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對比我家公子來說還是差的太遠
- 替身皇帝:我從傀儡到蓋世人皇
- 小魷魚兒
- 2003字
- 2024-10-10 17:12:26
李志伸了伸懶腰,等了許久等的他腰酸背痛,此時終于輪到丙乙十一,下一個要出場的便是他了。
此刻來到這里參加七寶如意樓詩會的才子大約已經出場了有近三分之一,可卻沒有一人的詩詞能讓人提起興趣。
眾人對接下來登臺的人也逐漸喪失了興趣,此時那名男子驀然站了出來。
“輪到在下了!”
走到臺上,李志想起這年輕人似乎曾在來時的路上有過一面之緣。
好奇打量一番,就見這男子面相瞧著大約二旬,一張瘦削臉,可五官讓人看上去總給人一種陰冷、刻薄之感。
眼中不時劃過精芒,倒是讓李志覺得這人不是胸無點墨之徒。
百里婷在看到即將登臺的男子時微微一愣,總感覺有幾分莫名的熟悉,似乎自己之前曾經在什么地方見過他,只是一時之間難以記起。
不過百里婷并未多想,客氣的對男子說道。
“這位公子,請!”
男子客氣的抱了抱拳后,開口道。
“在下復姓諸葛,單名一個新字,今日專為百里小姐而來,必定能助百里小姐奪得花魁之位。”
或許是之前太多庸才碌碌之輩,現如今諸葛新這種自信的神態反而引起了周圍人群的不滿。
“又來了一個盲目自信的自大之徒。”
“瞧他那身穿著,想必連只上過幾天蒙學便來這里賣弄文采。”
“如此夜郎自大、井底之蛙之徒現在竟然也能來七寶如意樓中,只能說現如今的詩會確實沒落了。”
“的確,只恨國家破碎,朝中奸臣當道,我等報國無門,只能在此……”
“朱兄慎言,慎言,今日只談詩詞,不論國事。”
周圍的才子們紛紛出言譏諷,甚至抨擊起了朝廷起來,一時間在場氛圍陷入尷尬的冷場。
李志看著場中的亂幕并未言語,只是他心中知道離鏟除周玄感那老賊的一天越來越近了。
同時盡管這些人才學欠妥,卻有一顆赤誠的報國之心,也令李志心中對大漢的未來更有信心。
“朕必會將大漢帶上新的高度,也讓那句曾經響徹前世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響徹這方世界!”
李志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
而此時在七寶如意樓正中央的諸葛新卻并未理會周圍眾人的嘲諷,反而是眸中滿是自信的吟起自己的詩。
“每于佳境憶伊人,夜半沉吟夢里身。
燈影微明風乍起,窗痕斜透月新伸。
幾番欲說心如結,一縷相思情漸真。
可是今生難得福,無緣再證那宵春。”
話音落下,場中眾人聽后紛紛一愣,隨后在心中紛紛忍不住暗贊了一聲。
“好詩!”
在場之中肚中稍微有些墨水的人,都能品出這首詩中描繪的真情實意。
特別是最后幾句,幾番欲說心如結,一縷相思情漸真,可是今生難得福,無緣再證那宵春,更是將諸葛新心中的愛慕抒發的淋漓盡致。
百里婷聽后也是點了點頭,七寶如意樓舉行這場詩會舉行了這么久,終于出現了首能讓人眼前一亮的詩。
若是再沒有任何名篇,只怕今年七寶如意樓舉辦的這場詩會就成為整個京都乃至大漢的笑談了。
“敢問公子,這首佳作可有名字?”
諸葛新正享受周圍眾人震驚的反應,心中也是無比的暢快,拱手說道。
“此作在下取名為《贈婷語》。”
聽到如此不言而喻的名字,百里婷不禁俏臉微紅,隨后對著諸葛新道。
“多謝公子厚愛,公子大才,奴家感謝公子支持。”
“弟子不才,師從大儒孔連達,家師乃是名冠京都的飽學之士,在下不過學得師傅十之一二,作出拙作能得百里小姐心賴實屬在下之幸。”
原本因為百里婷的另眼相看在場之人還有幾分吃醋,可聽完諸葛新的話,全都是是驚愕不已。
只因諸葛新這人在場的眾人沒有聽聞,可他師傅的名頭,不說在場之人,便是大漢三歲頑童都曾聽過其名號。
因為他不愿入朝為官,只是在京都開設了白鷺書院教書育人,可其名號絲毫不遜色于當朝的上柱國劉懷仁。
原本三年前聽說孔大儒因年事已高,因此封墨在家頤養天年,所有書院教書的事情全部由其子接手。
沒承想今日竟然又冒出一人稱其是孔大儒的弟子。
可沒有一人懷疑此人是假借孔大儒的名頭,只因其名聲太甚,假如今日諸葛新冒稱自己是孔大儒的弟子,一旦白鷺書院出面否認。
認他才學再高,到時候整個大漢將再也沒有任何一處會接納諸葛新地方。
看著周圍人目光中的艷羨,諸葛新自得不已,苦學三年不就為了今朝能夠一舉成名。
正當諸葛新還在享受全場目光注視時,二樓包廂突然傳來一道聲音。
“呵呵,確實算得上一首好詩,不過對比我家公子來說還是差的太遠。”
聽到這話,在場眾人包括百里婷在內,紛紛朝著李志所在的包廂的方向看去。
剛剛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一直在一旁伺候李志的黃惇,在得到李志的授意后出口說道。
李志可不管這人究竟是誰的弟子,今日他注定要獲得全場的關注來推廣自己的拍賣行計劃。
而諸葛新在聽到有人譏諷他的瞬間面色酡紅,恨得咬牙,眸中陣陣兇光,他沒想到竟然有人會質疑他作的詩!
可如今畢竟百里婷就在身側,他必須要保持自己文人的風度,因此便對著黃惇強笑道。
“閣下既然說你家公子才華橫溢,那還請讓在下見識一番,也能讓在下心服口服便是!”
聽完諸葛新的話,甚至連在場之人都紛紛激動起來,看向李志所在的包廂眼中充滿了怒意和不屑。
在他們看來諸葛新的才學確實不錯,但也不能說是大漢頂尖之人,遭受質疑自然無可厚非。
可黃惇的語氣實在太過自大,甚至根本沒有將諸葛新的老師孔大儒放在眼中,這才是在場之人生氣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