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
- 家父劉琨,東晉天命人
- 熒光斑馬魚
- 2638字
- 2024-11-11 08:15:00
在場的都是自己人了,連靳月光也沒有離開,葛望倒是被劉遵打發去了擬定醫療的事務。
專業人才就要負責專業領域嘛。
氣氛頗為肅穆,劉遵沒有說話,而是拿起毛筆題了一首詩。
他當然不是詩興大發,也不是從王羲之的字帖中得到感悟,而是另有用途。
眾人屏息靜氣,誰也沒去打擾。
一首詩寫完,靳月光好奇地上前,拿起紙念了出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靳月光念得有模有樣,還帶了點腔調。
“關山五十州,月光可意會為北方遼闊疆土,但這凌煙閣又在何處?”
劉遵笑著回答:“我在青龍山曾與葛仙翁促膝長談。
“凌煙閣乃仙翁口中之仙境,唯有建功立業、救蒼生萬民于水火中者,方得入此仙境。”
豐祁又接著問:“主公作此詩,可是要激勵將士,振奮士氣?”
劉遵一拍雙手,對豐祁說:“正有此意!”
他又閉上眼,搖頭晃腦地念了一遍李賀的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之后才徐徐張開眼說:“不過此乃其一。真正目的,是——”
只見劉遵拿起朱筆,在每個字的下面又各寫了一個字。
“此詩實乃暗號也,每字配一個號令或情報。”
“在座均是飽讀詩書之人,記下這四十字想來不難。今后若有不方便溝通,或書信怕被他人截獲,則可用此法加以掩飾?!?
劉遵是在回程的路上想出這方法的。既然劉琨可以用樂譜的一小節來傳遞指令,他也同樣可以用詩歌的每個字來指代一個指令。
只要找一首二十或者四十字、又沒有重復用字的詩就好。
譬如這首詩中,如果用“生”來指代“掩護”,“兒”來指代“進攻”,那到時敵人聽著劉遵大喊“生兒”,還在莫名其妙的時候就被沖垮了。
這方式比較簡單,就算被破解了,換另一首詩也遠比作曲方便。他還能當回文抄公,一代軍旅詩人流傳后世。
不虧不虧。
但這種方式有個缺憾,就是會和一些固定搭配的詞語混淆,所以劉遵打算之后讓工匠做些旗子,每張旗子繡一個字,那樣就不容易混淆了。
不過鼓舞士氣,劉遵還有另外的備選。
李賀的詩用詞精雕細琢,又多隱喻,在這個士兵普遍都是文盲的時代,如何聽得懂?
韓據一直沉默不語,這時忽然問道:“少主可是不放心樊雅?”
劉遵看著望樓外民眾忙碌的身影,搖了搖頭說:“樊雅可共患難,始終非我部屬,我待各位卻如親人。親疏有別,此乃人之常情也。”
說完又叫靳月光把字收好。靳月光嘟起嘴來,默念了幾句。
劉遵繼續情報的工作。他問韓據:“韓將軍,祖約奉朝廷詔令,帶三千兵前來增援,不知何時可抵達譙城?”
呼延博似乎終于找到空隙說話,他冷哼一聲,說:
“祖約此人,和他兄弟差遠了。我等數日前接到驛站信報,說祖約在途中忽患急病,需耽擱一段日子方可前來?!?
“依我來看,祖約是貪生怕死罷了!”
劉遵想起那天祖約丟下虎符就跑的情景,還有在青龍山的一幕,這廝看來是指望不上了。
韓據沉吟片刻,也說:“我看還是征調城中民眾,體格壯健者可充當城防;婦孺亦能搬運柴火、分發食物??傊吮M其材?!?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F在暫且不管祖約是真病,還是想金蟬脫殼。反正備戰事宜,萬萬不能大意。
“征調事宜,要和樊雅配合,不妨先分析祖逖戰事形勢,再作定論?!?
眾人馬上表了決心,說肝腦涂地,在所不辭等等。
劉遵發現要事一件接一件,現在輪到祖逖的戰報了。
靳月光倒是自覺,說了句“無趣”就自己離開了。
周萼當了一些日子的斥候小隊長,說到前線情報,自然被叫了過來。
“平西將軍在蓬陂塢與陳川對峙已數天。將軍進據東臺,陳川部眾據西臺。”
韓據拿出浚儀及周邊的地圖,向劉遵大致講解了地理形勢。地圖簡陋,只能認出方位和山川城鎮等,比例等就別想精確了。
蓬陂在浚儀城南,是古睢水所積而形成的沼澤湖泊。《漢書·地理志》作逢池,《水經注》又稱百尺陂。
阮籍曾有《詠懷》之二: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
在此處建城,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就是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那位。
鄭莊公年輕有為,勵精圖治,在此地建了啟封城。
后來蓬池干了,啟封城也荒廢了。陳川的部眾在此重修成蓬陂塢。因此地是浚儀在南方的屏障,故而又被稱作“蓬關”。
劉遵知道此地距離宋代的朱仙鎮不過數里,心中又喜又悲。
喜的是岳飛和祖逖在此戰都取得成功,祖逖后來聯合李矩等將領收復了河南故土。
悲的是這種軍事勝利帶來的巨大聲望,難免遭到猜忌。
劉遵一心以劉邦為榜樣,但客觀形勢上東晉顯然與兩宋更為相似。
岳飛一代戰神,手上也有數萬兵馬,祖逖雖然難以相比,但其悲壯色彩極其相似;劉裕代晉建立劉宋,北伐大業也因心腹劉穆之突然離世而中止。
不悉心布局和穩固好后方,前線再多捷報也只會換來一句“其事體莫須有”。
手刃胡人當然熱血,扛不住后方有一群豬隊友。造反固然可以,更要籠絡人心和處理好利益關系。
自古以來,自南向北實現偉業的朝代寥寥可數,難道他要學老朱?
劉遵揉了揉太陽穴,這些問題考慮得太長遠了,先活在當下度過眼前難關吧。
回過神來,韓據已經在等劉遵發表意見。
“平西將軍主動出擊,是欲趁石虎大軍未至而取得先手。不然陳川可戰可走,待石虎兵臨城下,切斷供應及援軍,則我方極為被動?!?
“周萼,可知石虎行軍已到何地?”
周萼欲言又止,又搖了搖頭,不知如何措辭答復。
他畢竟能力和經驗有限,劉遵沒責怪。
韓據則接上話來:“據韓山塢鄉親所言,石虎本該到韓山塢附近,途中李矩以斫營伏擊,沒有成功?!?
劉遵點了點頭,摸了摸下巴的胡須,冷靜分析道:
“正所謂“兵貴神速”,石虎以五萬大軍奔襲,意圖是趁我方不備,一舉擊潰豫州守將?!?
“李將軍兵力有限,能阻礙片刻已是竭其全力。我看石虎必會直取蓬陂塢,以求殲滅祖逖數千兵卒?!?
“祖將軍一旦被圍困,能否順利回城尚未可知。此時我方若不支援,守此孤城又有何用?!“
劉遵知道不能再被動等待了。現在缺少謀士,只能自己先一肩挑。他馬上說:“傳令下去,速備數天糧草。呼延博!”
“末將在!”
“你領一百騎兵,糧草備好后從南門出發,先在必經之路上尋好高地。不怕暴露行跡,敵人不知底細,我亦自有妙計?!?
“祖逖撤退時必會埋下伏兵,有否交代接頭暗號?”
“有!末將必不辜負主公信任!”
劉遵想了想又補充了幾句:“你是匈奴人,若石虎騎兵追至,可試以言語迷惑之,再攻其不備。切記勿深入敵后。
“此行能伏擊則好,不能則力保全身而退!”
劉遵又交待了一些細節,再分別給豐祁和周萼安排了任務。
快速布置好了一系列出兵工作后,劉遵長呼了一口氣,打仗果然很累!
韓據見劉遵臉色不太好,于是問是不是要讓他出戰,劉遵留城防備。
劉遵擺了擺手,說自己親自領兵。
他知道史書上祖逖伏擊了石虎的追兵,所以只要祖逖不潰敗,那后面的走勢大差不差。
留在譙城也沒啥作為,不如趁機刷點軍功,不然以后光靠名望可鎮不住那些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