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恒星的命運

“你知道昆侖人討厭地球人什么嗎?”

大叔自顧自地說:

“昆侖人不能理解人類的貪婪。明明吃的兩碗飯,睡的二尺寬,卻表現出非凡的占有欲;

昆侖人不能接受人類的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薄情寡義。為滿足私欲,不顧及他人。

昆侖人更不能忍受人類的殘忍。同類相殘,毫不手軟。

當然這跟物質基礎有關系。挨餓的年代,看到小動物,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吃;衣食無憂以后才會生出愛心,甚至國家層面出臺動物保護法。將來人類很多技術是著落在豐富物種上的。

越高等的文明,通常越貼近老天爺喜歡的三觀。

人類是昆侖人的后代,昆侖人看待人類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同樣會對拉胯的孩子怒其不爭,為優秀孩子感到欣慰。

昆侖人創造人類,除了取悅上帝,其實別無所求。

包括我們在這里的任務,與其說監視不如說關注,昆侖人一直在暗中保護著人類。

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迫于宇宙規則會不得不向外探索。這不只是因為母星資源枯竭,因為所在的整個星系的都面臨死亡。

我們所在的宇宙無始無終,恒星的命運卻是輪回的。

先說為什么恒星的命運是輪回的:

牛頓公式中的萬有引力常量其實是個變量。

為什么彗星越接近太陽體積越大?因為彗星越接近太陽適用的G越小,對本身氣態物質的束縛越小。同理,距離太陽越遠G值越大,所以越遠的行星吸積區越寬。因此,形成行星的過程中,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之間的間隔越大(提丟斯-波得定則)。這種特點跟G直接有關系。

銀河系中,距離銀心越遠,同等條件恒星的G值越小;距離環繞的恒星越遠,同等條件行星的g值越大。可能我說的不太好理解,如果把鄰近恒星間的引力理解為一種“結合力”,那么這種情形和地球內部非常相似。地球表面引力最大,物質間的“結合力”最小;地心引力最小(引力矢積),物質間的“結合力”最大。其實這時候“結合力“就是“壓力”。

地球內部的壓力來自萬有引力,地幔物質下沉過程中,壓力限制了動能,動能轉化為熱能,造成了地心的高溫;地幔物質上升過程中,熱能轉化為動能,成為地球自轉的動力。

銀河系的中心,由于整個星系引力形成的“鉗制”作用,限制了所有天體的動能,隱藏的一部分動能轉化為特殊的勢能,使得銀河系能像地球一樣自轉,整個銀河系的自轉角速度保持相同。這不是因為有暗物質、暗能量什么的,而是因為萬有引力公式、動能公式、動量公式本身都有局限性,在空氣中適用不一定適用于水中。

位于星系中心的黑洞因為整個星系的“壓力”,質量并不能無限增加。銀河系中間的黑洞不斷吞噬靠近的恒星,分解以后會從兩極噴出大量質子、電子、氣體和塵埃(少量分子殘渣);強大的外向噴流在脫離黑洞吞噬界面以后,其中的質子和電子結合成大量氫氣(銀心被大量氣體、塵埃包圍,這就是我們能看到百億光年之外,卻看不清銀心內部的原因);大量微小物質被這種壓力“推向”外圍,在銀盤邊緣形成新的恒星吸積盤,產生新的子星系;氣體和塵埃向外漫延的同時,恒星由外而內順次進入“黑洞工廠”。

所以才有無極(黑洞)生混沌(太陽系原始星云),混沌生太極(太陽),太極生兩儀(天地)的說法。

在這個序列中(螺臂上),越遠的恒星越年輕,越向中心,恒星的年齡越大,恒星的密度也越大。在這里恒星內部壓力變大,被壓榨出最后的能量,不可見的死寂的恒星也全部集中在銀核。

一般越高等的文明,所在的母星越靠近銀心,如果不能在母星圍繞的恒星死亡前移民,就會被淘汰。

這就是高等文明要向外探索的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喜德县| 泰来县| 北川| 濮阳市| 蓬溪县| 丹巴县| 广东省| 夏河县| 通辽市| 高青县| 册亨县| 利津县| 五寨县| 中超| 运城市| 诸暨市| 喀喇| 米林县| 水城县| 南丹县| 武夷山市| 永定县| 嫩江县| 崇文区| 榕江县| 呼和浩特市| 鄢陵县| 丰台区| 三门县| 黔东| 汝州市| 鹤庆县| 峡江县| 通州区| 永修县| 巴楚县| 龙口市| 泌阳县| 乃东县|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