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唐朝末年啊,那可真是亂得沒法兒形容!天下就跟一鍋粥似的,到處都在打仗,軍閥們打得昏天黑地,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就在這亂哄哄的世道里,廬州有個叫楊行密的人,這家伙可不得了,又勇猛又有運氣,愣是在這一片混亂中崛起了,后來還被封為吳王,威風得很吶!
有一回,楊行密帶著他的大軍攻打濠州。這一仗打得那叫一個激烈,殺聲震天,血流成河。最后,楊行密的軍隊大獲全勝。打完仗,抓了好多俘虜。就在這一群灰頭土臉、垂頭喪氣的俘虜里面,有一個小沙彌特別引人注目。
這個小沙彌就是李昪。說起李昪這孩子,身世那叫一個慘。他原本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子里,家里頭雖說不富裕,可也和和美美。他爹是個老老實實種地的農民,一年到頭就守著那幾畝田,勤勤懇懇地干活。他娘呢,是個特別賢惠的婦人,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條。李昪小時候也過得無憂無慮,天天跟著村里的小伙伴們瘋跑玩耍。
可誰能想到,這倒霉的戰火說燒就燒到他們村子了。那些當兵的一來,搶糧食,搶財物,見人就殺,見房子就燒。李昪一家也沒能逃過去,他爹被當兵的給殺了,他娘帶著他東躲西藏,最后也走散了。可憐的小李昪沒了去處,沒辦法就跑到寺廟里當了小沙彌,想著能有口飯吃,有個地方安身。
誰知道寺廟也沒逃過這場災難,這不,李昪就被抓來成了俘虜。
楊行密在這些俘虜里一眼就瞅見了李昪,這孩子雖說又瘦又小,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的,可那雙眼睛特別亮,透著一股機靈勁兒。楊行密心一軟,就把李昪收為養子,帶回自己家里了。
剛開始的時候,李昪在楊行密家里還算過得不錯。楊行密對他挺上心,教他讀書認字,還讓人教他練武。李昪這孩子也爭氣,學啥都認真,進步特別快。
但是啊,日子一長就出問題了。楊行密自己的那些兒子們看李昪不順眼了。他們覺著李昪一個外人,憑啥分走他們爹的關心和家里的好處。所以啊,他們就變著法地排擠李昪,給他使絆子,說他壞話。李昪在楊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整天受氣。
楊行密心里也明白,這么下去不是個事兒,李昪在自己家里怕是沒個好前程。想來想去,他決定把李昪托付給手下一個叫徐溫的人。這徐溫為人忠厚老實,家里孩子也不多,楊行密覺得把李昪交給他能放心。
就這樣,李昪就到了徐家,還改了名,叫徐知誥。徐溫對李昪那也是真不錯,就跟親兒子一樣對待。徐知誥心里感激,就更加努力,拼命地學東西,幫著徐溫做事。
有一回,徐溫帶著徐知誥去鄉下查看自家的農田。那年正好趕上大旱,地里的莊稼都快干死了,農民們一個個愁眉苦臉的。徐知誥圍著農田轉了幾圈,仔細看了看地形和水源,就跟徐溫說:“爹,我有個主意。咱們可以挖條水渠,把遠處的水引過來灌溉農田。”徐溫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就照辦了。嘿,你還別說,費了一番功夫把水渠挖好了,水引過來了,那年的莊稼收成還不錯。徐溫高興壞了,覺著這孩子有頭腦,有出息。
隨著徐知誥慢慢長大,他開始幫著徐溫打理家里的生意和各種事務。這孩子辦事公道,對人也和氣,家里上上下下都挺喜歡他,也都服氣。
不過徐知誥可不滿足就這么平平淡淡地過日子。他心里頭有大志向,他知道在這亂世當中,沒點真本事,沒點勢力,就得受人欺負。所以他偷偷地結交了不少有本事的人,給自己積攢人脈。沒事的時候,他就苦練武功,就等著有機會能出人頭地。
有一天,徐知誥偶然間喝到了一種茶,叫泥片茶。這茶一入口,那股子香味和滋味就把他給迷住了。從那以后,只要他一想事兒或者累了,就泡上一杯泥片茶。聞著那茶香,心里就覺得特別舒坦,腦子也清楚。
后來啊,有個機會來了。當地發生了叛亂,徐溫接到命令要去平叛。徐知誥主動跟徐溫說:“爹,我也要跟著去,我想為您效力,也鍛煉鍛煉自己。”徐溫答應了。到了戰場上,徐知誥那叫一個勇猛,沖在前面,一點兒都不害怕。最后,叛亂讓他們給平定了,徐知誥因為表現出色,立了功,得到了賞賜。
經過這一仗,徐知誥的名聲可就傳開了。大家都知道有這么個勇敢又聰明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有志向的人都來投奔他。徐知誥也靠著自己的本事和這些人的支持,慢慢地在這亂世當中站穩了腳跟,為以后干大事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