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五年秀才,十年舉人!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赴死
- 在下陳小慫
- 2014字
- 2024-10-19 01:05:44
李世民握了握拳頭,極不甘心。
他知道其中的困難,卻不想朝堂被門閥士族所壟斷。
李世民似乎想到了什么,猛地看向站在面前的魏征,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希冀的光芒。
“太子可有說應對之策?”
“若是普及蒙學,應當如何推行?”
李世民將希望寄托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他認為李承乾能夠想到完善科舉的方法,同時也指出了蒙學這個核心問題,自然也會有應對的辦法!
魏征神色一怔,面對李世民的詢問,他一拍腦袋懊悔道。
“這...”
“臣忘記問殿下了。”
魏征先前在東宮聽到李承乾指出這個核心問題的時候,內心就徹底絕望了。
腦子里一團糟!
他根本沒想過李承乾還會有什么應對的辦法,就失魂落魄得離開了。
這會回過神來,恨不得抽自己兩巴掌。
或許李承乾真有辦法呢?
李世民聽的直搖頭。
“你啊你啊!”
“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不問呢?”
“做事太過疏忽大意了吧!”
李世民都恨不得跑去東宮詢問李承乾的想法,但是他拉不下這個臉!
魏征羞愧得低下頭,不敢反駁。
房玄齡打量了魏征幾眼,站出來說道。
“魏大人,之前陛下讓你帶去東宮的幾份奏章呢?”
聞言,魏征伸手摸向袖口,空空如也,表情一僵,回想道。
“落在東宮了!”
房玄齡眼前一亮,笑呵呵得說道。
“奏章事關重大!”
“那就要勞煩魏大人再跑一趟東宮了!”
“這次見到太子殿下,正好也能夠問問他對普及蒙學的想法。”
李世民也來了精神,深以為然得點點頭道。
“魏愛卿,快去東宮將奏章取回!”
“這次別忘了問問太子的想法...”
“不用著急回來!”
有人跑腿,李世民自然是樂意的!
魏征不去的話,總不能讓他去吧?
迎上李世民等人期許的目光,魏征當時看向他們的眼神都不對勁了。
好好好,擱這等著他呢?
李世民一句不用著急回來,都把魏征給干懵了!
取奏章是假,問策太子是真。
昨天抽馬鞭的時候,怎么沒想到今天呢?
“臣明白!”
“臣這就去!”
魏征連忙答應一聲,轉身就往殿外走去。
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一眼,也不打算離開了,而是繼續在太極殿等著魏征回來。
他們的心里也很想知道,李承乾是否真的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經過此事,李承乾在房玄齡等人心中的印象也都發生了轉變。
東宮。
李承乾看著去而復返的魏征,無奈得將手中的幾份奏章遞了過去。
“魏大人,你剛才走的也太急了吧!”
“這些奏章都給落下了!”
“你帶回去交給父皇吧。”
魏征看了不看那些奏章,從李承乾手中接過之后,就胡亂得塞進袖口中。
目光始終盯在李承乾的身上!
他可不是沖著這幾份奏章來的。
“殿下,臣還有一事想問...”
“先前殿下提到的普及蒙學,雖任重道遠,可否有好的辦法?”
魏征看著面前的李承乾,迫不及待得開口詢問道。
李承乾似乎預料到了魏征會這么問,并不覺得意外。
之前看著魏征失魂落魄離開的時候,李承乾就猜到他會折返回來。
以魏征對科舉制度的看重,不可能不問!
李承乾沉吟兩秒,“若只是想要盡快普及蒙學,朝廷可以開設學堂,只招收具備一定學識的讀書人,系統化得教導他們如何成為教書先生!”
“這個教書先生速成班可以是三個月為限,或是半年時間!”
“培養出來的這些教書先生,就將以朝廷的名義,分派到各地州縣開辦私塾!”
“由朝廷給這些教書先生發放俸祿,面向底層百姓免費啟蒙教學,不收取任何費用。”
......
魏征聽的聚精會神,生怕錯漏了一個字。
雖然李承乾話里有許多陌生的名詞他聽不懂,但也能夠聽懂李承乾這番話的意思!
魏征有些驚訝!
以往學堂都是教導學生,從未聽說過專門培養教書先生的。
朝廷想要普及蒙學,最為缺乏的就是教書先生!
按照李承乾的辦法,幾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培養出一批教書先生。
根據這樣的速度,用不了幾年時間,朝廷就可以培養出成千上萬名教書先生,這些教書先生每年啟蒙的學生,將會是數十上百萬計!
這無疑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普及蒙學的問題,從而讓更多的底層學子都能夠參與到科舉考試中!
魏征認真思索,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皺,突然看向李承乾,面露為難道。
“殿下,此法雖好,可年輕學子大多都是專心科考,少有人愿意去當教書先生...”
“朝廷開辦學堂,恐怕也稍有讀書人愿意參與。”
讀書人群體本身就少,大多數讀書人從啟蒙開始,一門心思全都是奔著科考在努力。
盡管科舉中榜的概率極低,可誰也不會愿意放棄這個鯉魚躍龍門的機會。
一旦高中,無疑是改變一生!
好比范進中舉,從二十歲開始一直參加科考到五十四歲高齡都不肯放棄,就能明白讀書人讀科舉的執著有多深。
只有那些上了年紀,科考無望的讀書人,才可能甘心去私塾當教書先生。
魏征此刻擔心的就是沒有讀書人愿意去上這個教書先生速成班!
李承乾似乎早已考慮到這個問題,不假思索得開口說道。
“讀書人參加科舉無非是為了功名。”
“倘若朝廷愿意給這些教書先生們一個職級的頭銜,孤相信會有年輕學子們愿意報名參加的!”
“就好比說,凡是從這所學堂出來的教書先生,服從朝廷的委派,在地方州縣教書滿五年,可擢其為秀才,教書滿十年者可擢升為舉人...”
不參加科考就能獲取功名,誰會不愿意呢?
要知道多少讀書人一生連個秀才的功名都博不到。
更何況是教書滿十年還能成為舉人!
朝廷如果真的發布這樣的榜文,學堂的門檻都能被讀書人給踏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