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各抒己見!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赴死
- 在下陳小慫
- 2025字
- 2024-12-20 22:21:24
吐蕃的使者已經(jīng)來到了長安城,并且也帶來了許多奇珍異寶表明他們想要迎娶大唐公主的誠意。
一根棒子一根蘿卜,軟硬兼施,想要逼迫大唐就范!
李道宗話剛說完,大殿內(nèi)一片嘩然。
朝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他們昨日也曾聽聞吐蕃意圖和親的消息,但是此時從李道宗的話里明顯聽出了火藥味,威脅之意溢于言表!
吐蕃不僅僅是單純得想要和親,而是在脅迫大唐下嫁公主與他們和親!
這兩者還是有所區(qū)別的!
倘若大唐同意了吐蕃的和親請求,這在外人看來無疑是怕了吐蕃。
朝臣們都不由得皺起了眉頭,神情多了幾分凝重。
李世民的目光掃過殿內(nèi)眾多朝臣,沉著臉問道。
“眾位愛卿,有何看法,但說無妨!”
話音落下,武將一列都紛紛站了出來,在侯君集說完邊境奏報的消息時,他們就都已經(jīng)按捺不住了。
“陛下,微臣請戰(zhàn)!”
“微臣愿為先鋒!”
“必須要給吐蕃一個教訓(xùn)!”
“讓吐蕃見識我唐軍的厲害!”
在場的這些武將幾乎都是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尸山血海中走出來的殺神,幾乎都曾有過滅國的戰(zhàn)績,如今面對吐蕃的挑釁,自然是忍不住的!
區(qū)區(qū)二十萬吐蕃大軍在這些武將殺才眼中如無物!
李世民的臉色緩和了許多,嘴角露出了一抹滿意的笑容,心中也是躍躍欲試,恨不得年輕十歲,率領(lǐng)著這些將領(lǐng)馳騁沙場!
“臣以為不可!”
褚遂良從文官行列中站了出來,沉聲說道。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得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世民不易察覺的皺了下眉頭,看向大殿內(nèi)的褚遂良開口道。
“為何啊?”
褚遂良恭敬道。
“回稟陛下,如今四海安定,北境無憂,應(yīng)當(dāng)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與民更始,臣以為切不可與吐蕃開戰(zhàn)!”
“戰(zhàn)事一起,邊境不安,百姓流離失所,于我大唐不利!”
褚遂良一臉認(rèn)真的說出自己認(rèn)為不應(yīng)該與吐蕃開戰(zhàn)的理由。
許多文臣都認(rèn)同得點了點頭,覺得褚遂良的話頗有道理!
武將們卻都忿忿不平,看向褚遂良的目光都多了幾分怒氣。
“太平日子是靠打出來的!”
“誰不想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可你要想過上安定的日子,就得靠打!”
“現(xiàn)在吐蕃二十萬大軍都打到家門口了,你難道還要畏畏縮縮,任其欺負(fù)不成?”
武將們都一臉憤慨得說道。
大殿內(nèi)的氣氛頓時劍拔弩張。
緊接著又有一人走出隊列。
唐儉神情認(rèn)真的說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褚遂良所言極是!”
“眼下關(guān)中大雪,前后已有不少百姓受災(zāi),朝廷仍在賑濟災(zāi)民,撥付了許多錢糧,若是與吐蕃開戰(zhàn)的話,國庫恐怕有些捉襟見肘了,還望陛下三思!”
民部掌管國庫錢糧,每一筆數(shù)目唐儉都記得十分清楚。
國庫目前還算富裕,并沒有唐儉說得那么缺錢少糧,但是他并不希望大唐與吐蕃開戰(zhàn),戰(zhàn)端一開,就意味著說不清的錢糧耗費,這些用度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
唐儉作為民部尚書,自然更希望國庫能夠越來越富裕,多儲備些錢糧以備不時之需,不希望因為戰(zhàn)爭就耗盡這些積蓄。
李世民深深得看了唐儉一眼,眉頭皺的更緊了,他昨日就已經(jīng)知道了唐儉的態(tài)度,但是再次聽到唐儉強調(diào)錢糧的問題時,心中依舊會感到煩悶,就仿佛被束縛住了手腳一般。
李世民自然也清楚錢糧對于行軍打仗的重要性,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有時候前線大軍拼的就是補給輜重。
先前惱怒的武將們也都啞火了,只是眉頭緊鎖得看了唐儉一眼,沒有說話。
他們可以怒罵褚遂良,卻無法反駁唐儉,畢竟他說的有理有據(jù),沒有錢糧的話,這仗就沒法打。
在唐儉之后,又有文官站出來直言道。
“啟稟陛下,微臣覺得無需與吐蕃開戰(zhàn)!”
“吐蕃出動大軍逼近松州的本意,是想要與我大唐和親!”
“既然如此,朝廷可以挑選一位成年的公主與吐蕃的贊普和親,如此就能夠避免這場大戰(zhàn),何樂而不為呢?”
這名官員覺得很聰明,嫁娶一位公主就能避免兩國之間的大戰(zhàn),還有什么必要去打這場仗?
話音落下,一道冰冷的目光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世民目光冰冷得看了這名官員一眼,心說嫁的不是你女兒,說的那么輕巧!
但這畢竟是國事,李世民并沒有開口說什么,只是心里暗暗記下了這名官員,等著秋后算賬。
先前還在忍著火氣的武將們就像是逮著了機會,紛紛盯上了這名官員,咬牙切齒道。
“吐蕃此舉是在威脅我大唐與他們和親,如何能夠答應(yīng)他們!”
“欺我大唐無人了嗎?”
“這分明就是在欺辱我大唐,絕不能讓他們的目的得逞。”
武將們都不同意和親,沖著那名官員就是一陣破口大罵。
李世民面無表情得看向了站在一旁的魏王李泰,不由得開口詢問道。
“青雀,此事你有何看法啊?”
李世民也想問一問李泰的意見,從而看看他的性子如何,更像是對他的一場考量。
大殿內(nèi)的爭吵聲也消停了下來,朝臣們的目光也都看向李泰。
眾人都知道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他提出的建議很有可能被李世民所采納,不論是武將還是文官,此時都希望李泰是支持他們的觀點。
聞言,李泰也從思緒中回過神來,抬頭看向李世民,腦海中回想著先前朝臣們對于此事的意見以及態(tài)度,先前還有所遲疑的他,此刻已經(jīng)有了想法。
“回稟父皇,兒臣以為朝廷可以派遣使者前去與吐蕃和談!”
“只要他們愿意退兵,并且遵奉大唐為上邦,稱臣納貢的話,派遣公主前往和親也不無不可。”
“如此既能夠讓吐蕃退兵,又不失大唐的顏面,同時也能避免這場戰(zhàn)爭,于情于理對于我大唐都是最為有利的!”
李泰侃侃而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