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藝人在別國是沒有的。
今年五十歲的李學建就是這樣的人,真正的君子、人民藝術家。時代不同了,可能以後也不會再有這樣的演員。
有些人所堅持的“宏大敘事”是忽悠別人的、剝削別人的。
演好戲容易,演好每一部戲極不容易,能做到這點的陸年沒見過幾個。用宏大敘事要求自己而不是束縛別人的,也沒幾個。
有的演員很優秀,但他用自己要求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他不羨慕賺大錢就要求別人也安守清貧搞純藝術。
李學建不是這樣的人,他對自己要求嚴格,但他不把這嚴格去要求別人。
所以這一屆的影協,李學建眾望所歸地當選為副會長。
陸年和李學建的緣分很現實。
前兩年李學建重病需要治療,誰能想到聞名全國幾十年的大藝術家竟然只能勉強支付醫療費用。得知此事,陸年想幫助,李學建拒絕了。
這次上門,陸年也沒帶什么貴重的禮品,否則李老師不收,其中必不可少的大紅色保溫杯。
李學建見到陸年很開心、很欣慰,一直夸獎明遠計劃,這種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無論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值得歌頌的。
敘了開場,陸年進入正題:
“李老師對我國演藝界情況很熟悉,值得我請教的太多。我雖然研究不多,也走馬觀花地了解一些。”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華國文化產業未來前景巨大!所以很多事情得提前準備,主要三個方面:人才的培養、平臺的搭建、制作的進步。”
“拿電影來說,現在華國電影市場很小,一年加起來30億,但十年之後電影市場會增至3百億!現在一年三四部制作幾千萬的大片就滿了,十年之後一年得有十幾部制作上億的大片!”
“制作這些大片,得有好導演、好編劇、好演員,得有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否則那個時候就會爛片橫行,觀眾們的精神需求得不到很好滿足。”
“而且,就像港島電影,如果那時我們不足夠強大,華國3百億的電影市場大部分就是外國的!錢被外國人賺,文化被外國滲透!”
“觀眾總是需要優秀文藝作品的,國內沒有就會看國外的,好比現在大家都看都喜歡好美國大片。作為文藝行業的人,我們應該承擔這份責任。”
李學建坐在老舊的木椅上靜靜聽完,看著妻子笑道:“陸先生這想的很深很遠,說的很對!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差嘛,80後比我們強!”
李學建看和陸年認真道:“我就是一個演員,陸先生說的這些,市場啊、制作啊、文化入侵啊,我能力有限!你們年輕人有本事,我支持你們搞。”
陸年大張旗鼓進軍文化產業,可謂是今年最重要的文化大事之一,正處低谷的電影圈尤其關注。
大家對華國電影市場未來是樂觀的,但是對本土電影產業是不樂觀的,連那么成熟那么豐富的港島電影都不是好萊塢大片對手,大陸本土電影更菜。
以華國電影市場份額來說,好萊塢五成到六成,港島電影二成,大陸本土電影二成到三成。如果不是電視電影市場撐著,大陸本土電影更慘。
所以,電影圈的人不把陸年當作進來搶食的,而是進來救場的!
雖然大家都罵張藝莫的電影英雄,但電影圈的人都明白,大陸本土電影必須走大制作商業片的路,靠文藝片在海外市場能賣幾個錢。
大制作商業電影要大錢,沒幾個電影公司能玩!
有這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錢,為什么不投資賺錢更多的外貿、地產呢?
陸十四高調宣布進軍文化市場之後,電影圈的尤為振奮,甚至私底下一些圈內人把陸年稱作“陸英雄”,半戲謔半期望。
陸年研究了電影市場之後,決定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增強當前即投資商業片,一條是強壯未來即他要和李學建聊的。
作為一個藝人,李學建太本分了,不想和資本太近,廣告都不接。
陸年道:“我有一個著眼未來、培養青年電影人的計劃,第一期2個億。得讓青年電影人有拍攝電影的機會才能讓他們提高能力。”
“李老師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們需要李老師幫我們培養人才。更重要的,我們需要李老師來坐鎮。年輕人嘛,容易驕狂,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會影響他們變得更好。”
李學建皺眉思考,看了看妻子,枯瘦的手指舞動著:“2億可不是小錢!一部小成本電影2百萬就夠了,2億能拍1百部!我國現在一年的電影也就2百多部,陸先生氣魄不小啊!”
陸年解釋道:“李老師不必擔心錢的問題。二年之內花2億,說實在的,以我的能力做不到,我們公司也做不到。錢不能白花,被人套去搞一堆爛片就壞了,那會破壞電影圈的生態。”
李學建也想到那種後果,眉頭緊皺。
說實在的,李學建心里對陸年有很深的戒心,一來不熟悉,二來陸年太大膽,三來陸年太有錢。
文化滲透?如果不是領導們信任陸年,李學建很懷疑陸年是被派來搞這事的!
現在“主流文藝作品”越來越不主流了,看的人越來越少。市場開放了,大家更喜歡看刺激的、庸俗的、外來的。
陸年進一步道:“李老師,我絕不想搞壞電影圈。但我見識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一個人也不可能做所有,得有一個人帶領一個團隊負責運營。其實,我們公司不少外籍的、港島的、臺島的,那些人跟我們大陸長大的思想不一樣。”
李學建更擔憂了,慢慢的品出味了,這小子這是在“威逼”:您看著辦吧,您不幫我這事,那我的錢把電影圈搞亂了可別怪我!
這確實是陸年的路子。
陸年知道,錢是不會讓李學建動心的,名的話是雙刃劍,唯有心能打動李老師。
一個老人也許會拒絕一個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機會,但不會拒絕一個不讓世界變得更糟的條件:你想看著華國電影圈被搞亂搞壞嗎?
陸年出門接了一個很長的電話,給李老師老兩口商量的空間。
這個電話比預料的要久。
十二點多了,陸年才被李夫人請回。
“執行理事,”李學建嘆息著搖頭:“承蒙陸先生看重,這件利好華國電影的事我會盡心盡力!”
陸年展露笑容:“李老師給這個項目起個名字吧!”
李學建沒有謙虛,該承擔的責任就得承擔,他看了看窗外初露的嫩枝,道:“忽如一夜春風來,老干開新枝,就叫新枝!”
“好!”陸年鼓掌:“猶如春柳,新枝離了老干也長成大樹!”
已到飯點,只顧著談事,李夫人還沒準備午飯。
陸年笑道:“那么下次再品嘗伯母的手藝吧!我知道有個地方,很清靜。李老師可以請朋友一起過來,我們新枝計劃需要很多行業前輩幫忙!”
“那就有勞陸先生了。”李學建沒有推辭,他也想介紹人給陸年認識。
陸年下樓去安排。
家中只剩下李學建夫妻,李夫人嘆道:“這陸先生不知什么做的,怎么這么年輕這么厲害!新枝計劃出來,他真是電影界的英雄了。”
李學建緩緩點頭:“陸先生心正,本意很好,但這么做確實把我架在火上了!演藝界比我有威望的人不少,老導演老藝術家們還在呢,我只是一個演員。”
“架在火上我也得承受,名聲受損就受損吧,我已是知天命的人,又有病,也不知道能活多久,大不了晚節不保。這么大的風險陸先生都敢承擔,我們這些年長的不能只在後面看熱鬧!”
李夫人緊緊握著丈夫的手:“我支持你,放心干吧!”
說完這些,李學建給好友陳道銘打電話。
陳道銘和李學建年齡相近,都是華國頂級的家喻戶曉演員,經典作品很多,在圈內分量也不輕。
陳道銘不想來:“別呀,你們的飯局我去湊什么熱鬧!”
“欸!”李學建嘆道:“老弟,你可千萬不要誤會,不是陸先生不找你,陸先生肯定會找你的!這事很大,老哥我一個人承受不住。”
那邊陳道銘好奇起來,笑道:“能多大事,陸大善人再捐14億?”
李學建也不隱瞞:“陸先生想搞一個電影計劃支持青年人拍電影,想培養一批電影人才,第一期2年之內拿出2億。”
“2億?這么虎!”陳道銘震驚:“這小子家底這么深!這小子不會有什么不尋常的背景吧!”
李學建語氣佩服:“我也沒見過這么虎的年輕人!陸先生有實力,有志向,我看人品也不差!他心很正,是真心實意想把文藝產業搞好。”
那邊陳道銘琢磨道:“怪不得好多領導想見他呢,這份氣魄不像富二代。他說他家掙的錢他的功勞很大,看來可能真是這樣。”
李學建勸道:“老弟,咱們年齡不小了,名、利都有了,在圈里這么多年也算有點影響力。陸先生想把文藝產業搞好,咱們雖然不懂產業,也是可以盡一份力的。俯首甘為孺子牛,咱們不能只在一邊看著年輕人努力。”
經歷過不少風浪的陳道銘很謹慎:“老哥,這事大,船很好,船翻了呢?陸十四億的底細咱們不怎么清楚,錢干凈不干凈?而且這事啊,得罪人,圈內的不說,有關部門的領導就沒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