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輯一

黑龍江上

1

我終于站在黑龍江上。

我以為她和我一樣,屬于被動,多少年一直擅長等待。現在,我們彼此終于相遇。

我和一行人抵達。她是這樣出現的,日落輝映,逆光中的江水不動聲色,浩瀚向四周鋪展,緩緩向東。我們的船被翻卷的白色浪花簇擁著,疾速駛向水天銜接處。陽光穿透灰色的云層,垂下一道道光芒的簾幕,融化在空闊的江面,呈現著超乎想象的平靜,近于安詳的壯美,你似乎也可以被她收去。我站立船頭,遠望,這樣一場盛大的輝煌,讓人無法言說,讓人有流淚的沖動。我相信,同行的人和我同樣驚異于造化神奇,在震撼中,是內心的慌張與沉湎,還有沉默。

這寬廣的沉默,便是所有的語言。

我聽到水聲,清冽,響亮不絕。空中兩只相伴的水鳥,悠緩地拍翅,迎著夕照飛去。

黑龍江,我熟悉她嗎,我從未走近卻又如此親近,現在,我與她觸手可及,我的內心同樣浪濤翻卷。這是北方大地上一條堅硬的江,黑色的江水創造兩岸,生生不息,與土地相互滋養。現在,她仍是一條野性的河流,還沒來得及被現代文明更多地浸染,難得地保持著自己最初的清澈與純凈。來到她的世界,每一個干裂的人都身不由己地被潤澤。

江河,作為藍色地球上最長的生命帶,無疑創造了人類幾乎全部的文明,同時也蘊含了巨大的慈悲、動蕩、苦難、疼痛、愛與自由。黑龍江,我不知道她的第一滴水如何從蒙古高原一路曲折尋找到屬于她的航道而傾情流下最終匯聚成江,不知道她的支流如何千回百轉最終與她相遇,然后一起奔流向前。是誰說,“尋找歸宿的過程比尋找源頭的過程更讓人茫然。歸宿消失,但源頭永在。”但我知道,黑龍江不僅僅是一條江,還承載著兩個大國之間的數百年歷史,黑龍江的命運相連著家國命運的興衰榮辱。

我眼前看到的,是成為大界江一百五十多年后的黑龍江。

而這么多年,我是說一百五十多年中的我們,是否對她——黑龍江的過往與現實有所忽略。尤其作為黑龍江人,我在這片土地生活了四十余年,我對她卻所知很少,不免心生愧疚,還不及我對身邊剛剛認識的陌生人的了解,只要說話,便會對對方有了最基本的觀察與判斷。 我在江邊放慢腳步,岸邊空寂著幾艘游船,靜靜地與水相依,讓這條江看起來像個孑然一身的人,不聲不響地守候著自己的過往,秘而不宣。多少年,從高原到浮世,她的面容一天天變得粗糲,那些不被人知的秘密就會裝作若無其事。岸上是世俗生活的嘈雜鏡像,刻有“邊境”字樣的碑石旁,擁擠著幾個人拍照留念,一只開屏的孔雀前,熱鬧地聚攏著幾個好奇圍觀的人,周邊散落著幾個叫賣的生意人。這是鶴崗市蘿北縣名山鎮,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江邊的瑪瑙石,我有幸撿到一塊,他們說以前這里比比皆是,現在已經不多見了。那一塊微紅的石頭就出現在我眼前,我無法回避。瑪瑙石的紋路清晰,顏色的層次分明,暗示一條江的成長。但是真的已經不容易碰到了,很難想象曾經這里遍地可尋。然而只要懷揣一條江,進入一條江就是可能的,進入一塊石頭也是可能的。黑龍江,以及一條江的兩岸,有水為證,有石為證。

地圖學中有一個名詞——四至點,即一個國家版圖的四個端點。黑龍江制造了中國領土的東至點和北至點。黑龍江蜿蜒4370公里,4370公里該有多長,我對數字缺乏應有的想象力,但這個長度足以值得夸耀,使她成為中國第三條大江,而她的流域面積比長江、黃河還要大得多,她的兩岸充溢著無盡的綠色,無論左岸還是右岸,除了綠色,還是綠色,除了森林,便是田野,那些起伏不斷的綠濤如同堅硬的脊梁,鋪展在天空下。她穿越森林、鄉村、城鎮,走過良田、濕地……一路上,我看見大片大片濃密的綠色的玉米地,大片大片濃密的綠色的稻田……它們蓬勃,展示著強勁的生命力。過去,她還是一條“踩著魚背可過江”的大水,據《黑龍江志》記載,每年秋天,大馬哈魚“自海逆水而上,入江驅之不去,充積甚厚,當地人竟有履魚背而渡者”,但那只是過去的盛景。黑龍江的魚養活了沿江以漁獵為生的古老先民,她是屬于鄂倫春人和赫哲人的黑龍江,是滿族與達斡爾人的黑龍江,是屬于過去與未來的黑龍江。

河水帶走兩岸,即使背負隱痛與創傷,她依舊游走如龍,盡極完成一條江所能擁有的全部生命的形式與內容。

2

同行的船上,有我仰望的人,關注并予我以持久的引領與信心。此次黑龍江之行,不是對遙遠的歷史煞有介事的探尋,而是源于他的氣度與開闊,我得以實現對一條江的初次看望與流連。

他告訴我,最大的支流松花江在同江縣匯入黑龍江,下行不遠,在中國“東方第一哨”的撫遠,另一條主要支流烏蘇里江加入黑龍江,曾經是我們內河的黑龍江,現在,她的下游已經不屬于我們,她在鄰邦流入大海,我們缺失了黑龍江最浪漫恣意奔流的一段。

同行的人比我們到達的目的更重要。當我最初聽到這句話,便深信不疑,直到現在。正如一個人,或一片土地,一條江,相遇怎樣的人便有怎樣的命運。我,或者黑龍江,皆如是。

對黑龍江的敘述,回避不了兩個人,黑龍江將軍奕山和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回避不了咸豐八年(1858年)中俄簽訂的《璦琿條約》。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中國相繼失去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大片的土地,失去了這片土地上的蒼翠山林、縱橫的河流、良港、無盡的水產,以及地下的石油、黃金……

企圖歷史敘事得圓滿無疑是吃力的,圖解一個人也必然艱難,但我們至少可以在歷史文本的基礎上認定歷史節點的真實,辨別他們是誰。

愛新覺羅·奕山,已經徹底喪失血性的八旗子弟,當穆拉維約夫的炮火聲在黑龍江沿岸勢不可當地傳入他的耳膜,硝煙的刺鼻氣味無聲地彌漫江面,并向遠方擴散,他一定驚懼到了極點。此時,他的身邊一定繚繞著新酒的芳香、鮮妍的面龐和絲綢的柔軟,已經習慣了紙醉金迷生活的他怎么能舍得幾十年掙下的榮華,奕山已經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堅毅迎接這場博弈,他的心理被徹底摧毀了,無力再挺拔自己的剛骨和腰身,“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對他來說已然無足輕重,山河破碎似乎與他無關。

成就了穆拉維約夫英名的奕山,帶著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回到北京,他的雙手并未因此顫抖,而且為開脫罪責,他不厭其煩地講述著沙俄的野蠻行徑以求得咸豐寬量。但這樣的托詞顯然不能掩蓋他的失職與懦弱、無法達成清廷對他的諒解而被革職。

其實,這位愛新覺羅子孫,早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廣州,作為靖逆將軍,不聽林則徐堅持守戰的建議,當英軍炮擊廣州,奕山驚慌失措地向英軍“懸白旗乞和”(《黑龍江省志·人物志》),與英海軍上將義律簽訂了賠款的《廣州和約》。他深知罪責深重,不敢如實向朝廷奏報這項和約,竟顛倒黑白,以彌天大謊稱英國人“向城作禮,乞還商欠”。可是,英國在勒索到巨款后旋即撕毀和約,繼續擴大侵略戰爭。真相大白后,道光皇帝將他圈禁宗人府,但很快被釋還,又賞給二等侍衛充任和闐辦事大臣。如果不是史料記載,我真的會以為這只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它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的前朝,令人難以置信,而這個笑談竟然還沒有結束,仍在繼續演繹。

咸豐元年(1851年),作為伊犁將軍的奕山,與俄羅斯全權代表科瓦列夫斯基談判時,又一味妥協退讓,除喀什通商一事沒有允諾外,“接受了俄方的所有提議”。咸豐五年(1855年)12月,他又被任命為黑龍江將軍,由此有了黑龍江命運的轉變。因《璦琿條約》被革職的奕山后來又一次被起用,同治時,竟被封為一等鎮國將軍,好一個“鎮國”!直至1878年病死在北京。

多么匪夷所思,就是這樣一位一而再,再而三簽訂不平等條約、置自身利益在國家利益之上而又謊話連篇的官員,卻屢屢被清廷起用、重用,難道他的道德缺失和怯懦不夠顯而易見?已經沒有更多資料顯示奕山作為一個人的“心靈史”,我們也無法還原歷史現場,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家意識于奕山是不存在的,更談不上國家信念和忠誠了。奕山的失敗是一個國家的失敗,隨之而來早已鎖定敗局的甲午戰爭,進一步暴露清王朝的虛弱不堪與混沌,由此注定一個王朝無法拯救的必然。

3

國家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命運。揭開甲午戰爭序幕的豐島海戰,當“廣乙艦”被日本聯合艦隊重創后,竟向日艦喊話說,“廣乙艦”是廣東水師而非李鴻章的北洋水師。意思是你們是在和淮軍和北洋水師打,我們是來幫忙的就不要打我們了,讓日軍啼笑皆非。可見,在他們的思維中,并不認為這是國家之間的戰爭。也正如實力曾是東亞第一、世界排名第九的北洋水師,至甲午海戰時,已經多年沒有更新,原有的戰艦已落伍,無論航速、射速、火力皆落后于后崛起的日本海軍,艦隊經費減少或多被挪往他用,其原因之一是遏制李鴻章的淮軍勢力,在如此偏狹的思維定式中,國何以強呢?另外,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以天子自居,地域遼闊的國家是統治者的私產,百姓不過是為統治者創造財富的苦力、保衛江山的兵源。尤其有清一朝,兵屬于統領他的將所有,在一定意義上,兵是在為將領打仗,而非為國。如此,國的意識不是淡薄,而是幾近于無。鴉片戰爭打響的時候,老百姓冷漠地看著清兵和洋人開戰,對他們來說,看著兇殘的壓迫者被更為厲害的洋人打得一敗涂地,或許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據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軍統帥巴夏禮目擊中國人看清軍失敗的笑話甚為不解,其買辦解釋說:“國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國。”國家是天子的,是朝廷的,是官府的,這樣的國家與百姓何干呢?

這樣的解釋并非為奕山開脫,雖然清末民族主義在中國社會已經勃興,清醒而明智,有愛國情感如鄧世昌、關天培、林則徐等民族英雄仍然少之又少,當整個晚清大廈將傾,僅靠幾個英雄是難有回天之力的。

那么奕山自己呢,當他回望一生的官宦生涯,對于民族和家國,他的內心可曾有過煎熬和掙扎,他的晚年可有過懊悔與愧疚?還是心安理得,處之泰然?很多的疑問,我們無法替他回答,只有他自己知道。

穆拉維約夫呢,有人說,他的每一分才能,都是中國人的災難。

這個讓中國失去了大片領土的人,在俄羅斯理所當然地被視為民族英雄,備受尊重。俄羅斯發行的面值最大的5000盧布貨幣上,印有他的肖像,他手拿望遠鏡和《璦琿條約》,腳下踩著鐵錨,遙望黑龍江。沙皇為穆拉維約夫賜封號“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意思是黑龍江上的穆拉維約夫(黑龍江的俄稱為阿穆爾河)。其實這樣的表彰并不為過,全世界沒有哪一個人能像他那樣,用如此少的代價為一個國家換取“一塊大小等于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

倫理學中有一條定律:團體比個人更自私。人作為個體時,他是自己的主宰,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可以妥協、退讓。但是一旦組成利益集團時,這個團體就變得自私、貪婪、無情。因為團體的利益,個人無權犧牲,只能增進。

穆拉維約夫作為一個個體出現時,他是一位儒雅有禮的紳士,一個體恤溫和的丈夫,但是當他代表沙俄利益時,他便是一個有野心的人,貪欲膨脹,強硬而狡詐。

穆拉維約夫的傳記,清晰地呈現了一個有著非凡格局與力量的強者,這樣的格局與力量,來自他超越那個時代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卓越的膽識。他曾數次冒著風暴在黑龍江航行考察,知悉了黑龍江的戰略地位和航運價值,并向沙皇建議占領阿穆爾河,“誰要占據阿穆爾河口,誰就能控制西伯利亞,至少是貝加爾湖以東地帶,而且控制得很牢固。因為只要控制了阿穆爾河口,取得了該河的航行權,就能使人口較密、工農業繁榮的西伯利亞淪為控制該地的藩屬,為之納貢。”

而奕山身為黑龍江將軍卻沒有身體力行,當然不能知曉黑龍江對東北的價值與意義。他在給咸豐的奏折中竟說黑龍江左岸“地方寒苦,并無出產……且民情兇悍,約束不周,致生嫌隙,有傷和睦,當及早將人眾撤回,以全和好”。

兩個對手的精神地理比照得如此鮮明,明顯不是一個級別,顯示出兩個人在心智、學識、思想深度上的天壤之別。由此,黑龍江也便注定了她悲情命運的走向,黑龍江兩岸人民從此飽受涂炭。

4

穆拉維約夫的全身雕像佇立在哈巴羅夫斯克(中國名稱伯力)、面對黑龍江的高地上,從容不迫的他似乎在堅守著陣地,又似乎死死守著他的戰果。他手拿海軍用的單筒望遠鏡,永遠地望著他面前的黑龍江水源遠流長。

對很多國人來說,這段歷史仍是一個盲區,連旅行社的導游也是,竟把中國游客帶到穆拉維約夫像前拍照。黑格爾說,歷史是隱藏的一種力量。如果歷史被遺忘,那么這種力量又源于何處呢?

此時,我已經離開黑龍江邊,在另一個時間里遙望黑龍江。

河流是種隱喻,也是時間的代言。如果她有一顆心臟,該是怎樣的心呢,她會是一座廟宇嗎?難以洞悉,潛藏著深與迷。正如只有真正走近一個人,住進她的心里,才能懂得她完整的表達。

我回望那個夜晚,黑龍江的上空,那是屬于黑龍江的夜晚,屬于黑龍江的星空,十幾年未見的星斗滿天,讓人驚喜,那么密,那么亮。幽藍的天空,低低的,似乎舉手可及,北斗七星清晰呈現,似乎有所指引。

在夜的清涼里,我長久地仰頭而望,內心片刻的興奮后,是安靜,清朗,還有酸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余姚市| 嘉义县| 肃南| 永定县| 阿坝| 宿松县| 井冈山市| 灵山县| 永平县| 金山区| 南京市| 根河市| 岫岩| 特克斯县| 南华县| 万盛区| 雅安市| 鹰潭市| 义乌市| 峨边| 潜江市| 泰兴市| 大宁县| 探索| 西林县| 调兵山市| 大丰市| 城市| 留坝县| 鄄城县| 临海市| 金川县| 万载县| 大兴区| 勐海县| 巨鹿县| 玉屏| 常宁市| 宁河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