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知青安置工作會議
- 年代:從魔都知青飯店開始
- 墨舞煙柳
- 2539字
- 2024-10-18 06:33:00
“哎,你要去哪里?”
劉茂林看王福生騎著車超過他們,繼續往前,不由的喊道。
王福生這一路上都在想事情,沒留意劉茂林和孫衛國他們早已將自行車停在飯店門口。趕緊折了回來,支棱車子。
晨曦漸露,工農兵飯店紅色油漆下隱約可見正興記三個大字。
店門口大油鍋正炸著油條,邊上一摞摞熱氣騰騰的蒸籠,透過霧蒙蒙的水蒸汽,只見店內七八張臺面,坐滿上早班的食客。
孫衛國找了個位置坐下,朝服務員喊:“來三份四大金剛!”
“小癟三!”服務員鄙夷地看著他們的背影小聲罵道。
劉茂林喜滋滋地將口袋里的錢都掏出來,放在桌上,幾枚鋼镚從紙幣里滑出,滴溜溜地在桌上轉著小圓圈。
隨口問孫衛國:“你贏了多少?”
“我的不多,”孫衛國翹著二郎腿,斜靠在墻面,掏出一小沓按金額大小整理好的鈔票,口中念叨:“33塊半,多乎哉?不多也。”
劉茂林瞥了一眼孫衛國手中的鈔票。沒再言語繼續埋頭將褶皺的鈔票輕輕抹平,一遍一遍,直到邊角都平平整整,這才根據金額歸類疊放。
“還是看王福生的吧。”孫衛國將手中的鈔票收起來塞進口袋。
和王福生一起幫劉茂林整理鈔票,“好了,好了,你等等再數。趕緊先看福生的!”
王福生脫了外套,肚子頂在桌沿用力拉起汗衫,“叮叮當當”紙鈔硬幣一股腦的傾瀉而出。
早餐店里的服務員、食客聽到聲響全都看了過來。
劉茂林抬腳假裝踹向鄰桌拿著油條過來圍觀的食客:“一邊去。”
那人并不惱怒,扭了下腰輕松躲過,笑呵呵地拍了拍王福生的肩膀:“又贏錢啦!”,邊上人跟著起哄:“福生,請客。”
“西開,西開……”一名身材豐腴的年輕女子將圍觀的食客推開,徑直坐下拿起鈔票清點了起來。
王福生想起對方張學英也是插隊知青,早兩年回城頂崗接替她母親飯店服務員的崗位。
還真別說,回城兩年,一改鄉野村姑的模樣,皮膚都變得白皙粉嫩起來,渾身上下洋溢著魔都時尚氣息。
四人默不作聲飛快清點桌面的鈔票。
劉茂林抬起頭,眉角一翹,朝王福生說了句:“還是你腦瓜子靈光,膽色好!”
張學英用手肘蹭了蹭身旁的王福生,“說說,趕緊!”
孫衛國見王福生一聲不吭的整理鈔票,便小聲地替他回答:
“公安進院子的時候,我們都嚇得驚慌四散,奪路而逃。唯獨他要錢不要命,將桌上的鈔票大把大把的死命往肚子里塞。”
“嘿嘿……要不是我回過身來拽著他跑,估計這時候蹲局子里了。”劉茂林把手上的錢遞給張學英。
“咱們這幫知青就屬他膽子大,腦瓜子靈活!”張學英接過錢,麻利地點數,不一會功夫報出數字:“三百七三元六角五分。”說著,將錢放在王福生面前。
“儂要請客,到紅房子吃西菜再去俱樂部溜冰場白相白相。”張學英兩眼放光看著王福生。
“沒問題,小Case,”王福生一張口,發現自己竟然會淞滬話而且還是那么麻溜。
劉茂林掏出自己的錢快速地數了一遍,說到:“福生373塊6毛5,我57塊1毛2,孫衛國你呢?”
“33塊半。”
張學英朝同事招招手,讓他們將大餅、油條、粢飯、豆漿端過來,王福生幾人早就肚子餓的咕咕響,各自拿了油條、粢飯吃了起來。
“服務員,服務員……”
“叫什么叫?不會自己去端?欠揍啊!”張學英扭頭,一拍桌子大著嗓門朝那人懟去,還狠狠瞪了他一眼。
隨后問王福生他們:“你們今天去開會嗎?”
張學英說的是街道組織的知青回城工作安置會議以及工作崗位申請填報。
“去,不去哪成,成天這樣東游西逛的也不是個辦法。”孫衛國沒工作家里人鬧得狠,必須趕緊找份工作。
劉茂林則表示,“其實,去不去我都無所謂。讓我坐在弄堂口修鞋補雨傘?老子才不干呢!”
“長期這樣也不是辦法。”張學英沖著劉茂林捻了捻指頭比劃賭錢的手勢,“雖說來錢快,要是被阿派盯上了,把你列為勞教對象那可就慘了。”
“問題是,我們三人不像你父母有工作單位,可以頂崗、補員。”劉茂林說著,小心翼翼地從兜里掏出最后一根駱駝,理直了,點燃深吸一口后遞給王福生。
一人一口,三人輪流抽著一根香煙。
“如今下鄉知青可是大批大批的回城,算上我們偷溜回來的這幫人,聽說已有四十幾萬人。”
“是啊,一下子四十幾萬人,哪有那么多的工作崗位?”
“四十幾萬?哼,還早著呢。當年一揮手咱們魔都可是上百萬人到廣闊天地去。到時候上百萬人回城,還不知道怎樣呢!”
“還有應屆畢業生呢,他們出來也要有工作,否則怎么過日子?”
“所以,你們不要挑三揀四的,趕緊把崗位給占住了。管他集體還是全民。”張學英看著眼前不成器的三人,有點恨鐵不成鋼,“吃完了,趕緊去開會,把崗位申請表給填了。”
三人騎著自行車往街道大禮堂。
“這么多人?”
“街道上幾個居委會的待業青年都在這呢,能不多嗎?”
禮堂門口人山人海,個個穿著軍綠、灰藍色調的衣服,神情木訥眼神空洞,擠在門口等著開門。
劉茂林逮到一個熟悉的知青,詢問道:“有撒最新情況?”
“還能有撒,擔心知青全都回來造成社會壓力,上級要求各地方政府做好知青的思想工作,要看到國家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燦爛前景。鼓勵知青安下心來留在當地扎根農村,為建設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保衛邊疆作出貢獻。”
“呵呵……”周圍的人聽見不由地笑了。
另一個人插話,“我聽說,現在采取縮減進城農民工,將參加工業基地、大型水利工程和鐵路的建設的活讓給知青。”
“這些可都是建筑工地上的苦力活,我可不愿意。”孫衛國這話一出,頓時迎來周圍人的附和。
正說著,人群忽然涌動,原來是門開了,王福生趕緊和劉茂林、孫衛國拼了命往前擠。
找了位置坐下,見主席臺上掛一紅布橫幅,上面寫著:峽土路街道知青工作安置說明會。
沒多久領導上臺講解最新政策:
“各個廠礦企業、機關單位等針對本系統職工子女回城,成立服務公司,解決就業問題。
各街道居委會響應號召成立熟水站、早餐店、豆腐坊、打包托運社、縫補社、修配店、理發店……”
臺下幾百號人一聽這話,頓時鬧騰了起來。
“熟水站?我們去燒開水,灌好熱水挨家挨戶送暖水瓶?”
“這還不算差的,最差的應該是打包托運社。成了人力車夫拉著板車,每天裝貨、卸貨、拉貨累死你!”
“老子修地球回來坐弄堂門口擺地攤配鑰匙,補鞋修雨傘?”
王福生坐在臺下,默默地聽著大家的議論。
盡管現場鬧哄哄,說著氣話但表格終究還是要填,畢竟現在的工作還是屬于包分配,尚未允許自謀職業。
王福生填表的時候發現意向崗位第一個幾乎都是早餐店、飯店的廚師學徒、服務員。
想想也是,八大員之一的廚師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才退出香餑餑行列。
只不過,一下子這么多人搶著報街道飯店,這崗位分配的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