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新新路線
- 紹唐
- 誠書驚
- 2165字
- 2025-04-04 20:24:28
等到李亨回到皇宮,見到李泌的時候,卻有些驚訝地發現他并不是一個人,身旁還站著兩位身著一綠一緋兩色官袍之人。
只不過夾在他們兩個中間的李泌依舊一身白衣,以現世的目光看倒沒什么,但要是以唐人的角度去看,卻是怎么看怎么有些奇怪。
甫一來到李亨面前,此前尚未謀面的兩人就很自覺地介紹起自己的身份來。
緋色官袍之人率先開口說道:“臣,權扶風太守薛景仙見過陛下。”
綠色官袍之人緊接著跟上:“臣,北海錄世參軍第五琦,見過陛下。”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薛景仙和第五琦兩人的地位原本應是相差無多的,只不過薛景仙運氣和實力都在線,率兵成功收復扶風又恰逢李亨手里沒人派去鎮守的時候,所以才連跨幾品臨時坐上一郡之太守的位置。
按照這樣的情況,恐怕前面的那個“權”字也很快要去掉了。
“不必多禮。”李亨雖然還沒搞清楚狀況,但經歷過大戰的他始終保持著某種程度上的鎮定,“有什么事情,不妨先坐下再談。”
等到三人一一落座之后,李泌適時地開口拋磚引玉:
“陛下不是一直在擔憂如何解決糧秣不足的問題嗎?”
“今日薛太守與第五參軍專門前來大都督府拜會,正好談及這件事,皆對此頗有想法。”
“臣料想陛下或許會想第一時間聽到,于是就做主將他們兩人也一并帶入宮中,讓他們當著陛下的面親自匯報一番。”
李亨只聽到“糧秣”二字的時候,眸子就已經亮了起來:
“二位若有好的法子,但說出來無妨。若能是解朕之困境、破朕之難處,則是有能之人,而朕對有能之人,向來是不吝賞賜的。”
薛景仙和第五琦對視一眼,都看出彼此眼中的喜悅。該說不說,誰不想謀求更上一層的位置,名列青史光宗耀祖呢?
稍稍交流了一番后,最后還是薛景仙直截了當地說道:
“靈武無糧,河西、隴右更無糧食,甚至可以說整個大唐天下七分的糧食都出自江南一處,所以若要求糧,便只能從江淮一處求。”
這當然是人盡皆知的廢話,不過這也只是薛景仙開篇提出的結論而已。
“自隋煬帝建造大運河來,江淮的糧食得以經漕運北上洛陽,大大減少了運費。”
“可自洛陽至長安雖有黃河可以通行,卻是河道狹窄,水下暗礁密布,水流湍急更多旋渦,兇險異常。”
這就是古今中外聞名的黃河三門峽河段了。
“所以從前將糧食從洛陽運至長安需走陸路,而又憑白多出許多靡費。”
這話一點沒錯,運河、黃河、渭河三位一體的糧食轉運線在大唐前期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帝國的生命線也不為過。
也正是因此,歷代皇帝都不得不給予它足夠的重視。
拿最近的來說,李亨的第一任太子妃韋氏的哥哥韋堅當初就是因為管理漕運有功而大受基哥重用,裴耀卿更是因為對三門峽河段的運輸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辦法而直接成了宰相。
“只不過如今河南北部被叛軍占據,洛陽更成偽燕之首都,若要再用此線,未免太不現實。”
似乎是為了李亨了解得更清楚,薛景仙講的事無巨細,直到現在才稍稍進入正題,
“前些日子,第五參軍想入朝覲見陛下,恰好經過扶風,與我談及他規劃的新的轉運路線。”
聽到這里,第五琦連忙補充道:“路線雖是我所規劃,但許多不明疑惑之處,都是薛太守幫忙指正,當算是兩人合力之功。”
見皇帝沒有對這件事做出反應,薛景仙才不再賣關子:
“自江淮而起,順長江而西,經襄陽至漢中,走陸路過散關、隴東后,便可北上直抵靈武!”
憑借著這些熟悉的地名,以及后世看過地圖的優勢,李亨大差不差地在腦海中演化了這條路線,從理論來說,還真一點問題都沒有。
不過運糧的問題解決了,要運的糧食又從何而來呢?
要知道,就算是加大稅率也收不上來多少,大唐的戶籍早就一團糟了。
而薛景仙和第五琦顯然討論過這個問題,這會,由第五琦開口繼續給皇帝介紹道:
“陛下可知榷鹽法?”
“你是說?”
“沒錯。”見皇帝了解自己想要說些什么,第五琦明顯變得有信心了一些,“漢時鹽、鐵、酒三樣物事為國家專營,可謂是暴利的行業。”
“隋制中未對鹽場有所管轄,更未設置鹽稅,唐承隋制,感念百姓之不易,也未對食鹽有所規制。”
“不過此時國家艱難,若要尋些經濟,或可改革鹽法,從這方面入手。”
第五琦自顧自地介紹道:
“只需陛下下旨,在天下鹽場設監院、鹽官,并規定所有鹽戶只能按照均價將所得之鹽賣予官府,官府再加價出售,如此一來,所得鹽利或可是尋常十倍乃至百倍!”
“如此一來,再以所得之財貨在江淮和糴換成糧秣,順著長江這條線運至靈武,便可大大緩解此時的困境!”
“好!”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構想,具體的措施如何實施——比如說該怎么補償鹽戶,偏遠無鹽的地區應該怎么辦——這些具體而言的東西都需要進一步的探討和實踐才行。
“兩位大才!”
“就任第五參軍為鹽鐵使,總管天下鹽利;薛太守為江漢轉運使,與漢中王接觸,負責糧食的轉運事宜。”
“具體如何施行,還得兩位同先生一起商議,務必要穩中帶快,快中求穩!”
李亨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說起話來不免也春風化雨:
“三位不若留在宮中,與朕一同用膳如何?”
“臣還有政事需要處理。”李泌站起身來,“就不打擾陛下雅致了。”
李泌這樣說,薛景仙和第五琦第一次來到靈武見到皇帝,也不好意思留下來,便也跟著謙虛請辭。
李亨笑道:“也罷,你們都是操心的命,只有朕日日按時用膳。”
說完,便腳步輕快地從后門出殿,仿若卸下千斤重負。
“這……”
薛景仙和第五琦有些遲疑地看向李泌,卻見這位皇帝口中的先生不為所動,只輕笑一聲說道:
“圣人之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而后,也不管兩人聽沒聽懂其中蘊藏的意思,便轉身朝著宮門的方向走去,腳步竟和李亨一般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