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逸帶著劉文享找到了秦王府的管家李福。說明了劉文享叔叔的情況,請李福幫忙想辦法。李福是王府管家,消息靈通,辦法多。而且李福跟隨了李世民多年。
李福思索片刻,娓娓道來道:“表少爺,我們大唐接管長安后,陛下仁慈,并沒有對隋朝的所有軍隊一律趕盡殺絕,對大多數(shù)普通軍卒,甚至部分將領都以招降為主。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收編改編、遣散安置、以及懲處首惡?!?
首先介紹了收編改編的策略。他說:“對于那些有戰(zhàn)斗力、愿意投降且身份相對清白可靠的隋朝軍隊,朝廷將他們編入唐軍之中。此舉不僅補充了唐軍的兵力,也為初創(chuàng)的大唐提供了寶貴的軍事資源。這些被收編的士兵,多數(shù)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他們經過重新整頓和訓練后,漸漸融入了唐朝的軍隊體系,成為唐軍的一部分,為唐朝后續(xù)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立下了汗馬功勞。小公子所尋此人并無顯赫名頭,而且未到年老之時,如果尚在京城,大概會在此類情形之中?!?
接著,李福講到遣散安置的方式:“對于那些戰(zhàn)斗力較差、軍心渙散或者不愿意繼續(xù)從軍的隋朝士兵,朝廷采取了遣散的方式。為使他們能夠返回家鄉(xiāng)、平穩(wěn)生活,朝廷為他們發(fā)放了一定的路費和物資,避免他們在京城或其他駐地流離失所,進而成為潛在的不穩(wěn)定因素。這樣既減少了軍隊的冗余,也維持了大唐的社會安寧。而小公子所尋之人,已無故鄉(xiāng)可歸去,而且已經在長安多年,所以在此類情形的幾率較小”
最后,李福重點提到了懲處首惡的政策:“對于那些在隋朝統(tǒng)治時期犯下嚴重罪行,或者頑固抵抗唐軍、給唐軍造成重大傷害的隋朝將領,朝廷則會予以嚴懲。這些人罪行累累,擾民傷民,甚至與我們李家結下了血海深仇?!?
李逸馬上想到了陰世師,這貨他不光殺了李世民的弟弟李智云,還奉命派人到處尋找李淵家祖墳,“發(fā)其墳墓,毀其五廟”,將李家祖墳盡數(shù)毀壞。老李家恨透了,與陰世師結下了深仇大恨。結果現(xiàn)世報來得快,挖墳當年年底,唐軍領兵攻破長安,殺了陰世師。不過李淵留下了陰世師一雙兒女性命,其女兒陰氏后來被李淵賞賜給秦王李世民,成為李世民的妾室,并為李世民生下一個兒子李祐。后來這個李祐遺傳了一手作死的基因,竟然造反??尚Φ氖?,平反的大軍還沒到,李祐就被手下的齊州兵曹參軍杜行敏抓住,還被帶著示眾,可謂是自食其果,令人唏噓不已。
李逸聽后,心中卻還有些疑慮。他向李福進一步詢問:“李福叔,若我們想查找劉三亮叔叔的具體去向,有沒有具體的線索可以跟進?畢竟戰(zhàn)亂之后的安置繁雜,真要找到一個人,只怕不容易?!?
李福聞言,點頭道:“表少爺問得對。隋朝末年天下動亂,人丁稀少,所以秦王殿下在整頓隋朝兵丁之時,十分注重留下詳細記錄。各縣為了便于管理和安置,都會建立專門的檔案,將遣散和收編的情況逐一登記在冊。因此,要查找劉三亮的具體情況,可以先到雍州府衙內調取相關檔案,如若查詢不到,想必在解放長安的時候,他已經不在長安的隋軍之中?!?
李逸聽罷,恍然大悟。他暗自慶幸有李福指點,若自己盲目去尋找,只怕會無從下手。于是他感謝地對李福拱手施禮,說道:“李福叔真是消息靈通,替我們解了燃眉之急。看來只要能夠進入府衙查閱檔案,便有望找到三亮叔的下落!”
李福微笑著點頭,又補充道:“如今,秦王兼任雍州牧,但是秦王殿下日理萬機,直接因此事打攪,非明治之舉。雍州府衙的治中是高士廉大人,他正是秦王妃的舅舅,而依這層關系,公子許能事半功倍。現(xiàn)在的雍州治中是高士廉大人(不要介意這個稱呼,簡單點,讓大家容易看懂就好)。高大人正是秦王妃的舅舅,從這里論起輩分來,他算是你的遠方舅公。而且高士廉是剛剛歸順不久,當初是由令尊親自接收并迎至京城,禮遇有加,安置妥當,如此算起來,他算是還欠著你們家人情。眼下他的長子高履行,在秦王府任職,是秦王的千牛備身,平日負責保衛(wèi)秦王府,今日白天正好輪值。待他下值時,不妨請他幫忙出面溝通,看看是否能查找些舊檔案,以便打聽到劉三亮的情況?!?
李逸覺得這個辦法不錯,與管家感謝告別后,請管家?guī)兔Π才帕艘晃徽J識高履行的小廝跟著,隨后卡著時間,等到了高履行輪值后的必經之路,等他下班。果不其然,沒等多久,就見到了一群人走了過來,帶路的小廝高知李逸,前方領頭的便是高履行公子。
于是李逸上前拱手施禮“可是高公子當面,還請留步,可否借一步說話”。
高履行看了一眼,眼前的人,不清楚具體身份,但是看著略有眼熟,而且身邊還跟著身著王府下人服裝的小廝,所以應該是府中之人。所以停下了腳步,并且與身邊的同僚們簡單告別了一下,就迎著李逸走了過去。
李逸眼看找到了,所以支開了小廝,然后見高履行跟了過來,所以跟高履行說,“高公子,還請隨我移步到東外院中”。高履行應了一聲,“可,請帶路”。
隨后,李逸帶著高履行到了自己的小院,院中有一小亭,引著高履行向著小亭走去。而進小院之時,小依已經跟上了,而且一個丫鬟的職業(yè)素養(yǎng)是有的,同時已經讓下人去備茶了。
因為出門之前已經有所交代,今日有客,所以早已開始準備。只待李逸和高履行坐下之后,小依馬上帶人上茶。李逸接著說道“高公子,還請用茶”。高履行客套了一下,然后喝了一口。然后兩人開始談起了正事。
李逸先說到“在下李逸,家父趙郡王。目前客居秦王叔叔府中。論起來,您是秦王妃的表兄,在下厚顏稱您一聲表叔?!?
高履行一聽,便知道了這是李孝恭的那個私生子。畢竟是王府的千牛備身,對王府主要人員還是有所了解的。高家是寬厚的家庭,要不然當年也不會收留長孫兄妹,而且一路照護。而且高家剛經歷過人生的低谷期,正在重新起勢中。大業(yè)九年(613年),因兵部尚書斛斯政逃到高麗,高士廉因與他有交往而受到牽連,被貶謫為交趾郡的朱鳶縣主簿。嶺南常有惡性傳染病,他的母親不能一同前往朱鳶,于是他留下妻子鮮于氏侍奉母親,自己帶上簡單行李赴任,高履行一直待在長安,算是嘗盡人情冷暖。直到唐軍入住長安,長孫無忌也尋了過來,才讓他們家的身后有所改善,直到近兩年他成為了千牛備身。而且今年初,高士廉歸順之后,馬上收到了重用,成為雍州治中,家族的窘境算是徹底扭轉了。
高履行看對方姿態(tài)擺的很低,談吐中沒有什么倨傲,而且其父親趙郡王李孝恭,算是對高士廉有過人情。所以很友好的回應了一下:“原來是李公子,你我兩家算是交好已久。不過你我年齡相仿,各論各交,如果不嫌棄,可以稱我高兄。”
李逸一聽對方的語氣非常友好,便知道今天此事應該是穩(wěn)了,所以稱呼了一聲“那我就厚顏了,高兄”。
高履行一見對方也不是矯情的人,所以更加親近了“賢弟,不知今日尋我,是何緣由?”
李逸整理了衣襟,上前拱手行禮道:“高兄,恕我冒昧攔路,實在是有件家事需要您的幫助?!?
高履行見李逸如此客氣,便微微一笑,回禮道:“李逸兄弟不必多禮,咱們算得上是親戚,有事直說便是。今日我正閑著,聽聽你有何請求。”
李逸見高履行態(tài)度和善,便毫不隱瞞地說道:“實不相瞞,高兄,我眼下要尋找隋朝時的一名老兵,名叫劉三亮,此人家中與我頗有淵源。在隋末之亂之時,應該在長安當兵,至今未得其下落。聽聞當年各縣府衙都留有安置兵丁的記錄,不知能否勞煩高兄幫忙,通過府衙的相關檔案,找到他被安置的地方?!?
高履行一聽,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后說道:“如果隋末的兵丁安置檔案確實留在各縣之中,此方式確是尋找的一個門路,不過,府衙檔案的權限較為嚴格,此事容我思索一二?!?
高履行心中思忖,這位李逸算是與自家親近之人,此事不算大事,隋朝末年,天下動亂,找個人之類的不算大事,到時候找到了查看一番再給予消息。所以高履行說到,“此事待我回府之后協(xié)調一番,再回復與你。”
李逸聽到這里,起身拱手道“有勞高兄費心,待此間事罷,日后必有重謝”。
高履行倒是玩笑了一句,“李逸兄弟切莫見外,你我兩家理應多多親近。只是今日另有其他安排,不便久坐,今日到此為止,改日再約?!?
隨后李逸與高履行一番客套之后告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