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襲擊,群感效應
- 文明試煉:從長城守望開始鑄奇跡
- 討口子的小阿抄.
- 2131字
- 2024-10-29 23:45:59
“奇跡計劃?”
作為陳星的警衛員兼助手。
小沈也有著很高的涉密等級。
但這個所謂的奇跡計劃,她竟然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不過小沈很有自知之明。
乖乖給陳星剝著雞蛋,全當沒有聽到,更不會去打聽。
“小沈,一會你去聯系下徐指。”
陳星從休息艙里站起身,一邊啃著雞蛋一邊說道:“讓他去一趟第一研究所,我走之前給葉院士留了一份絕密核心級的文件。”
“要是葉院士已經弄明白了,就讓他跟著徐指去一趟內閣,在會上把計劃講清楚了。”
“要是葉院士還沒有弄明白,就讓他跟著徐指去一趟干休所,把資料給我的導師,讓我導師給他倆講一講。”
“時間不多了,讓徐指盡快去吧。”
陳星的導師姓袁,名袁俊峰,在整個生物學大學科方向上,都是能數得著的研究者。
不過近幾年他的身體不太好,一直在軍科院干休所里休養。
“陳首席,我們馬上到了,反降臨特戰隊已經準備完畢,現在下降高度嗎?”
“下降。”
飛機徐徐降落。
小沈忽然站起來將陳星護到了身后,眉頭微皺,語氣不善地問道:“怎么附近這么多人,地面部隊沒有提前擴大隔離區嗎?”
駕駛員也有些無奈:“已經提前擴大了,這些人都是在隔離區外面圍觀的。”
看著下面烏烏泱泱的人群,陳星大概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在神明的死亡威脅下,華夏人精神緊張了數天。
但到了今日。
所有人都被救出,華夏轉危為安。
許多人也都緩過了勁來。
天性愛熱鬧的,順理成章地把好奇的目光,放到了被監控隔離的死死的神明上。
不少人都跑到了隔離區的外圍,站在位置高視野開闊的地方,遠眺起了神明。
一時間,網上到處都是各種神明的照片和短視頻。
就這樣。
其他國家聞之色變,避之不及,思之絕望的神明。
竟然在華夏成為了普通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甚至,聯指中心還收到匯報。
有個離譜的旅游團,竟然弄了個什么神明觀光團。
打出了限時旅游,趁著神明沒有被國家干掉,趕緊去看看,好拍個合照留個念什么的。
這一消息,給一直關注著華夏的各國決策層,徹底看破防了。
大家是在一個地球上嗎?
是在經歷一樣的文明試煉嗎?
怎么我們在這里哀嚎遍野,要死要活,一天被殺好幾萬人。
你們華夏竟然在那里建起了景點,還旅游觀光上了!
“拔升高度,聯系地面部隊,立即清空人員,他們的距離太近了,已經足夠特種狙擊步槍的射程了!”
小沈語氣冷冽,不容置疑。
跟隨陳星這么多天,她現在比任何人都明白陳星對華夏的意義。
飛機盤桓數分鐘后。
地面的消息傳了過來。
竟然真的有人埋伏在角落里!
想趁著人多,狙殺陳星!
....
“這些***!竟然敢來襲擊小陳首席!”
帝都。
某干休所中。
徐指憤怒地將報告捶在了桌上。
“他們是覺得自己國家深陷泥潭,我們華夏卻走了出來,想把我們再拖回去嗎!?”
“小陳首席的擔憂果然是有道理的!這些國家,不會無動于衷地看著我們一騎絕塵的!”
“葉院士,袁院士,奇跡計劃您二位看的怎么樣了?”
袁院士是一個有些消瘦的老人。
長時間的病痛折磨,讓他的臉色比平常的老人都要差很多。
“陳星是我的關門弟子,他的人品我了解,數據應該是可信的,至于奇跡計劃的設計...”
袁院士剛說了一句話,渾身就顫抖著咳嗽了起來。
“袁老哥我來說吧。”
葉院士趕緊扶住袁院士,讓他平躺到病床上,然后將陳星交給他的文件攤開在桌上,一句句的解釋了起來。
其實葉院士和袁院士二人是老熟人。
畢竟他們那個時代,國家科研剛剛起步。
能在短短幾十年里,就將各個領域帶到國際頂尖水平的學術領頭人,就他們這些。
“小陳教授交給我的奇跡計劃,應該只是第一期,小陳教授將它命名為——長城守望。”
“這個計劃,要從袁院士研究的'群感效應'開始說起。”
群感效應。
是存在于細菌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
舉個簡單直白的例子——
細菌由個體長成菌落的過程。
細菌在培養基上生長,長到一個飽滿菌落時,內部的細菌就會減緩分裂,邊緣的細菌則會加速分裂,向外擴張。
這就有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這些細菌是怎么知道誰在中間,該停止分裂;誰在外圍,該加速分裂的?
它們和人類不同,這些微生物體積小,功能簡單,彼此之間沒有接觸的觸覺,更不會發出什么聲音。
那它們到底靠什么知道這些的。
靠的,就是群感效應。
細菌們可以釋放出群感分子,根據這些分子的濃度,完成彼此之間的信息傳達。
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方法。
陳星讀書期間閑得無聊時,就用某種無害的桿菌,做了一個群感效應的小課題。
他花了一周的時間,修改了無害桿菌的基因。
成功地讓這種無害桿菌,釋放出了葡萄球菌的群感分子。
然后陳星把這種桿菌導入了提前感染了葡萄球菌的小白鼠體內。
沒過幾天。
那些小白鼠體內的葡萄球菌,就被這些無害桿菌釋放的群感分子給干擾瘋了。
這些葡萄球菌收到群感分子信號,以為小鼠體內的葡萄球菌數目已經多到了爆表的程度。
于是一個個的全部停止分裂,加速凋零死亡。
到了最后。
小鼠的體內,只剩下了瘋狂釋放群感分子,但沒有任何毒性的無害桿菌。
那些真正致死性的、耐受無數抗生素的“超級細菌”葡萄球菌,幾乎一個沒剩下。
當然,這個小活是陳星閑著無聊搞得,沒用很多經費,連感染葡萄球菌的balbc鼠都是隔壁組做實驗訂多了,免費蹭來的。
最后還是動物房給鼠糧對賬時,才發現了問題,把這事匯報給了袁院士。
袁院士也沒說什么。
反正陳星自己的主課題和幾個分支課題都推進的很快,陽性數據幾乎兩三周就能出一批。
于是果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給論文掛了個名發出去了。
但沒想到,這篇論文,竟然在多年后的文明試煉中,帶來了破局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