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時代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對策研究作者名: 柳海民本章字數: 920字更新時間: 2024-10-14 16:08:03
(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推動高質量發展,關乎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黨中央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轉折關口提出的引領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高投入、高增長、高消耗的經濟發展模式取得驚人成就的同時也引發諸多問題,越來越迫切地需要由粗放型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即,當我們成功地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也就自然過渡到“好不好”的階段,也就是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質量出現積極變化、發展效率開始改善和發展動力正在轉換等趨勢性變化。
有研究者認為,高質量發展既深刻揭示了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底色,又集中概括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抓住了高質量發展,就牽住了中國經濟的“牛鼻子”。其現實依據在于:邏輯起點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邏輯基礎是經濟發展階段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同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一脈相承,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高度一致。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成長期的數量型經濟增長邏輯萌芽并未演變成為足以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原動力,長期經濟發展架構也隨之成為國內學者亟須探討的新時代命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07年起,我國GDP增速明顯放緩。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說明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究竟如何培育壯大經濟增長動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重要議題。
另一方面,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變化,以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核心驅動力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正在改變全球價值鏈曲線,為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車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實現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移動互聯網、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