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離開之后。現場只留下了劉三亮和侄子劉文享,畢竟是血脈相連,兩人很快親近了起來,劉三亮摸了摸劉文享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文享啊,既然遇上了李逸公子這樣的人物,可得好好干活,忠心耿耿地跟著他,莫要辜負了他的厚望。咱們劉家雖然祖上平凡,但只要你有機會出人頭地,將來也能為家族爭光。”
劉文享鄭重地點了點頭:“叔叔放心,我會謹遵教誨,努力做好公子交給我的每一件事。”
兩人寒暄許久,劉三亮逐一向侄子講述了家中成員的情況,家里的地址,叮囑他有空時回家看看,也好讓他安心。分別前,劉三亮抬頭望了望燈火通明的房間,對侄子做了最后的叮囑,這才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轉身離開。
小廝隨后帶著劉三亮直至書房門口。推開門,書房內燈火柔和,李逸正在桌邊翻閱著幾本厚重的書卷。見劉三亮進來,李逸微微抬眼,隨即露出一個溫和的微笑。
“劉叔,坐吧。”李逸客氣地指了指旁邊的椅子,語氣柔和中帶著一絲尊重。
劉三亮不敢怠慢,連忙躬身行禮:“逸公子好。不知道傳我過來還有何事。”
李逸微微一笑,揮手示意他不必多禮,緩緩說道:“文享的事宜我已知曉,得知你們相認,心中甚感欣慰。你們相隔多年,又血脈相連,著實難得。文享日后跟著我,我有意將他培養為我身邊的左膀右臂,所以想與劉叔多了解幾分,也能讓咱們之間多些信任。”
聽了李逸的話,劉三亮心中略有不安,卻仍不失恭敬地回答:“公子高看了文享,那是他的福氣。只是我不過一介獄卒,雖然沒什么大本事,但是如果公子有所吩咐,我定當竭盡全力。”
李逸微微頷首,語氣依舊平和:“其實,我對你的過往還知之不多,只知你曾為隋朝效力,后又被遣至萬年縣為獄卒。這樣,劉叔不妨詳細說說你的經歷。”
劉三亮猶豫片刻,抬頭道:“既然公子問起,我也不敢隱瞞。當年我在家鄉參軍,那時隋朝正值動蕩,家中人多口雜,我無奈下投軍報國,入伍之初便被分到了宇文大將軍麾下,算得上是將軍嫡系之一。”
說到這里,劉三亮眼中浮現一抹復雜的神情:“宇文將軍是當時有名的戰將,對我們這些下屬真是如同兄弟,待我們極好。每逢節日他總是宴請犒賞,戰時更是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平時最不喜歡浪費東西,往往碗里的每一粒米,他都要吃干凈。有大將軍的命令,我們什么都敢。正因如此,我等與將軍便也情誼深厚。后來,我在戰場上因負重傷,被將軍安排到了后方,做了長安縣的牢頭。”
他輕輕嘆息了一聲,似乎回憶起那些崢嶸歲月:“隋朝末年動亂不止,長安城里人心惶惶。可惜天命難違,隋朝終究還是沒落了,唐軍攻入長安,我們這些老隋軍都被遣散或收編。因我并未在戰場上與唐軍交手,便得以留下性命,被安置到萬年縣,做個獄卒,茍且偷生。”
李逸聽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原來如此。隋末那幾年天下動蕩,確實是令人唏噓。既然你為舊部將領效力多年,也算忠義之人。如今在萬年縣做獄卒,算是安身立命,倒也未嘗不好。”然后忽然覺得不對啊,這個臺詞有點熟悉啊,不浪費糧食,吃干凈每一粒米,有大將軍的命令,什么都敢。心說,那后面就該排隊了。
劉三亮低垂著頭,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言明的愧疚:“我能活下來已是幸運,然而因舊日恩情,曾立誓誓死追隨將軍。可惜天命難違,現如今家破國亡,而我卻茍且存活,心中難免有些慚愧。”
李逸略微沉思,心中隱隱為劉三亮的忠誠而動容,果然古代的忠誠都是因為上位者給的多,隨后微微一笑道:“劉叔忠義可嘉。文享既是你的親侄子,我必會悉心照顧。如今在這長安城中,你若有任何難處,盡可告訴我,或許我能助你一二。”
劉三亮不禁有些猶豫,沉默片刻后,終于說道:“逸公子,其實我也有一樁隱憂。只是不知公子是否愿意幫我,若是為難,老奴也不敢勉強。”
李逸微微一笑,眼神中透出一絲好奇:“劉叔盡管直言。”
劉三亮心一橫,抬起頭來緩緩說道:“我當年跟隨宇文將軍,成為將軍嫡系不下,身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大將軍對我們也是極好,有福同當,所以我參加過排隊事件(不能說,懂得都懂),次日遇到劫囚,我也是在那天負傷嚴重,幾乎死掉。然后大將軍把我安置回來,然后我結婚生子。買了小宅子,在長安安定了下來。當年的排隊之人,據我所知都已經不在人世,但是難免有其他人知道此事。現在秦將軍已經貴為翼國公,如果知曉我仍然在世,想要我命的話,怕是易如反掌。我本也是死不足惜,但是現在妻兒和侄子怕是要被我所累了。”
李逸惡趣味的想了一下,花點錢不行嗎,非要這么刺激的!口頭安慰了一下“劉叔先不必多慮,此事暫且保密,我也不會對任何人提起。”忽然想到將來武德九年的那一晚,好像有個機遇,于是問到,“不知你對長安縣衙還熟悉嗎,如果有機會,將你調回長安縣衙,你覺得怎么樣?”
劉三亮問到:“雖然我已經調到了萬年縣,但是對長安縣衙也還熟悉,畢竟在那里工作了那么久,而且故舊也還在。不知公子可是有事情吩咐我去做?”
李逸見狀,略微思忖道:“眼下并無事要你去做,只是想離近一些方便走動。劉叔回去與家人告知一聲,準備好一些,待時機一到,我會向雍州府衙打點安排。”
劉三亮雖然不清楚為什么,但是既然公子這么說,必然是有好處。而且對長安縣的大牢還更熟悉一些。隨后向李逸再次答謝。然后兩人告別。
告別后,劉三亮緩緩走出書房,向家中走去。回到家中,劉三亮輕輕推開門,看到妻子正坐在桌前,神色帶著幾分焦慮。他放下手中的包袱,坐在妻子身邊,輕聲說道:“有驚無險。”然后將來龍去脈簡單說了一下。當然排隊事件肯定不能說,有些事不能跟老婆說,打死都不能。
另外一邊,在劉三亮離開之后,李逸開始思考起來,丟啊,天寶大將軍真是牛X,真是我輩楷模,怪不得都說要誓死追隨天寶大將軍,真是舍得給啊,雖然慷的是老秦之慨。
忽然李逸想起來現代的一個段子,很多老板、或者大小領導們,經常覺得手下的人沒有奉獻精神,不知道什么是忠誠,處處斤斤計較。他們覺得人心不古了,古人都以忠誠為美德,甚至不惜生命的去執行任務,甚至刺殺和造反都可以做。因為他們覺得死士換到到現代,每個月五千工資,隨時待命,沒有任務就要被當狗一樣訓斥,動不動還有成績考核。而歷史上的死士,五星級酒店長包房,白吃白喝白住,配臺帕拉梅拉,日常活動喝酒釣魚打球,24小時管家服務,一個月好幾萬的零花錢,家庭方面也完全不用擔心,父母有專職護工,孩子上的是最好的學校,一年到頭都沒幾個活要干。老板見到你只問你最近的服務好不好,過得開不開心。這樣的條件下,某天老板忽然找到你,說他遇到個坎,但是身邊信任的人只有你一個,如果你不去,他可能有滅頂之災,如果你去了,那他就平安無事,并且他承諾,如果你出事了,他會給你的父母養老送終,保你的后代前途無憂。這種情況,你去不去呢?
所以李逸想到,以后如果要培養手下,一定要向天寶大將軍學習,當然強迫是不對的,不能全學,可以花點錢。但是現在李逸沒有錢啊,現在住的宅子還是秦王給的,也會按月給點錢,但是本就捉襟見肘啊,現在又來了5個人,要培養起來,要花錢的事情就更多了,要想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