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消息
- 誰讓他在大秦當官的!!
- 一笑澄明
- 2132字
- 2025-01-10 23:40:00
陳遠青打開門。
門外,兩個甲士,好奇打量門墻,不像是秦人,是征召的楚人,甲士抱拳說道:
“大人是博士宮博士嗎?”
這是阿父派人送回的。
幸虧,不是交還遺物,或者繼承軍功,接過甲士俸上的竹筒,回到前堂打開,竹筒里,一卷用黑繩系著的簡牘。
在簡牘中幾乎沒提及軍情,只說如今在南越營中甚好,勿要掛念。
阿父這是不泄露軍情啊。
張蒼對什么都文書都好奇,陳遠青也不避諱他,張蒼接過看完之后,有些激動地說道:
“我看過南越傳回的軍書!”
“朝廷用秦弩攻打百越,很快攻占了東甌地區。”
“北方的秦軍不適應南方的氣候,上吐下瀉,秦弩攻打越人有出其不意之效,越人躲進深山老林,與秦軍周旋,秦軍不敢松弩卸甲?!?
“如今兩軍對壘,秦軍卻困于糧草?!?
“您的阿父能寄書信來,一定是無事的。”
王賁的戰法類白起,白起水淹鄢城,王賁水淹大梁,像他這樣的猛將怎么會給對方求饒的機會?傳書回來一定是有件事需要朝廷解決,糧草。
東甌雖是越區,荒山野嶺,但是水系發達呀,王賁很快就平定了甌越地區。
然而,
像廣西、貴州、四川等西甌、雒越地區,十萬大山,那里可真是現代設備都難以探索的森林。
越人以打獵捕魚為生,連農田都沒開墾。
估計是和悟道的龍場差不多。
朝廷南征百越困于糧草,靈渠,就是為了運輸糧草而誕生。
這背后是殘酷的徭役,朝廷征發數十萬庶民往嶺南,死在路途中不知其數。
印象中,喜歡專研數學的要么很抽象,要么邏輯很強,張蒼在秦朝時犯了一次律法,投奔劉邦后又犯一次。
不是藐視律法的人做不出來。
陳遠青說道:“蒼啊,御史大夫府的文書,是國家的秘要,對我不可以說,在外人面前更不能提?!?
張蒼拍拍胸脯,然后說道:“我可是御史啊,怎么會不知道律法呢。”先生不惜想方設法替他洗脫罪名,本來想逃跑的,可一旦逃了,就別想再露頭了。
我和先生這樣生死的交情,說出來又有什么關系呢。
張蒼扒著碗把牛肉吃完,臨走前就懇求著想看看陳遠青家的書房,被斷然拒絕。
次日,來博士宮當值時,天色還昏暗,在延綿不絕的廊道中央,看見一身黑袍的身影,是蒙毅。
陳遠青停下來。
“拜見長史!”
這個轉角的地方,類似陽臺,可以敘舊說事,看來是專程等著他。
蒙毅轉過身說道:“陳博士身為仆射,在博士宮待得如何?”
“諸公暢談經籍,我在旁邊能得到一些益處?!?
“雖未橫生變故,但怎么能曠廢公子的學業呢?”
戰國時秦國就有太子卿,專門教導太子。秦始終沒有立太子,教導皇子事務就落到了詹事和博士宮兩個衙署上。
陳遠青說道:“已無人能教導長公子?!?
蒙毅并不在這件事上糾結,他在軍書上留意到了一點,陳直善所留的官職已是二五百主:
“你阿父出征前想必也曾與你商議,今朝廷南征百越,困于糧草,你有什么計策呢?”
這廝精通律法,研究過刑案,憑借蛛絲馬跡就能推理出結果,能得到秦始皇寵愛,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別的不說,必然是擅長洞察人心的。
陳遠青說道:“在下能有什么計策呢?!?
回到博士宮的矮案坐下,沒多久,一個謁者躬身緩步進來,身為博士仆射,現在陳遠青能參與朝議當個背景。
月朔會見百官,小議的話,秦始皇只召身邊幾個人。
一座可以瞭望四方的閣亭中。
陳遠青來時,李斯和蒙毅等人都來了,始皇沉默不語坐在上位似乎在等人。
廊道盡頭,銀發的王綰緩步走來。
自從決定與六國開戰,秦謀劃了八年。
這八年之間,王綰全副身心運籌著秦國之事,從未在三更之前走進過寢室,秦國勤政,六日歇息一日,可王綰自從做了丞相,卻從來沒有歇息過一日,縱然是節慶之日,都守在丞相府不敢離開。
“陛下久等,老夫來晚了!“王綰躬身行禮。
嬴政微微蹙著眉,緩緩開口說道:“丞相為朕操勞,怎能說這樣的話呢。”
謁者搬來矮案,又端上茶,王綰雙手行禮:“臣謝陛下賜!”
統一天下多見聞武將勇猛,實則背后有恐怖如斯的補給體系,這補給體系,正是由王綰等人來完成。
始皇帝緩緩放下簡牘:
“朕召諸公,商討征討百越一事?!?
李斯想了想,沉吟片刻說道:“臣聽說,東越在甌江流域,王賁下令讓樓船在甌江支流運送軍資,南越不如也用這樣的法子?”
大一統時,籌備軍糧并不是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朝廷多修建建直道或者棧道。
蒙毅雖然是丞相府的長史,但也是上卿。
“為何不修建直道呢?”
李斯緊接著解釋道:“長史所言道理,南越多山林,在陡峭巖壁上鑿孔架橋連閣固然很快,然直道運輸所需要的御者和馬匹眾多,若大雨沖走泥沙阻礙,道路則不能通行,比不上樓船運輸?!?
在場的諸公都有修建鄭國渠的經驗,眾人沉默不言之際。
李斯立即吩咐旁邊謁者:“請拿百越輿圖來?!?
粗糙龐大的羊皮紙打開,連線條都很粗糙,山用一塊石頭彰顯,河如樹根,李斯指著輿圖說道:
“臣認為,湘水和漓水相距南越極近!”
“中間也只有一些矮山。”
“若是命人開鑿修筑起河堤,引兩江之水為渠,借助平緩水勢順流而下深入百越,就可以借助江水運輸輜重和糧草。”
“陛下認為呢?”
始皇帝緩緩看向頗有印象的陳遠青:
“卿有奏嗎?”
“臣認為?!?
“若要開鑿河渠,水路需要的船,開鑿需要的器具,刑徒授衣需求的布,運輸泥土需要的馬,乃至士伍所需要的食,都需要計簿,這樣的計算難以計算,臣推舉張蒼。”陳遠青說道。
夫差開鑿邗溝溝通江水、淮水,戰國時開鑿鴻溝,溝通中原,始皇帝心中有了決斷,提起筆,寫下一道詔令,交給旁邊的蒙毅,
“傳令郡縣,鑿渠運糧!”
緊接著,目光又掃過席間的大臣。
“征得百越后,又該怎么處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