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非遺學原理
  • 馮驥才
  • 877字
  • 2024-10-09 15:41:40

三、學科的使命與特征

學術是具有使命的。對于非遺學,使命二字尤為重要。它不僅在學者身上,還在學術本身。這也是遺產的本質決定的。遺產是前人留給我們的,也是我們留給后人的,我們要好好享用它,還要把它完好地交給后人,中間不能損壞。特別是非遺,作為一種活態的文化,很容易變異和丟失,要分外呵護好、傳承好,這個使命理所當然就落在非遺學中了。民俗學沒有這個使命。民俗學的使命是記錄民眾生活和建構民間文化,再往深處是探尋和呈現一個民族的民族性。

民俗學注重民俗事象的過去,非遺學注重非遺活生生的現在。民俗學把民間文化作為一種歷史的積淀,在民俗學者眼中,民間文化是相對靜止的、穩定的、很少變化的。非遺學者把非遺作為一種文化生命,在非遺學者眼中,非遺是活態的、動態的、應用的,在時代轉型中充滿不確定性。民俗學的工作是總結歷史與描述現在,而非遺學則要通過對現存的非遺的研究來探索它們通往明天的合理的道路。

就像醫學是為了守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一樣,非遺學是為了非遺生命的存續以及文化命脈的延續。學科的使命決定了學科的特征。于是,非遺學的使命首先決定了它的工具性。非遺學具有很強的工具性。

它既是一種純學術,追求精準、清晰、完整、謹嚴、高深;又是一種工具理論,為非遺構建知識,為非遺排難解紛,因而與當下的非遺保護實踐息息相通和緊密相關。非遺學毫不隱諱要直接為非遺服務,甚至為非遺所應用。

為此,非遺學是一門田野科學。在田野中認知,在田野中發現,在田野中探索,在田野中生效,從始至終都在田野。如果在田野中只局限于采風和搜集材料,就不是非遺學了。

非遺學的教育也必須在田野中進行。田野就是民間,就是活生生的民間文化。只有問道于田野,才能得到切實的答案。才能感悟到非遺的精髓與神韻,徹悟到非遺的需要,以及非遺學的學術使命是什么。

不肩負學術使命的是偽非遺學。因此說,非遺教育中一定包含著責任教育。

非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兩種人才。一是非遺的研究人才,二是非遺的管理人才。然而,對于本世紀初剛剛進入人類保護視野的非遺,既缺乏研究乃至認知,更缺少科學的管理和管理的人才。非遺學的學術使命肩負著現實的緊迫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锡林浩特市| 南汇区| 巨野县| 科技| 湘乡市| 黔西| 衡阳县| 青神县| 密云县| 九寨沟县| 桓台县| 米林县| 舟山市| 获嘉县| 邵东县| 泸定县| 保山市| 肃宁县| 乌鲁木齐市| 嘉善县| 青神县| 沙坪坝区| 汽车| 兰溪市| 缙云县| 张家港市| 仙游县| 体育| 攀枝花市| 高唐县| 芮城县| 通渭县| 周至县| 平利县| 梓潼县| 康平县| 泽普县| 宁海县| 大丰市|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