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工會財務與經審工作實務
- 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編著
- 1070字
- 2024-10-16 18:02:42
二、工會財務工作的特點
工會的資金運作及其體現的經濟關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社會經濟活動的相對獨立性,使得工會財務工作具有四個鮮明的特點:獨立自主的經費管理體制,法律確定的經費來源,法律明確的工會經費用途和接受民主監督的廣泛群眾性。
(一)獨立自主的經費管理體制
第一,工會經費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下簡稱《工會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這是法律賦予工會獨立管理工會經費的職責。各級工會應該按照法律規定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有關文件的要求,依法依規做好工會經費獨立核算工作。
第二,財務管理體制獨立。按照《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的要求,各級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可獨立或聯合成立工會委員會。為保證工會的穩定發展和職責履行,工會財務工作體制必須與工會組織體制相一致,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工會財務管理體制。
第三,全國總工會依法自行制定工會經費使用辦法。《工會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經費使用的具體辦法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這是法律賦予全國總工會制定工會經費使用辦法的職責。近年來,全國總工會根據《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國工會章程》和國家有關規定,建立了一整套工會經費使用管理辦法。
(二)法律確定的經費來源
《工會法》第四十三條對工會經費的來源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一是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二是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的經費;三是工會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上繳的收入;四是人民政府的補助;五是其他收入。《工會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用人單位應當為工會辦公和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設施和活動場所等物質條件。”《工會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工會委員會的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獎勵、補貼,由所在單位支付。社會保險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單位職工同等待遇。”
(三)法律明確的工會經費用途
《工會法》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工會經費主要用于為職工服務和工會活動。”基層工會經費全部用于為職工服務和工會活動等事項,體現了工會經費的使用方向。
(四)接受民主監督的廣泛群眾性
工會財務工作區別于企業、事業、行政財務工作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工會財務接受民主監督,這是由工會經費性質所決定的。工會經費主要來源于單位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的經費,其性質屬于公共資金;與此同時,工會經費主要用于為職工服務和開展工會活動,資金的最終受益對象是廣大職工群眾,工會經費的收、管、用都有相應職工群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