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坐到書桌上,面前是一本名曰《大唐世說新語》的卷軸,相當(dāng)厚重,字體都書寫在竹片上,并用粗線連接拼成一卷書,再用細線打蝴蝶結(jié)捆扎。
打開后,竹片發(fā)出咯吱咯吱聲響,上面的字都為繁體,從上至下密密麻麻,而且都需要從右往左通讀,早就看慣了現(xiàn)代書的他頗為頭暈。
而且雖有簡體字,但讀到關(guān)鍵處仍舊是以繁體字跟進,完全猜不透上下兩句意思,連標點符號與斷句也沒有,實在難受。
或許是時間久遠,上面一些字也早就糊的不行,令他更為頭痛,本以為穿越過去至少能看懂書,如今卻發(fā)現(xiàn)什么都需要重新學(xué)。
咚咚
“進來。”
聽見敲門聲,柴榮放下卷軸,往門口看去。
大概是前身記憶的關(guān)系,他一下認出了張永德,跟太祖是兩個體型,雖然也壯,但沒有那般大肚腩,更顯得精瘦干練,皮膚也因為長期暴曬而有些黝黑。
粗眉,深眼眶,只不過下顎比之太祖更為棱角分明,兩肩有些許二頭肌的影子,頗有武打明星的樣子。
一身赤紅,圓領(lǐng)襕衫,頭戴黑色短翅幞頭,腰束革帶,足蹬黑皮靴。
張永德行禮,“臣張永德參見官家。”
柴榮便上去笑道,“你我之間不必拘于禮數(shù)。”
張永德顯然提防,“如今你是君,我是臣,不論駙馬,總有差別,禮數(shù)不周傳出去怕要被參上一本。”
柴榮輕嘆:“之前確實是我過錯,可如今大病一場卻有些后悔當(dāng)初下的命令,使你當(dāng)了替罪羊。”
“臣自當(dāng)領(lǐng)罪,既然有傳聞,定是我本身就有此類想法,讓身邊人理解誤了,怨不得別人。”
張永德一副有罪往身上攬的樣子,估計是相當(dāng)寒心。
這里怪不得柴榮,畢竟他班師回朝,便見得木板上有人寫“點檢做”,這是舊五代史寫的,而這本書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到了元朝修的宋史,木板上寫的東西變?yōu)榱恕包c檢作天子”。
換言之,當(dāng)皇帝的見這么寫,誰不起疑?張永德雖然身為他的妹夫,但手里有兵權(quán)誰不提防?
況且當(dāng)時的趙匡胤相當(dāng)?shù)驼{(diào),柴榮讓他打哪就打哪,不要功名。兩相對比,柴榮只會覺著駙馬是功高蓋主,要知道在當(dāng)時,張永德帶兵打仗的能力比趙匡胤要更強,立國北宋后,宋太祖還經(jīng)常詢問軍事。
正有韓信的前車之鑒,而且柴榮本身就不是郭家嫡系,得來也算不得正統(tǒng),所以就算再沾親帶故,人必須換的。若要沒了駙馬關(guān)系,估計至少也是得按造反罪殺頭。
再說張永德本身,剛抵御完契丹,還駐扎在檀淵呢,便被就地解除了兵權(quán)。正郁悶,回了開封,再被撤掉殿前都點檢,相當(dāng)于里外都沒了實權(quán),而且接手者還是一直跟在身邊的宋太祖。
這兩人關(guān)系在打北漢時就有端倪,宋太祖負責(zé)統(tǒng)戰(zhàn),張永德負責(zé)帶頭沖鋒,且互相都為人仗義,不像柴榮那樣猜忌,這也是為什么后來陳橋兵變時,張永德作為柴家駙馬不幫柴家的原因。
“我自登基來,所為狂悖,竟因流言蜚語,而猜忌大員,皆我之過。所謂蓋主,皆我以小人之心使群臣寒心。我自三省吾身,反求諸己。”
如今也是政權(quán)危難之際,這番說辭柴榮想了半天,若張永德再倒向趙匡胤,更替皇位只是時間問題了。
說完,見張永德施禮,“官家如此,臣愧不敢當(dāng)。”
本以為會聽得對方感激涕零,卻見這家伙說話時仍舊跟之前一個表情。
這下柴榮真頭疼了,油鹽不進,軟硬不吃,一副我就這樣擺爛的樣子,像極了在央企工作的自己。
他作為普通人真的想不到更好辦法了,或許讓老趙接替他更好罷,自己這兩天真的快要累死,雖然什么事情都沒有做,但孤獨導(dǎo)致的累更加耗神,反正跟老趙關(guān)系本就不錯,而且還優(yōu)待柴家,不如自己做個無憂無慮的閑散皇爺,比一個人對抗趙匡胤來的更好。
如此下,對著張永德長嘆一聲,打算全盤拖出,也讓他做個中間人替他帶話,“我知你于趙點檢關(guān)系甚好,也知你長期與他錢財施舍,此番說出并不是要怪責(zé),只想對你說,朕累了,你們趙家?guī)腿粢@帝位,便給你們罷。”
這話下去,反而是見張永德突而惶恐,說話語速都快了幾分:“陛下何出此言?”
見他這樣做戲,柴榮覺得怪異,自己又沒說他,何來緊張。
“我當(dāng)然知你沒那膽氣,那木牌子這般放在顯眼處,若沒你應(yīng)允我又如何能見?你點檢時,早就有軍士上報了吧。趙點檢自是比我豪邁,深居宮中,我早已變得猜忌。何不把這大周皇位給了他,做個閑散王爺,喝茶賞女便是!”
也不知怎的,那張永德說話間沒了前面的死豬不怕開水燙,反而彎腰行禮,似是不敢與他正眼直視,“我并不知此事情,回京后便與趙點檢下的幕僚趙普喝酒,從未有軍士向我匯報此事。還請陛下明察。”
趙普?
聽得張永德說,柴榮才想起來這位趙普。
這兩日由于記憶融合,導(dǎo)致許多關(guān)鍵人物他一下子記不起來。
他可是主導(dǎo)宋太祖趙匡胤上位的最重要人物!
可以說,從陳橋兵變開始到杯酒釋兵權(quán),再到后來趙光義的登基都有他的影子!
相當(dāng)會看眼色投機的一個人。
當(dāng)年趙匡胤不看重,被送去了洛陽,眼見趙匡胤突然駕崩,搬出了一手金匱之盟,使得自己成了托孤見證的大臣,一躍而上,又成了宰相。
史書當(dāng)中雖沒說他放了牌子,但總能猜到是他命人放了,而大內(nèi)之中有這般隨意走動權(quán)利的,也只有王繼恩了。
柴榮明白,就算自己知曉,仍舊沒用,還不如早點禪位來得實在,畢竟,你怎么讓一個普通人能在一年時間內(nèi)能夠在趙匡胤眼皮底下鏟除他周圍所有的羽翼呢?他如今除了見過趙匡胤,甚至連百官也沒見過,又能靠誰幫助自己呢?
冷眼看了過去,“那怎么見你總是隨著他趙匡胤喝酒?不跟我呢?你還是柴家女婿。撤了你職罷了,就轉(zhuǎn)頭到了他那兒?成天與他喝酒?點檢這職位就該撤了,讓他趙匡胤發(fā)難算了!”
張永德面色陡變,聲音都變顫了,稱呼連續(xù)換了兩次,“陛下,官家,臣絕不知趙點檢的任何事情,我僅僅資助過其嫁娶符家姑娘,平日里只是偶與趙普喝酒,更何況我隨大將軍起兵反漢,隨您征戰(zhàn)數(shù)載,您應(yīng)該清楚我的為人。”
見他忙著撇清關(guān)系的樣子,柴榮搖搖頭,“我知你如此衷心又能如何?真以為我不知朝中數(shù)名武將,早就成了趙匡胤的人。你也偏向他,我不怪你,若周亡于我,也是我猜忌自作孽罷了。”
話音落下,柴榮早就葛優(yōu)躺似的癱坐在椅子上,他實在懶得去想如何抵御了。
倒是見張永德忽而厲聲道:“官家,若那趙匡胤真有這賊膽,我必殺他!當(dāng)年他若沒郭大將軍,沒您賞識,能做到如今點檢的位置?定是那趙普小兒慫恿!每每見他與趙匡胤形影不離,原來是在謀劃這個事情!把我當(dāng)了替罪羊!”
聽得他變了語氣,柴榮還覺奇怪,自己都放棄抵抗了,他怎么來勁兒了。
這便是他作為穿越者不知全貌的地方了,當(dāng)初郭威起兵,提拔的趙匡胤,趙匡胤娶媳婦,也是他張永德出的資,到現(xiàn)在,柴榮登基,又是靠著柴榮提拔,一路上來。等于說,趙匡胤全靠他們老郭家提攜登上了武將巔峰,作為駙馬的張永德全看在眼里。
若是按照原本歷史柴榮死了,倒也沒了牽掛,柴宗訓(xùn)年幼當(dāng)國本就不行,可如今柴榮還在,趙匡胤再反,那真就是他們幾個兄弟養(yǎng)了個白眼狼。
張永德第一個便會站出來。
“我便去問問這廝!”
正見他要告退離去,柴榮叫住了他,若真因為他復(fù)活讓歷史發(fā)生變動,說不準還得鬧烏龍,“你這般樣子跑去興師問罪,他們就能說了?到時候別什么都查不出來,就連趙普都與你翻臉,你現(xiàn)在手里沒了兵權(quán),他趙普又能真心瞧你?”
張永德一頓,才回答:“還請官家示意。”
柴榮仔細想過,如今自己沒死,許多事情絕對發(fā)生了變化,似乎也用不著如此悲觀,自己的聲望還是在的,趙匡胤這樣造反等于叛國。
今日張永德十八變的態(tài)度算是點醒了他,一切都不是那么悲觀。
相反,隨時都有獲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