐疑之色。
秦淮見狀,也沒有催促,而是退出囚室,留給他們商量的空間。
三兄弟嘀嘀咕咕了一陣,也沒讓秦淮久等,邱大偉朗聲說道:
“你的條件,我三兄弟答應了。”
秦淮轉過身,表情玩味說道:
“哦?你們剛剛喊我什么?”
一直沒說話的邱二光見狀,直接單膝跪下,用力說道:“秦縣令,我等愿...愿為您效勞。”
一邊說著,一邊拉著還站著的兩位兄弟。
邱大偉心領神會,也是順勢一倒,只有邱三正滿臉不爽,極不情愿地跪了下來。
秦淮看此情形,瞬間恢復人畜無害的笑容,說道:
“你三兄弟無需如此大禮,再委屈個幾日,等我周旋結果。”
說完,便轉身離去。
...
丹徒縣衙。
秦淮翻閱著邱氏三兄弟的罪狀,說道:
“顧主簿,為何這里沒有寫明這些私藏弩械的來源?”
“秦縣令,那三兄弟面對確鑿的物證,卻是死不認罪,對于這來源更是只字不說。”
“原來是這樣啊,我剛剛問過了,這些弩械是從京郊一個流兵手里換購的,你把來源加上去。”
“另外,按照屬地管理,既然是在京郊犯的罪,流放自然是要從那里算,兩千里的話,差不多就是我們浙西道了,兩日后,你就把他們流放到我的府上,帶他們來見我。”
“啊?這也行?”
顧主簿在這個位置上已經二十年了,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案子少說也上千起了,從來沒聽說過什么‘屬地管理’。
而且一聽到什么京郊、流兵,他就知道這些都是死無對證的說辭,根本無法核實。
他不明白這縣令為什么突然要救邱氏三兄弟,不過他也沒準備咬著不放。
本來就是個聽命行事的工具人,歷任這么多屆縣令,能一直坐穩這主簿之位,就是他從不多事。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