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好了?這不是多一個身份,在大眾眼中這會是一個低俗的藝人身份覆蓋你別的顯赫身份,一旦成為藝人,身份無法重置!”
4月16日,上午八點,新年文化總裁辦公室,
蘇韻進行最後的努力,她實在不能想象陸年要當一個藝人、一個演員、一個娛樂大眾的明星。
太荒繆了!
陸年沒有猶豫,一邊簽字一邊道:“未來是流量時代,一個文化公司老板當然得承擔流量任務,公眾人物在我看來本就有藝人的屬性。”
公眾人物為了“人設”而在公眾視野里“表演”,明星從來沒限定于演藝人員。
“公司呢?你不管了?”
“我保證藝人這份工作不超過我工作時間的三分之一,我比較貪心,我不想活著只為事業,藝人工作就算是我在公司之外的休閑生活。”
別人也許覺得藝人挺累,這于陸年不適用,別人管理不了自己的行程、工作,陸年可以掌控劇組以及藝人相關的工作安排。
陸年當藝人也不是為了享受鮮花和掌聲,他已經在享受了而且比藝人層次高,他可是慈善家、企業家。
當然也不是為了泡女藝人,以他的身份和實力,不能說隨心所欲只能說想就有。
也不是為了做低名聲,這是順便的事,反而名聲低了會減低他的影響力,在上層來說藝人是“低俗”的,因為利益而看重但未必內心看得起。就是大眾很多也如此,一說藝人就是“下九流的”、“戲子”之類的貶低標簽。
“玩砸了呢?”
“開玩笑,怎么會玩砸,還有誰比我更適合演霸道總裁?我本色出演都能在市場上大獲成功,何況我演技有天賦的!”
演技在陸年看來并不玄乎,就是自我身體的控制能精準的表現,所謂的方法派、體驗派等就是實現這一控制的方式。
入戲才能演好戲?這是體驗派的觀點,大陸藝術院校大多這樣教學。
陸年則不覺得,他是可以做到把自己和“角色”分開的,他不需借助內在的情緒就能調動身體的“本能反應”,這大概是靈魂重生和身體不百分比契合的優勢。
若以港臺頂級演員來說,不少都是“方法派”的并不入戲,或者說不會太入戲,周星星、周發潤等都是。
當然,入戲做得好了會非常好,方法派能演好一個角色,體驗派能演活,就好比李學建演的幾個歷史人物,你看了會覺得歷史人物就是這樣的。
但是一般的演員,能到八十分的演好已是很高的要求!
上午九點,“我的奧運”劇組主創們在新年文化公司開會,研究劇組以及拍攝相關的問題。
劇本十多天前就出來了,不得不說李前行導演的團隊很給力。
陸年昨天才有時間看,寫的很好,都是優秀的作家操筆,把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故事很好的結合在一起。
這部戲主要場景定在夏天,一是奧運在夏天,二是方便拍攝可以在六月拍完。
陸年是這部戲的負責人,計劃是,5月份劇組籌備完成,6月份拍攝完,7月、8月兩個月制作,9月上映。
這部戲不能晚,年末有馮大剛的無賊和周星星的功夫。暑假有張藝莫的武俠電影十面埋伏,正好陸年打算以這部電影來鋪墊“我的奧運”:觀眾的觀影熱情被調動了,然後沒在張導的電影得到滿足!
會議一開始,陸年就表露對這部戲的期待:“張導的十面埋伏,市場給的預估票房是2億、大陸票房,但我認為不會到2億,這次沒連杰先生,而且武俠片吧在華語市場過氣了!我們這部電影有可能在票房上超過十面埋伏!”
眾人面面相覷,陸董未免想的太好了吧!
李前行鼓勁道:“十面埋伏有張導有港島大明星華仔,咱們這部也不差的,陸董出演的第一部電影,陸董在市場的價值怎么也得相當于連杰先生!”
當今華語電影演員最大咖的就是成龍和連杰,都是在好萊塢證明過身價的。
李學建委婉道:“我們還是先把戲拍好。”
李學建和這個劇組的很多人一樣,對電影市場“陌生”,這不是開玩笑,可以說大部分大陸電影人士都不熟悉市場,所以張藝莫的電影英雄才那么“石破天驚”!
以前電影是電影廠組織拍的,電影人士向電影廠復雜,和市場是隔開的。現在很多電影也是這樣,主要播出途徑是電視臺,對于他們而言付錢的是電視臺不是觀眾。
他們不懂陸年的“商業價值”有多高!
當下最火的“明星”是誰?杰周、成龍都得往後排,第一的毫無疑問是陸年!到大街小巷的報刊亭、文具店看一看就知道了,賣的最好的報刊是寫陸年的,賣的最好的海報是拍陸年的!
把陸年視作偶像的太多太多了!
在研究劇本之前,潘恩先向眾人介紹電影市場。
“先說電影觀眾。我們公司把電影觀眾簡單分作兩類,第一是剛需的,比如約會的男女、有閑有錢喜歡電影的人,這些人是當今買票電影的一半。這些人要看電影,到了電影院才決定看什么電影。”
“第二類是彈性需求的,有他喜歡的電影才回去電影院。”
“每年都有質量不錯的各類的文藝電影、中小成本電影滿足第一類觀眾。擴大第二類觀眾是大制作商業電影的主要價值所在,這些觀眾必須在看電影之前就認為這部電影值回票價!”
“大制作商業電影有幾個基本的要素:第一商業性,把電影當商品制作,滿足觀眾的需求是第一位的。第二大制作,大場面、激動人心的畫面、沉浸的音效、精美的服化道。第三大明星。”
“目前來說,大陸電影在這三個方面都很弱。就是不和好萊塢比,和港島電影比也很弱。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陸電影行業落後于電影市場。”
眾人神情凝重,行業落後于市場的這個結論讓他們心里很不好受,可現實確實是這么回事,否則怎么六成以上的市場都是好萊塢大片?
陸年嚴肅道:“文藝片是培養人才的,靠文藝片是打不過好萊塢的!電影觀眾主要是年輕人,而搞電影的則年齡較大。這在美國不是大問題,因為美國的代際差異遠不如國內大。50代是上山下鄉的一代,80代是更關注個體的一代。”
“以前的拍電影模式,一個領導接到一個任務,于是找一批人來拍,這樣拍出來的電影是滿足領導趣味的。近來的拍電影,一個導演看到一個或者自己弄一個劇本,找一批人來拍,這樣的電影是滿足導演趣味的!”
“電影是個綜合工程,有人可以專心搞藝術創作,但必須有負責的人來考慮市場來研究市場!電影是要賣給觀眾的,大制作商業電影更必須如此。”
“我希望大家轉變一個觀念,不要用好不好來形容一部電影,要用觀眾喜歡不喜歡來評價自己的工作!”
電影拍好只是創作者的好,賈科長的電影拍的挺好的、作者電影,電影行業需要這樣的好電影。但是賈科長的電影對于華語電影市場而言,價值不大。
陸年知道,電影行業和電影市場都不能忽視,所以一手新枝計劃一手現在第一個立項的大制作商業電影。
李學建固執道:“我們用心把電影拍好了,觀眾會不喜歡?”
陳道銘早已轉變,解釋道:“陸董說的是多少觀眾喜歡的問題。現在年輕人啊不喜歡那么深沉的題材了。就好比前兩年熱播的還珠格格,很多行業內的簡直沒眼看,這什么東西,皇宮怎么成了斗雞遛鳥的地!哎,但年輕觀眾才不在乎歷史是什么樣,就喜歡看這些東西!”
陳道銘拍的康熙王朝也很火,拍的很好,可不如還珠格格火。
在傳統的文化人眼中,還珠格格不是“戲說”了,簡直是“胡編亂造”,哪可能格格和皇子、貝勒等整天在一塊玩呢。
那什么臺島偶像劇流星花園,簡直在“毒害青少年”,直接被禁播了!
陸年生怕大家被陳道銘的話誤解了,忙解釋:“陳叔的話過了!我們拍電影當然不可能搞還珠格格這樣的東西!就是說,好比咱們是廚子,有客人來咱們按照客人的口味做菜。很多飯店啊,以廚師的口味做菜,符合當地市場了很好,不符合當地市場了就不行。天海市這邊有的北方面館啊,為了適應本地口味,在面條里面放糖呢!”
幾個北方人瞪大眼睛,簡直不可思議,面條里面放糖?這能吃?
陸年笑道:“中午的時候大家品嘗一下本地特色的蔥油拌面,里面就有白糖。”
有懂吃的道:“白糖是提鮮的!”
李學建等人也理解了,飯菜可口很重要,合乎觀眾的口味也很重要。
接下來的劇本討論效率很高。
陸年直接提修改意見,也不必一個一個的解釋為什么要這么改,他在這個團隊就是負責市場這部分的。
劇本有一個大問題,兩個女主的戲份都很少。
陸年想了一下道:“愛情戲必不可少,很多男女需要看這個。我認為,應該增加青年女角色的戲份,減少官員的戲份。申奧的艱難可以通過和中年人、青年人事業的互動來體現,側面的體現。”
趙建民點頭同意:“我們這部戲整體很主題了,局部少一點表現也可以!”
一個月過去趙建民也進步很多,陸董決定的,而今趙建民堅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