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我們這次對日本帝國主義強盜的抗戰中間,犧牲得最光榮的,要算錢亦石先生。自“八一三”滬濱的烽火燃起以后,大家都知道戰區宣傳與組織工作的重要,但是一般說這話仍只是從“理論”上出發,而實際行動的還是很少。亦石先生首先放下筆桿,組織戰地服務隊,到張發奎將軍所指揮下的滬杭線去工作。他的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精神,當時給上海文化界的影響很大。此后有好多的人,都受他的感動,不怕辛苦,不怕困難,成立或加入宣傳隊、工作隊之類的組織到內地去服務了。在工作中,亦石因勞碌過度,首染瘧疾,一同工作的朋友,都勸他休息,但他仍力疾工作,以致病情加重,由瘧疾而轉成傷寒癥。自敵人從金山衛迂回登陸僥幸成功后,形勢吃緊,他才由前線抱病回到上海租界里面來,在他剛進法租界后不到一個鐘頭,敵兵就到了他入口的那個地方。1938年1月底,因醫藥無效,他便離開自己的正在斗爭中的祖國而逝世了!所以,亦石先生的為民族解放而犧牲的精神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亦石先生不僅是個“實踐家”,他對于革命理論,也很有研究。他的國文程度,造詣很深。他的文筆流利,生動有趣。不論怎樣一個題目,在他的筆下,都由淺入深,寫得津津有味。同時,他的觀察,也十分深刻,他對于每個問題,他都分析得很精到。所以,他的著作,很受廣大青年的歡迎。
亦石先生的著作很多。在他去世以后,朋友們為紀念他起見,計劃把他的譯著,加以整理,出一全集,只因戰時印刷困難,這一計劃,未能順利執行。
本書是他的未發表的遺著之一。關于中國政治史,直到現在還沒有一本很好的讀物。亦石先生的此著,正好可以補這個空白。所以決定先把它出版單行本,以饗讀者。很可惜的,他沒有寫完,便告絕筆了!以此說來,亦石先生的逝世,也是中國學術界的一大損失。
張仲實
1938年9月1日于漢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