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主動出擊
- 紹唐
- 誠書驚
- 1721字
- 2025-03-28 19:07:00
“陛下請看。”
李亨的目光順著郭子儀的手指看向擺放在大營中央的簡陋輿圖,
“高宗調露年間,朝廷為了安置三十多萬突厥、回鶻、黨項等外族降戶,在河曲之地設了六個羈縻州府。”
“時至今日,這些胡人大多尚未編戶齊民,還是以部落抱團的方式聚結。”
李亨若有所思:
“也就是說,他們心里未必是向著大唐的。值此國家困難之際,面對阿史那從禮的招攬,說不得有很多部落會心動。”
“正是如此。”
郭子儀肯定了李亨的想法,
“如果再晚一點出兵,微臣肯定建議陛下利用賀蘭山險要的地形以逸待勞,畢竟阿史那從禮聚集胡人不是為了這一隅之地,肯定會率軍來攻。”
“可是現在,消息傳送得及時,陛下出兵也及時,阿史那從禮現在或許還在和各部落領頭人接觸。”
“這些部落頭人即使心動想要加入,也不得不考慮大唐天威,這時候,一旦得到我軍進擊的消息,或可起到一錘定音之效。”
“屆時,我軍需要面對的敵人或許將會大大減少。”、
“俺也是這么想的!”
在一旁始終插不上話的仆固懷恩此時終于找到發言的機會,
“要俺說,那些胡人個個都色厲內荏。陛下只許給我五千精騎,俺定能一戰而下之。”
聞言,李亨笑著點了點仆固懷恩,道:“懷恩之勇猛,朕在軍中多日,當然早已知曉。”
“只是朕雖然不甚通曉軍事,像‘萬不可輕敵大意’‘獅子搏兔,亦用全力’這樣道理亦有所耳聞。”
“汝之勇力,還要配上子儀之智計布局,方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仆固懷恩閉著嘴不說話,卻也沒反駁,他雖然桀驁,但對郭子儀是決然服氣的,不只是因為這位朔方節度素來治兵寬厚,更多的是因為一場場勝仗的累積。
當然,他對皇帝也是認可的,同樣不只是因為皇帝敢在群臣面前、大庭廣眾之下手刃軍將,更多的是因為皇帝一月來日日風雨無阻的對軍營的巡視。
“還是那句話。”
李亨又看向了郭子儀,
“于行軍作戰一事,子儀才是大家,朕不過外道爾。”
“此番出征,起到的作用無非是個穩定軍心的吉祥物,卻也不需要仗著自己的身份指手畫腳,為后人徒添笑柄。”
“朕是信得過子儀的,有什么想法,便也只管放心去做就是。”
說完,也不等郭子儀繼續表忠心,這皇帝就又點了點了此時尚在營中的另外兩人,朗聲道:
“此戰,有懷恩在前沖鋒,子儀居中調度,懿范從旁輔助,何愁不能勝也!”
……
……
“什么?!”
阿史那從禮整個身子從地上猛地彈跳起來,眼睛死死地盯著前來稟告的親隨:
“朔方軍已經到了賀蘭山下?除了郭子儀,靈武登基的那位新皇也在其中?”
“是。”
面對阿史那從禮的逼問,親隨明顯有些忐忑,不過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是先前留下的兄弟傳回來的,都是信得過的人,消息應該可信。”
怎么會這樣?怎么可能會這樣?
阿史那從禮在帳中來來回回地走著,愈發有一種事情脫離掌控的感覺。
自從他知道安祿山在洛陽定都后不思進取,整日飲酒作樂的消息后,就認定了這所謂的大燕絕不可能長久。
眼下的局面,大唐和大燕互相牽制,正好給了他夾縫求生的機會。
只要逃回老家,聚集起數萬胡騎,東取南進,新仇舊恨一起算。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好不容易千辛萬苦趕到了河西,卻發現這里的境況與前些年已然大不相同。
大部分胡人部落的頭人都已經更換,不再是過去他熟識的那些,少數還認識的,也早已失了當年的銳氣,腦子里想的,心里在乎的,只有保全部落一事。
對于自己干的這種要拿人命去填、去換取的功業毫無興趣。
這也就導致了旬日以來,阿史那從禮招募到的胡人也不過堪堪上萬——這還是包括了從長安帶過來的五千舊部的情況下。
如果再有多點時間,無論是武力威脅,還是利益引誘,阿史那從禮都有把握在拉攏一批人,湊出一只數萬人的隊伍。
不說戰斗力,至少看著唬人啊!
突然,阿史那從禮停住踱步,眼神中閃過一絲明顯的陰郁。
唐人的進攻,或許是一次危機,但也未免不是一次機會。
只要一次獲勝,只需要一次勝利,自己在胡人當中的威望絕對會大大提升,屆時一切阻礙都將土崩瓦解。
想到這里,阿史那從禮稍稍安定下來,轉身對著親隨說道:
“傳我軍令,全軍整備,今夜宰牛殺羊,大宴一場。”
“明日天光將亮時,準時出軍!”
“是!”
親隨大聲應后,便忙不迭地出了帳。
帳內,阿史那從禮將目光投向東方,好像看到了遠處營內談論著戰略戰術的君臣。
他干澀的嘴唇緊緊抿了抿,亂世紛雜,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李亨,我要讓你知道,身為皇帝,親征一事,就是你最大的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