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9年初,時值寒假,本人率領的研究團隊經過認真思量,決定申報當年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發布的“新時代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對策研究”重大招標課題,旋即組建課題組,根據各自的專業方向優長,確定了申報表各項內容撰寫的分工和具體任務。根據任務分配、撰寫要求和推進時間表,大家放棄寒假休息時間,在進行深入細致、問題聚焦的大量相關文獻閱讀基礎上分頭撰寫申報表的相關內容。經過近一個月時間的撰寫與修改,最后按規定時間提交申報材料,并于2019年5月參加了申報答辯,2019年7月獲得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的正式立項,項目批準號為VFA190004,是當年全國獲立的五個重大招標課題之一。東北師大在當年的報道中說:“此次重大項目的成功奪標是我校首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大項目,更是我校教育學學科發展中的一次歷史性重大突破。”

課題獲得立項后,為保證課題研究質量,課題組于2019年10月26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了開題報告會,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吳康寧教授,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翟博,北京開放大學校長褚宏啟教授,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辛濤教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鄧友超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科研院常務副院長范立雙教授等專家學者組成開題報告評議專家組,為項目研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并一致通過了項目的開題。課題組長制定了“課題操作指南”,用于引領和指導本課題的研究過程。2019年11月至2023年6月歷時3年多時間,課題組根據預定的研究設計,有計劃地在縱向上展開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相關的研究,在橫向上展開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論研究、調查研究和實踐研究等相關的研究工作,陸續發表41篇課題學術論文,研制2篇咨詢報告、4篇研究報告,舉辦5場學術論壇。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凝結著課題組學術智慧和辛勤勞動的成果《新時代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對策研究》課題專著。

高質量發展的話語最早來自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在報告中,他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0年,他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2021年,他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2022年,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關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官方表述,最早出現在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教育進一步加持和強調,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課題組以黨中央的文件為指導,聚焦新時代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主題,重點從三大方面展開了研究布局。

第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論研究。

課題組以橫向鋪展的研究思路,深入展開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理論、現實分析、國際比較、發展對策等方面內容的研究,如新時代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與路徑轉向,背景條件與影響因素,國際借鑒與獨特優勢,政策體系建構與體制機制改革,以及評價與保障機制等方面的系統研究和論述。課題組在著作中提出,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核心,以“三大動力變革”為手段,以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需求為導向,推動教育實現由數量追趕向質量追趕、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由追求外延向提升內涵的三大轉變,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提高教育發展的優質化水平和整體品質。優質發展的基本思路包括:微觀層面,提升教育產品和服務質量,尤其是高質量的自主品牌產品和優質服務的質量;中觀層面,提升人才培養價值鏈,從簡單追求教育年限實現向重視學生學習質量、身心發展質量高端價值鏈提升;宏觀層面,提高全要素的整體優化程度,包括教育中的人力、物力、財力,事務的統籌安排和運行水平。優質發展的實踐路向概括為:四面八維,即從當下惠及長遠,樹立更加優質、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從少數普及全體,堅持更加公平、全面的價值遵循;從基本轉向高位,盤活更加均衡、協調的體制機制;從追趕走向超越,打造更加創新、安全的路徑保障。

第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研究。

以縱向層次為研究路線,以高質量的實踐表達“優質”為統領,課題組以超前的眼光和洞察力將我國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道路和發展指向確定為: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優質多樣,高等教育優質創新,職業教育優質融合,民辦教育優質規范。這些表述與2023年的《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不謀而合。與此同時,課題組以理論研究為指導,呼應黨中央“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時代要求,確立了在實踐領域推進學校走向優質發展的思維框架,即構建和實施高質量的行動計劃體系、高質量的文化體系、高質量的德育體系、高質量的課程體系、高質量的教學體系、高質量的隊伍體系、高質量的管理體系等等。

上述兩大方面的成果都融匯在了本專著的相關章節里。

第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調查研究。

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是中小學教師隊伍。從2019年課題獲批至今,課題組連續展開現狀調查研究。特點是:每年有聚焦的年度調研主題;調研使用自己研發的原創研究工具;研究樣本覆蓋全國的發達、比較發達和欠發達的所有地區(樣本量年均4萬左右);調研結果形成系統的研究報告,如《中國教師發展報告(2020—2021):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發展態勢、面臨挑戰與提升舉措》《中國教師發展報告2022:中小學教師工作強度現實審視、面臨挑戰與調試策略》。由于報告篇幅較長,課題組未將其放在本專著中而選擇另外成書,陸續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兩本研究報告形成后,課題組連續兩年召開成果發布會和同步的學術論壇,得到廣泛關注,新華社、《光明日報》、學習強國、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報》等多家中央級媒體紛紛報道,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重大項目的研究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本書由柳海民統籌規劃,設定了書稿的大綱和核心內容,部分課題組成員承擔了相應的創作任務。依篇章順序,具體創作者是:第一章柳海民教授、鄒紅軍副教授,第二章楊進副教授,第三章林丹教授,第四章姚玉香副教授,第五章徐海嬌副教授,第六章王澍教授、周霖教授,第七章郅庭瑾教授,第八章劉學智教授,第九章姚偉教授,第十章楊清溪教授、周霖教授,第十一章付玉紅副教授,第十二章黃紅蘭副教授、柳欣源助理研究員,第十三章王偉博士。

專著的撰寫是一項艱苦的創新性活動,各位作者在承擔課題組任務的同時還都有各自繁忙的本職工作,但仍然能夠結合自己的優長研究領域,根據課題組的整體設計進行深入、細致、富有智慧的創作。我代表課題組對大家的辛勤勞動和艱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全書成稿后,得到深圳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王博編輯對全書的篇章結構、格式規范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在此一并感謝。

在撰寫各章內容時參考、借鑒、引用了很多學術同人的研究成果,在此也一并表示誠摯的謝意!

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個永恒的研究主題,本書的出版只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的一個階段性成果,課題組將與時俱進,持續地致力于教育高質量發展領域的深耕與精耕!

課題負責人 柳海民教授

2023年9月10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疏附县| 涟水县| 武平县| 嘉义市| 太保市| 噶尔县| 台江县| 福州市| 海淀区| 江北区| 衡阳县| 弥勒县| 蒲城县| 廉江市| 澎湖县| 紫云| 囊谦县| 武安市| 板桥市| 天全县| 泌阳县| 富源县| 聂荣县| 柞水县| 荔波县| 沈丘县| 芜湖县| 南和县| 玛沁县| 庆元县| 沙湾县| 寿宁县| 晋宁县| 安阳县| 英超| 桐乡市| 垣曲县| 云浮市| 德兴市| 平舆县|