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7 什么是“神話時代”?

上一篇,我們簡單過了一遍中國的各個朝代和歷史時期,了解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是夏朝。

但在夏朝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生活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了,那為什么就沒有更早的朝代了呢?

什么叫“史前史”?

在夏朝之前,我們的祖先過著一種比較原始的部落生活。雖然部落和部落之間可能也會形成聯盟,但還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文明形態。另一方面,那個時候,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文字符號體系,所以我們也很難看到多少關于這一時期歷史的直接文字記錄。這樣一來,我們就沒辦法準確地知道夏朝以前的成百上千年里,到底發生過什么事情。

而這段沒有明確文獻資料記載的歷史,就叫作“史前史”。

但是,既然那個時候中國人已經出現了,或多或少還是會給后來的人們留下一些故事。這些故事主要是一些神話傳說,所以我們一般把夏朝之前的歷史時期,叫作“傳說時代”,或者“神話時代”。

《三字經》對于這個時代有這樣的記載:

“自羲農,至黃帝,并頊(xū)嚳(kù),在上世。堯舜興,禪尊位,號唐虞,為二帝。”

意思是說,從伏羲和神農開始,一直到黃帝、顓(zhuān)頊、帝嚳這些部落首領,他們都生活在遠古時候的文明時代。在他們之后,出現了堯和舜兩位賢明的領袖。他們有多賢明呢?為了讓大家生活得更好,他們并沒有把領袖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孩子,而是禪讓給別的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堯,號陶唐氏,舜,號有虞氏,兩人被人合稱為“二帝”。

所以從《三字經》里我們能看出來,在這漫長的神話時代,有幾位非常重要的部落首領,分別是伏羲、神農、黃帝、顓頊、帝嚳,還有堯和舜。

“三皇”時代

我們中國人提到神話時代,總是會想到“三皇五帝”。其實,“三皇”和“五帝”是兩個時代。

三皇時代是一個相對比較模糊的時代,就連記錄了遠古時代很多事件的《史記》都沒有什么詳細的記載。對于三皇究竟是哪三位上古帝皇,人們沒有統一的說法。很多史書都只是籠統地說,三皇指的是天皇、地皇和人皇,卻沒有說他們具體是誰,名字叫什么。在王應麟版本的宋代《三字經》里,三皇分別是伏羲、神農和黃帝。

但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五帝里面也有黃帝這個人,三皇和五帝應該沒有重復的人物才對。還有一些其他的版本說,三皇分別是燧(suì)人、伏羲和神農,或者伏羲、祝融和神農,又或者伏羲、女媧和神農。這幾個版本還是有一些相同人物的,比如伏羲和神農,算是大家公認的三皇里的人物。

伏羲是華夏民族的先祖,名字叫太昊,黃熊氏。關于伏羲的出生,有一個比較神奇的傳說故事。話說在六千多年前的四川、陜西和河南地區,有一個叫作華胥(xù)國的氏族部落。在這個部落里,有一個女首領叫華胥。這個叫華胥的女首領有天走在外面,踩到了一個巨人的腳印,結果沒想到,這一踩直接讓她懷孕了。還有的傳說講,別人都是懷胎十月生孩子,她卻懷了十二年才把孩子生出來。生出來的這個孩子有著蛇的身體、人的腦袋,他就是伏羲。還有古書說,華胥生了不止一個孩子,她生的另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就是女媧。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伏羲和女媧都被當作中華民族的文明創造者,甚至是“創世神”。考古發現了一些古人繪制的關于伏羲女媧的圖畫,就是兩個長著人臉蛇身的神明,他們蛇的身體呈雙螺旋結構交纏在一起。

在伏羲氏統治的時代之后,出現了一個姜姓部落,這個部落的首領就是神農氏。關于神農氏,史書里也有好幾種記載。據說,神農氏因為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火,所以當上了首領。也因為他會用火,人們才叫他炎帝。因此有的學者認為,神農氏就是我們常說的炎帝。但這種說法也有問題。比如,《史記》里面既提到了神農氏,又提到了炎帝,而且對于這兩者的描述是完全不同的。可見,在《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眼里,神農氏和炎帝應該不是同一人。

關于神農氏的傳說也非常多,比如最有名的“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說的是那個時候,人們都填不飽肚子,經常看見什么吃什么。神農為了分辨哪些植物是能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就去品嘗各種各樣的植物。因為他老是吃不明不白的東西,還遭遇過食物中毒。經過努力,神農確定了一些肯定能吃的植物,就教自己的人民去種植它們,就這樣,神農成了我們農耕文明的先祖。他還根據吃過不同植物之后身體的不同反應,發現了哪些植物是可以治病的,這就是中草藥的由來。

“五帝”時代

三皇時代之后就是五帝時代,五帝時代比三皇時代要清晰一點,因為《史記》的第一篇就叫《五帝本紀》,講的就是五帝時代。五帝分別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按照《史記》的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人們也叫他軒轅氏。在神農氏統治的末期,天下陷入了混亂,部落和部落之間經常打仗。這個時候,炎帝也經常去欺負那些弱小的部落。這些部落里的人被欺負了,就去歸順黃帝的部落,請他來保護自己。后來,黃帝團結了好幾個部落,和炎帝打了幾次仗,最后擊敗了炎帝,成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個叫蚩尤的部落首領發動叛亂,黃帝就聯合好幾個部落,征服并且殺死了蚩尤。就這樣,天下人都對黃帝心服口服,部落首領們推舉黃帝當天子,以取代神農氏。

據說,黃帝的妻子是創造了養蠶并用蠶絲做衣服的嫘(léi)祖,黃帝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孫子那就更多了。黃帝去世之后,天子的位子就傳給了他的孫子高陽,也就是顓頊帝。顓頊帝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史記》里說,他平時用心地教化人民,祭祀鬼神,而且軍事能力也很強,天下人沒有不歸順他的。

志怪小說《搜神記》里說,顓頊帝有三個兒子,他們死后都變成了會傳播疫病的鬼。一個死后變成了傳播瘧疾的鬼;一個住在水里,變成了魍(wǎng)魎(liǎng)鬼;還有一個藏在房屋里面,經常嚇唬小孩子,是小鬼。當然,這只是民間故事。《史記》里面記載說,顓頊生的孩子叫窮蟬。但是,顓頊并沒有把天子的位子傳給他。顓頊很欣賞自己的侄子高辛,據說高辛在十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輔佐顓頊了。后來,顓頊去世之后,高辛接了班,高辛就是現在人們口中的帝嚳。和顓頊一樣,帝嚳非常高尚賢明,有仁德又有威嚴。帝嚳去世時,把天子的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帝摯。但是帝摯不是個做天子的材料,感覺確實干不下去,就把天子的位子禪讓給了自己的弟弟放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堯。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非常崇拜堯,我們可以看看他是怎么記載堯的:“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是說,堯這個人,仁德就像上天一樣,智慧就像神明一樣。他就像太陽一樣讓人溫暖,就像云彩一樣值得人仰慕。堯領導很多有才干的大臣,一起制定了天文歷法,發展農業。他平定四方,維持著天下的和平,當洪水來襲的時候,他盡管不太同意,但還是聽從大臣的意見,任用了顓頊的后代、大禹的父親鯀(gǔn)去治理洪水。后來,因為鯀治理洪水沒有效果,堯聽從了舜的建議,把他流放到了羽山。

《史記》里說,堯在當了七十年的天子后,得到了舜的輔佐。舜的名字叫重華,是顓頊的后代,但是因為已經過去了好幾代人,所以他在出生的時候只是個平民老百姓。又過了二十年,堯實在太老了,就命舜攝政。堯去世后,舜繼承了他的位子。其實,堯自己也有一個兒子,叫作丹朱,可以說是他的繼承人。但堯發現,自己這個孩子實在不靠譜,如果真讓他當天子,那天下人都不會好過的,這才讓舜做天子。結果,舜也是個忠厚賢能的人,他不愿意損害丹朱的利益,就把天子的位子又讓給了丹朱。可是,人們還是不愿意承認丹朱是天子,都只來找舜來處理國家大事。就這樣,舜正式當上了天子,也成了五帝中的最后一位帝王。

“神話”可信嗎?

其實,很多神話聽起來是有點兒離譜的。

比如說伏羲的媽媽踩到了一個巨人的腳印,結果就懷了孕,而且懷了整整十二年才生下了伏羲,這種事情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的。神話傳說里的那些人物動不動就能活一百多歲,比如堯活了近一百二十歲,在遠古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但這些神話傳說也都有它們產生并且流傳下來的歷史原因。一般來說,神話和傳說往往是有歷史事件做原型的,源于真實發生過的歷史大事。但是,那個時候又沒有什么文字記載,這些事情就只能被人口口相傳。我們知道,人和人傳話是很容易出錯的,越是復雜的信息,出錯的概率就越大。結果,很多事情就被傳得越來越玄乎,越來越神奇,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神話傳說。

但是無論如何,這些傳說已經成了我們中國人公認的文明傳承的精神源頭,也正是因為這些從神話時代就流傳下來的傳說和記錄,我們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代代相傳。

知識卡

自羲農,至黃帝,并頊嚳,在上世。

堯舜興,禪尊位,號唐虞,為二帝。

從伏羲和神農開始,一直到黃帝、顓頊、帝嚳這些部落首領,他們都生活在遠古時候的文明時代。之后,出現了堯和舜兩位賢明的領袖,他們并沒有把領袖的位子傳給自己的孩子,而是禪讓給別的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堯,號陶唐氏,舜,號有虞氏,兩人被人合稱為“二帝”。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意思是說,堯這個人,仁德就像上天一樣,智慧就像神明一樣。他就像太陽一樣讓人溫暖,像云彩一樣值得人仰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连平县| 无为县| 盱眙县| 霞浦县| 浠水县| 奉节县| 蓬溪县| 万州区| 德令哈市| 繁昌县| 翁源县| 兴山县| 上虞市| 呼伦贝尔市| 灵武市| 宿松县| 成安县| 垫江县| 汉源县| 许昌县| 佳木斯市| 手游| 清流县| 化德县| 钟山县| 交城县| 会同县| 宁晋县| 北流市| 南开区| 临沭县| 无为县| 阳朔县| 龙游县| 梅州市| 昌图县| 建水县| 兴和县| 黄骅市|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